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省J市猪场卫生状况与生物安全措施的调查分析
——基于非洲猪瘟防控

2019-02-26商爱国霍翠梅郝晴晴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猪瘟猪场非洲

商爱国 霍翠梅 郝晴晴

山东省济宁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济宁272037

自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在我国内陆呈现暴发式扩散,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传遍了所有省市区,为了解非洲猪瘟发生后养殖场(户)卫生状况及生物安全措施,笔者对S 省J市11 个县区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每县市区选取10 个猪场或散养户,共发放问卷110 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03 份,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J 市2018年末生猪存栏量为267.37 万头,年出栏量482.45 万头,能繁母猪年末存栏量24.52 万头,生猪养殖场户9 572 个。在本次调查的103 个养猪场(户)中,种猪场13 家,占12.6%;商品猪场68 个,占66%;散养户22 家,占21.4%。各类养殖场(户)配种方式以人工授精为主,所有调查的场(户)中,本交有24 家,占23.3%;人工授精79 家,占76.7%;人工授精所用精液来自本场公猪自产的44家,占55.7%,其余场(户)是外购的。种猪场及较大规模商品猪场所需精液均来自本场公猪,小规模商品猪场及散养户是外购的。在猪种更新方式方面,各类养殖场以自繁自养为主,仅有少部分场(户)采用购进育肥的方式,103 家养殖场(户)中,自繁自养的99 家,占96%;有2 家是部分自繁自养,有2 家完全外购,他们养的是合同猪,由龙头企业统一供应猪苗,长成后统一收购。近几年来,随着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意识的提高,充分认识到从外地引进猪苗的危险性,所以自繁自养的方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在,除少量新上的散养户外,基本上都是自繁自养。猪场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利于场内消毒,能有效避免病菌在猪的代际间传播,但由于现在大部分猪场采用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母猪生长周期长,全进全出难以实施。在所调查的场(户)中90 家实施连续饲养,占87.4%,其余的实行全进全出制,而完全购进育肥猪的小规模场(户)多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在所调查的103 家场(户)中,44 家是通过经纪人介绍出售,占42.7%;41 家通过客户上门收购,占39.8%;剩余的18 家,2 种情况都存在,占17.5%。通过调查可知,在大规模场(户)中,基本上都是客户直接上门收购。由于大规模场(户)生产稳定,进出栏规模大,知名度较高,和屠宰企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客户直接上门收购,免去了中介环节。而中小规模场户由于一次性出栏的猪只量少,一般没有和屠宰企业签订长期的购销协议,当有肥猪出栏时,一般由经纪人联系收购者上门收购。

2 卫生与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厂址及内部规划

自我国出现首例非洲猪瘟以来,某市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从调查的103 家生猪养殖场(户)周边环境来看,在山区建场的17 家,占16.5%;在农田上建场的64 家,占62.1%;在城郊养猪的有1 家;在农村居民区养猪的10 家,占9.7%;其他情况11 家,占10.7%。从养殖场(户)所处位置的结构分析,大部分场(户)周边是农田或山区,外部环境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在农村居民区还有部分小规模场(户)。其他情况的还占相当一部分,大部分是利用废弃的建筑物建设的,在生物安全方面也可能面临一些危险。被调查的规模化猪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备,管理区、生活区与生产区界限明显并建有防疫隔离设施,如消毒池、消毒盆、紫外灯照射间等,场区内道路净道和污道规划合理,占所调查企业的95%;而大约有5%的小规模养殖场(户)在场区内部建设布局上不尽合理,仅能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的相对分离,相关防疫隔离措施也不完备,场区内道路净道和污道难以区分。

2.2 对进场物品管理

对从场外调入猪只、物品、车辆等管理是防范有害微生物传入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像非洲猪瘟这类通过接触传播的疫病防范,加强外物入场管理更为重要。从调查情况来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养猪场(户)的管理者对外来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在调查场(户)中,95%的管理者知道对引进的猪先隔离,再并群;对场内有病的猪及时进行物理隔离,然后进行诊断处置。96.1%的管理者知道饲料运输、购猪的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其养殖场(户)采购的全价饲料或自行配制的饲料90.2%的人知道不含血粉或肉骨粉,91.2%的养殖场(户)没有使用过泔水喂猪,其他场(户)过去使用过,现在已不再使用。在猪的饮用水方面,只有21.4%的场(户)对猪的饮用水进行了消毒,其他场户都没有。87.4%的场(户)在人员进入生产区的入口处设置了淋浴、喷雾或其他消毒设施,对进出的员工进行消毒。在猪舍入口处只有8 家设置了消毒池或放置了消毒盆,占7.8%,其余的场(户)没有设施。

2.3 猪场的消毒

非洲猪瘟发生后,所有的养殖场(户)都意识到了消毒的重要性,所调查的场(户)100%的都能进行定期消毒。所用的消毒药主要是火碱,有77 家使用,占74.8%;用戊二醛类的有72 家,占69.9%;用生石灰的有50 家,占48.5%;用酸类的有39 家,占37.9%。从消毒频次上看,每天进行1 次消毒的有6家,占5.8%;1 周进行2 次消毒的有37 家,占35.9%;1 周进行1 次消毒的有32 家,占31.1%;不定时消毒的有28 家,占27.2%。

