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26刘运超邢红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脑膜瘤入路螺旋

刘运超,邢红岩

(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沧州 061000)

颅内肿瘤为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这也使得颅内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1]。在颅内肿瘤术前使用影像学诊断评估为手术治疗的关键。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颅内肿瘤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1月。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1例与59例;最小年龄为0岁,最大年龄为58岁,年龄平均值为(43.85±4.7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认知正常;资料齐全;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手术不耐受;药物过敏;其他肿瘤;精神异常;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选用型号为飞利浦HDI5000彩色超声仪,选择80ml普罗胺作为对比剂,肘静脉单向高压团注入,速度为3.5ml/s,使用somaris/5 syngo CT 2009G工作站开展3D图像重建,输入扫描所得数据,对重建参数进行调节,分别为:层厚(0.75mm),间隔(0.55mm),进行长轴横断面成像。使用容积重建发、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遮蔽法进行3D处理,利用切割、旋转等方式,不同角度显示肿瘤病灶和周围结构,内容包括供血血管、骨性标志、回流静脉等。结合多轴面重建,对存在血供肿瘤进行轴面分割,测算各部分的面积,计算面积和厚度的乘积,获得体积。与肿瘤的生长范围、脑组织结果、生长特点相结合,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患者要求,模拟手术入路。

2 结果

100例患者,蝶骨嵴内1/3脑膜瘤18例,鞍结节脑膜瘤32例,鞍结节脑膜瘤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12例,胶质瘤7例。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清晰显示了肿瘤区域血管结构和骨性解剖标志间结构80例,以360°角度观察肿瘤的生长侵袭方向、病灶受累范围,需要强调的是肿瘤血管的丰富程度与染色呈正相关,前者越丰富,后者则越明显,其肿瘤与骨性解剖表示清晰显示,包括肿瘤即相邻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走形关系,获取肿瘤供血动脉大小、来源、数目。鞍结节脑膜瘤21例,大脑前动脉A1段的单侧、双侧清晰显示,可见呈弓背样抬高,且血管壁轮廓柔和、表面光滑。矢状窦旁脑膜瘤12例可见肿瘤、矢状窦间关系,以及矢状窦的开放程度与闭塞程度。胶质瘤7例诊断可见引流静脉与供血动脉间困难情况。模拟入路与手术入路情况基本一致。

3 讨论

当前,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得颅内肿瘤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术前评估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为临床一种影像学技术,具有简便、无偿等优点,与DSA技术相比,弥补了无法显示骨性解剖结构、肿瘤团块等弊端[3],使得脑血管肿瘤病灶、3D立体结构、周边颅骨结构清晰显示。本次研究结果可见,100例患者,蝶骨嵴内1/3脑膜瘤18例,鞍结节脑膜瘤32例,鞍结节脑膜瘤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12例,胶质瘤7例。模拟入路与手术入路情况基本一致[4]。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多种手术入路的模拟作用,可将肿瘤病灶周边重要的解剖结构能够清晰显示,在应用多种方式,如旋转、切割等,对整个手术进行模拟,使得医护人员在术前能够熟练了解与实体相似的解剖概念,进一步预测手术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评估手术风险,避免盲目性,提高手术安全性[5-6]。

综上,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可用于颅内肿瘤的术前评估,可清晰显示多数肿瘤颅骨结构、影响特征等,有效评估手术入路,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猜你喜欢

脑膜瘤入路螺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