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应用

2019-02-26贺照霞余海洋张红娟张博雅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贺照霞 刘 玮 余海洋 张红娟 张 壹 张博雅

近年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技术日益成熟,逐渐成为胰腺、肝脏、胆囊及胆道等相关部位疾病的诊疗方法,并得到临床广泛认可[1,2]。但ERCP在诊断或治疗中均属于有创技术,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较为常见,可延长术后恢复,影响预后情况,因此,临床为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通常配合护理措施干预[3]。常规护理应用于ERCP术后无法取得理想护理效果,临床认可度较低。中医护理逐渐受到临床关注,主要通过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措施干预,不仅安全性较高,还可根据中医辨证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有助于保障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4]。本研究选取我院150例行ER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比,以探讨中医护理对其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行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75例,女性26例,男性49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2.17±11.55)岁;其中28例诊断性ERCP,47例治疗性ERCP。观察组75例,女性25例,男性50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3.49±12.08)岁;其中30例诊断性ERCP,45例治疗性ERCP。2组性别、年龄、ERCP应用类型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基宣言》相关要求。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具备ERCP手术适应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接受ERCP术诊断或治疗者;术前已存在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者;存在结直肠严重疾病而无法灌肠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存在ERCP术禁忌者;无法耐受ERCP术者。

1.3方法2组均行ERCP术。

1.3.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1)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讲解ERCP术的方法、目的及必要性,提高ERCP相关认知,增强配合度及依从性。2)术中:由接受过ERCP术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操作。3)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饮食护理,在并发症方面,采取常规预防性护理措施干预,并于出院前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定时复查。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均接受ERCP术相关知识培训,并熟练掌握。1)术前:ERCP术前患者通常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在采取音乐放松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选取太冲、承山、天枢、合谷、长强等穴位,1次/d,每次按摩2~3个穴位,可促使患者身心放松,减轻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2)术中护理同对照组。3)术后:采取中医“三位一体”护理方法:均于术前1 d开始,术后持续3 d。①上位给予清胰通腑汤,由红藤、木香、枳实、黄芩、赤芍、芒硝、生大黄、厚朴等多种中药组成,水煎取汁,300 ml/剂,口服,2 次/d;②中位给予皮硝外敷,自制棉布口袋(10 cm×15 cm),将500 g皮硝置入后于右上腹胰腺体表投影区进行外敷,于皮硝出现结块现象后进行更换,持续外敷24 h,外敷过程中应注意护理局部皮肤,叮嘱患者及家属敷药后发生红晕现象属于正常,严禁抓破,以防感染;③下位给予清胰通腑汤,药方同上,进行灌肠(200 ml),2 次/d。同时进行穴位按摩,选取太冲、承山、胰腺、天枢、合谷、长强穴,采用拇指点、按、揉、压等规律方法,使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并根据其实际病情合理选择补、泻等手法,每个穴位按摩2~3 min/次,1~2次/d。药膳调理:根据患者中医辨证采取个体化药膳方案,以清热通腑、运脾和胃为基本原则,给予易消化食物:少量藕粉、米粉、米汤等食物,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在循序渐进原则下增加饮食营养,合理辅以药食两用食物,如冬瓜、薏苡仁、山药、山楂等,严格限制高脂肪膳食,并告诫患者必须禁烟戒酒。

1.3.3血清检测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后取得血清,血清淀粉酶采用淀粉比色法检测,试剂盒及相关仪器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4诊断标准1)ERCP术后胰腺炎:①上腹部超声、MRI或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②ERCP术后突发、急性、剧烈、持续上腹部疼痛,并可能向背部放射,不伴或伴有上腹部压痛;③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3倍正常上限,上述3项内容中存在2项即可确认为ERCP术后胰腺炎。2)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EPCP术后无急性胰腺炎体征及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但发生一过性血清淀粉酶水平>正常上限,且<3倍正常上限,则可确认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

1.5观察指标1)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2)2组手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血清淀粉酶水平。3)术后排气时间。4)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不满意:0~59分;尚可:60~69分;满意:70~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观察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2.67%、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8.67%较对照组13.33%、41.33%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血清淀粉酶水平2组手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72 h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低,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例,

2.3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5.50±4.91)h,对照组为(20.62±5.74)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0,P=0.000)。

2.4护理效果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80.00%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虽然ERCP术经过多年发展得到不断完善,但其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等一定程度限制其发展进程,同时还增加患者痛苦程度,不仅导致术后恢复缓慢,严重者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5]。因此,如何预防、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成为现阶段临床关注点。临床实践证实,多数导致ERCP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原因具有可避免性,如遵循无菌操作,注射造影剂时注意不过多、不高压,防止胰腺腺泡显影及胰管多次显影,尽早采取引流胆管措施,避免胆汁发生返流至胰管等,除此之外,还与护理措施具有密切关系[6,7]。

常规护理虽然具有普适性,临床应用广泛,但对于不同疾病类型及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导致其无法取得显著护理效果[8]。本研究针对行ERCP术患者采取中医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中医护理应用于ERCP术中,可显著降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本研究选例较少有关。本研究以中医“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作为基本指导理论进行中医护理,可保障护理效果。术前采取太冲、承山、天枢、合谷、长强等穴位按摩,具有疏经通络、舒解压力、扶正祛邪、调平阴阳之效,不仅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还可为ERCP术提供更好准备基础[9]。同时,“三位一体”疗法可消积行瘀、泻热通腑,有助于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刺激、增加肠蠕动,避免肠麻痹,改善胰腺血循环,还可促使胆管口括约肌松弛,从而降低胰胆管压力,有助于预防、减少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10]。此外,手术前后采取穴位按摩可畅通静脉、调和气血、调理肠胃等,其中胰腺穴属于诊疗胰腺炎的特效穴位之一,于该穴位采取按摩措施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还可加快血清淀粉酶含量下降,促使胰腺炎性渗出、水肿得以减轻,有助于加快局部炎症吸收,达到缓解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的目的[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中医护理应用于ERCP术中,可显著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中医护理应用于ERCP术中,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

综上可知,中医护理应用于ERCP术中,可显著降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且有助于降低淀粉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