2.4 内部人员及风险管理

从猪场内部管理来看,饲养人员及各种生产工具可以进入2 栋或2 栋以上猪舍的,有60 家,占调查场(户)的58.3%,这说明对各栋舍之间隔离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防范非洲猪瘟发生还存在较大风险。在调查场(户)中,普遍存在饲养人员探亲或到邻居家串门现象的,有83 家,占80.6%。兽医人员上门诊断的现象还比较普遍,74.8%的场(户)都有兽医上门诊断的现象。由于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养猪量不大、收益不高,养殖者为家庭成员,缺乏兽医知识,更聘不起专业兽医,所以一旦猪发病还要请兽医上门服务。99%的场(户)都能拒绝猪贩子进入圈内挑猪,在这点上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5 防止野生动物进入

有12 家设置了老鼠和蚊虫的防护设施,占11.6%;其余的对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圈舍的意识还不够强。有65%的场(户)认为,他们的猪只和野生动物接触过。85.4%的场(户)都能做到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还有个别小场(户)用其他处理方式处置。近几年来随着该市对养殖场治污力度的加大,政府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对粪污及污水处理设施配建率几乎达到100%,所以对粪污及污水无害化处理比较彻底,96.1%的调查场(户)对粪污进行了处理。

2.6 免疫情况

不同场(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所制定的免疫程序有所不同,所用疫苗种类也不同。在所调查的场(户)中,排在前4 位的疫苗是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圆环病毒疫苗,使用率分别是100%、99%、87.4%、75.7%,随后的几种疫苗使用率分别是细小病毒73.8%、蓝耳病、支原体都是68%、乙脑61.1%、流行性腹泻54.4%,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使用率较低。

2.7 死亡情况及防控经费投入

从调查母猪、仔猪、育肥猪死亡情况看,2018年,所调查的103 家养猪场(户)中母猪死亡480头,其中因病死亡279 头,占58.1%;育肥猪全年死亡3 437 头,因病死亡2 611 头,占76%;仔猪死亡8 356 头,因病死亡5 160 头,占61.8%。所调查场(户)2018年出栏生猪为157 846 头,育肥猪和仔猪全年共死亡11 793 头,调查场(户)全年死亡率为7.47%,符合常规死亡率。从养殖场(户)最关注的疫病来看,当前关注度最高的是非洲猪瘟,在103 户中,有89 户关注非洲猪瘟、29 户关注口蹄疫、23 户关注猪瘟、18 户关注蓝耳病、15 户关注圆环病毒、12 户关注伪狂犬、10 户关注仔猪腹泻。对本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及疫病发生风险评价时,有1 家认为完美、85 家认为良好、17 家认为一般。非洲猪瘟发生后,许多养猪场重视了生物安全及疫病防控,通过对自己场生物安全措施问题的查找,发现了差距、找出了问题,对本场生物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调查的103 个场(户),全年疫病防治总投入967.76 万元,其中疫苗费用461.52 万元,占47.7%,占了接近一半;保健费用188.38 万元,消毒药品费用163.75 万元;预防、治疗费用151.43 万元。后3种费用基本接近。从不同的调查场(户)来看,有的场费用很高,有的费用较低,这也反映出日常管理水平及猪群的健康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3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J 市总的生物安全状况较好,大部分场址建在农田或山区,场内分区明显。对进入场区的猪及其他物品有防范意识。非洲猪瘟发生后,对生物安全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明白了外物进入是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消毒能有效消灭病原微生物,消毒制度规范,设置了消毒设施,但消毒剂选择的主要是比较便宜的火碱和生石灰,对不同病源微生物适用相应的试剂方面有待改进。由于饲养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随意串舍、出来后走亲访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防控野生动物传播疫病方面认识不足,大多数没建防护设施。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及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方面都有深入的认识,做得比较好。大多数对疫病免疫比较自觉,但也有个别场(户)对某些疫病不免疫。对政府强免的口蹄疫免疫率达到100%,其他疫病不能保证。2018年猪死亡率和往年相当,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在疫病防控投入中,疫苗费用最高,其他比较低。

4 政策建议

4.1 建立有效的物理隔离

由于受现在我国土地控制政策的影响,建设猪场想选择符合生物安全的位置比较难,建议政府加大对养殖用地的支持力度,在选址上应符合动物饲养法律法规规定的生物安全要求。

4.2 提高养殖者的疫病防控水平

现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居多,饲养人员主要是家庭成员,缺乏疫病防控知识。因此,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生物安全风险意识。

4.3 建立完整并有效执行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大部分养殖场(户)缺乏一套完整的对本场适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帮助并要求养殖场(户)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4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建设

由于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待遇低、风险大,造成防检疫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低下,因此要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动物检疫水平。

4.5 切实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在畜禽主产区猪死亡量也是较大的。如果发生重大疫病,病死数量陡增,无害化处理压力也大增。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贴力度,建立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猪瘟猪场非洲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An Uncommon Trip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