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6通讯作者宫术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实性腺瘤

张 楠,赵 海(通讯作者),宫术娟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又被称为性腺间质细胞肿瘤[1],包括由性腺间质来源的颗粒细胞瘤、泡膜细胞瘤、成纤维细胞瘤和支持细胞或间质细胞发生的肿瘤。这些肿瘤可由上述细胞单独形成或由不同细胞以不同组合形成。多为良性肿瘤,以颗粒细胞瘤最为常见,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以及绝经后女性。由于高场强磁共振的发展,扫描序列及功能成像的完善,磁共振在盆腔疾病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大庆油田总医院,经手术卵巢性索细胞肿瘤32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双侧肿瘤1例。临床症状主要为:盆腔包块,月经过多、月经失调、必经后阴道流血等内分泌症状,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水,原发性不孕等。

1.2 入组标准

①均有完整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②具有完成的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等临床资料;③两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图像分析,达成一致诊断意见。

1.3 设备及扫描方法

应用飞利浦PHILIPS Achiev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腹部16通道线圈,扫描序列:横断位T1WI,横断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横断位T2WI,矢状位T2WI,横断位DWI,B值为800及1000s/mm2,冠状位T2WI压脂像。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在注射对比剂前、后不同时相的一系列连续变化,通过观察内部结构的血流灌注特征,定性肿瘤。

2 结果

32例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中: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占53.1%,主要特点是囊实性改变、实性改变,无脂肪、出血,囊性部分磁共振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呈等T1,略长T2信号,弥散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内部坏死部分无强化;卵泡膜细胞瘤11例,占34.4%,其主要特点是囊性改变,内部无分隔,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DWI呈低信号,卵泡纤维瘤中纤维成分呈等信号;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卵巢环管状性索肿瘤)4例,占12.5%,信号呈长/等T1,长/等T2信号,DWI呈略高信号,实性成分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化。

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实验室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瘤一般雌激素增高;支持-间质细胞瘤、间质细胞瘤雄性激素过多,呈男性化改变;卵黄囊瘤AFP增高,绒癌HCG升高,卵巢甲状腺肿甲状腺素升高(甲亢)。

3 讨论

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临床上相对于卵巢囊腺瘤较少见,一般分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临床最常见的是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大体病理颗粒细胞瘤中,大多为囊实性,仅少部分为实性,大小从数厘米至二十多厘米。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技术在临床疾病鉴别诊断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MR技术可通过多平面、多方位成像及对软组织较高的分辨率,清晰显示卵巢病变区域与正常解剖征像,在卵巢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3.0TMRI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主要阐述磁共振信号改变特点及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与病理结果的吻合准确率。本组颗粒细胞瘤17例,MRI上病变常呈多房囊样改变,信号特点T1WI以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性为主要成分时,主要鉴别卵巢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形态一般体积较大,壁薄,内部可见分隔,DWI呈低信号,浆液性囊腺瘤或癌,内部T1WI信号可增高,增强无强化改变,囊腺瘤在临床和性索间质肿瘤症状差异不大,也是工作中主要鉴别点,囊腺瘤实验室检查不具有颗粒细胞瘤等特意改变。卵泡膜细胞瘤MRI上病变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肿块,多伴有囊变、坏死、出血,含有纤维成分时肿块在T1W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增强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其磁共振图像改变特点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①强化方式表现为轻中度强化,本研究共收集11例卵泡膜细胞瘤,9例表现为轻度强化,2例表现中度强化。②纤维成分在常规图像上表现为特异性的低信号,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支持-间质细胞瘤、间质细胞瘤收集病例较少,影像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实性腺瘤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