APP下载

作文教学重在思维训练

2019-02-26刘立文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糍粑景物想象

刘立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常常面露难色,其笔下缺乏逻辑思维,有的更是前言不搭后语,互相矛盾。这背后的根源,在于思维训练的缺失。

我认为作文训练的根本在于进行思维训练,这种思维训练从小学一年级就应该开始。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应该开始。其实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把自己所遇见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出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介绍给别人,把自己见到的美景描绘出来,这中间,都有一些套路式的“思维训练”的方法。说出来,是作文的开端。我尝试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从“说”开始,进而引入作文教学,以下是我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小结。

一、套用“5个W+1个H”的模式让孩子练习叙事

我所在的学校是湖南西部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我从日常的生活所见开始,训练孩子们说话。我要求学生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讲清五个W:即what(你看见了什么)、where(在哪儿看见的)、when(什么时间看见的)、who(谁和你在一起或你看见了谁)、why(为什么,或发生了什么),有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个H,how(怎么办,你怎么解决的)。这是新闻六要素,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训练。有了这六要素的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三五次训练后,基本上都能套用这个公式,把自己遇见的事情讲述清楚。比如,我们村一位叫陈勤的小孩,在讲述他为什么迟到时,叙述原委如下:

今天早晨(when)在上学路上,经过我家门口的水稻田时(where),我遇见一头牛在稻田里吃禾苗(what)。我想,这是谁家的牛呢?禾苗青青的,还没有长成水稻,不能让牛吃了。我得把牛赶走才行。但我个子太小,又很害怕牛(why)。怎么办呢?于是我就回头大声喊奶奶(who),请奶奶帮忙把牛赶走。但是奶奶听不见,我只好跑回家喊奶奶(how)。终于,奶奶把那头黄牛牵走了。但这样一来,我上学就迟到了。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能够把事情原委这么讲清楚,这得益于我经常进行的“5个W+1个H”的思维训练。在这个基础上,我再鼓励孩子把上学路上这个故事写下来。孩子在写的时候,往往还能添加一些修饰语。这样,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很轻松就写出一二百字的故事。

二、采用“汉堡式”方法分层次、按步骤让孩子练习说明

农村孩子的生活,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文素材,只是我们通常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如说,我们湘西的特色食物不少,怎么向外来的客人介绍一种食物?如何进行说明性的作文,这是我对学生进行训练的第二板块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在说明一个食物時,先交代清楚中心句,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第一、第二、第三……逐步展开,最后收尾、总结。

比如说,我试着引导孩子向外地人介绍“家乡的食物”。首先问孩子,想把哪一种食物介绍给大家。一个孩子说,我寒假里去了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玩,在珠海,那里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有的没见过糍粑。我说好,那我们今天想一想要如何向陌生人介绍“糍粑”。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先说出来,然后再写下来。

首先,说明糍粑是什么。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叙述之后,老师引导概述如下:“糍粑是把糯米煮熟、捣烂后做成的一种食物。”

其次,糍粑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几乎每年腊月,都参与了家里制作糍粑的过程。第一步做什么?孩子们总结出来:把糯米泡发之后,蒸熟。第二步呢?蒸熟之后倒进石头做成的“粑粑盘”里,力气大的爷爷和爸爸用“粑粑锤”把糯米揉碎、捣烂。最后是揉捏,这个环节的主角通常是奶奶和妈妈。我提醒孩子们,还要注意哪些细节?为了防止粘手,需要把蜂蜡擦在手上。糍粑可以揉捏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还可以包上不同的馅,喜欢吃红豆的,可以包红豆馅,喜欢吃绿豆的,可以包绿豆馅。

最后,谈自己的感受(最喜欢、最拿手)收尾,鼓励客人动手尝试来做这样的食物。

课堂集体讨论了这一例子后,再由学生决定自己的作文项目。确定好介绍哪一种食物后,可以找同学小组讨论,也可以回家问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具体的做法。于是,有的同学介绍“做粽子”,有的介绍“做发粑粑”,不一而足。

通常来说,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小、识字少,我通常让他们说,重在思维训练。识字量逐渐增多之后,就要求他们把说过的写下来。基本上到三四年级时,孩子们就不需要老师帮助了。

这个过程中,词汇丰富、情绪敏感的孩子,会添加更多细节。词语少的孩子,也能够按照这种思路写出二三百字的文章,不会难以下笔。

三、调动感官和想象来描绘

除了叙事与说明之外,孩子们经常需要使用的一种说话和作文方式是描绘。描绘性作文,往往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比如说,孩子第一次去一个地方旅游,看到美景,往往一句“太美了”就结束了;吃到好吃的食物,往往一句“太好吃了”就没下文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往往一句“真喜欢它”,再也无法展开了。

如何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好吃”“喜欢”描绘出来?这种能力通过思维训练可以获得显著改进。

首先,我通常会要求孩子从五种感官开始,说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如果要描绘的景物,侧重视觉(美景)、听觉(鸟语)、嗅觉(花香)。如果要描绘的是食物,还会请他们增加嗅觉、味觉。如果是玩具,则增加触觉。

其次,调动想象增进描绘细节。按照时间轴的变化或者方位轴的变化去展开想象。例如,描绘景物时,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变化,展开想象,想象眼前景物的四季变化;或者按照清晨、正午、傍晚、深夜的时间变化来想象眼前景物的白昼晨昏,想象景物在不同天光的照射下所呈现的不同景象。作为农村的孩子,自然就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孩子几乎对四季的变化和一天不同时辰的变化有着天然的敏感。即便是坐在自己家台阶上,举目四望,他也能感知到一天的天光是如何由暗到明的。

我曾让孩子们练习描述学校门前的小溪。

那是夏天,我先把孩子们带到水边。首先是视觉,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让孩子们一个一个补充回答。孩子们回答道,看到清澈的溪水慢慢流淌,水底布满鹅卵石,水里能看见小鱼、小虾,翻开石头,还有小螃蟹。同时,会看到河岸边长满水草,水草上有蜻蜓、蝴蝶在飞。其次是听觉,孩子们说听到水流声,听到鸟叫声,听到虫子叫,听到青蛙声。再诉诸嗅觉,孩子们说闻到溪水有淡淡的腥味,闻到泥土的气息。有孩子光脚踩进水里了,我就诉诸触觉,问孩子们感受到什么,孩子们回答,水凉凉的,脚底下的鹅卵石圆圆的、光溜溜的,有点滑。

回到教室之后,我再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我们刚才讲的是夏天的小溪,谁能向老师讲讲冬天的小溪是怎么样的?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补充说出冬天的景象。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涨洪水时的小溪是什么样子。

农村的孩子时时刻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们从一出生就浸润在自然之美里。说出自然之美,写下自然之美,对于他们是最自然的学习。使用以上思维训练的方法,我的学生们,从说话开始进入作文,不再言之无物。

(作者单位:沅陵县大合坪乡七甲溪九校)

猜你喜欢

糍粑景物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全家一起打糍粑
打糍粑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二十八,打糍粑
写好家乡的景物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