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资源化利用的几点建议
——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2019-02-25胡保祥马新辉万志军桂玉姣胡元周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洲区粪肥粪污

胡保祥 马新辉 万志军 桂玉姣 胡元周

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家禽业协会,武汉 430400;2.武汉市新洲区宝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武汉 430418;3.武汉强盛农禽业有限公司,武汉 430418

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通过实行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提档升级、限养禁养,铁腕关停”等核心举措,污染治理在解决粪污减量、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可喜的成果。但在笔者看来,要真正意义上解决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远不只“禁养限养,一关了之”那么简单。当前,受畜禽养殖规模化、土地承包分散个体化、畜牧业种植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自独立发展、脱离分化以及农业出产效益低下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量集中产生的畜禽有机粪肥由于得不到还田资源化全利用,或长期暴露、漫溢泄漏、或随意倾倒,无奈外排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总结了新洲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现状、利用空间、主要困难和建议,以供参考。

1 畜禽养殖规模与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规模养殖

据2018年8月云平台数据显示,新洲区规模以上禽类存笼规模653万只,生猪出栏地32.8万头,其它1.7万头(只);现有养殖小区(场、户)658家,其中:鸡场(户)438个,猪场(户)154个,其他饲养场(户)66家。据实际评估,常年禽类存笼800万只,生猪50万头,其它4.3万头(只)。

1.2 粪污总量

按照年报数测算,全区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80万t,其中:鸡粪年产生量38万t,猪粪35万t,其它8万t。按照社会调查据实测算,约60万t,其中:猪粪 28万 t,鸡粪 26万 t,其它 6万 t。

1.3 治理模式

有关人士介绍,新洲区粪污处理工艺主要有干湿分离自然发酵、沼气处理、有机肥制造、粪尿水深度处理等4种。据推算,其中自然存贮堆集发酵为主要处理模式,约占60%,沼气工程约占25%,有机肥制造约占10%,其他处理5%。

1.4 利用途径

主要有种养循环消纳利用,约占5%;签约粪肥经纪人,约占35%;专业有机肥制造,约占10%;责任田自主消纳,约占5%。有近50%的畜禽养殖粪肥没有利用。

2 土壤生态环境与粪肥资源化利用空间分析

2.1 土壤生态

有关人士介绍,新洲区目前除涨渡湖地区保持良好土壤地力外(系长江冲击平原土壤),其余地区因长期施用N、P、K工业化肥,土壤生态破坏情况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度增大,pH值下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保墒性能差,有机质较正常土壤下降1%~2%,载肥能力与正常土壤载肥能力差距近30%。尤其是硼、锌、锰、钼等微量元素严重缺失,导致有些地域和个别地块成为“不长庄稼”的死地。

2.2 氮素需求

据统计,2017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 463.43 km2,耕地面积4.99万hm2,农作物种植面积11.86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868万hm2,蔬菜播种面积2.67万hm2,油菜播种面积3.33万hm2,其他作物种植面积0.67万hm2。另有林果地面积2.67万hm2,其中油茶林2万hm2,仅以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各街(镇)农作物氮素养分需求量,约22 739 t。

2.3 利用空间

根据畜禽粪肥有机质含量测定测算,新洲区目前畜禽粪污总量折合成硫酸胺5.2万t,硫酸钾2.6万t、过磷酸钙5.2万t,共计13万t,折合成总氮12 960 t,与全区年化肥用量28.5万t比(调查概算),相差15万多吨,与全区农作物氮素养分需求量22 739 t比(调查概算),相差近1万t。

3 畜禽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困难

1)种养业各自孤立发展,粪肥消纳土地联系不畅。有关人士介绍,畜禽规模化集约经营与农村土地联产承包个体分散种植经营,打破了种植、养殖是一家,种田养畜、粪污还田,粪污经堆积发酵处理直接到田间地头的全利用格局。当前从事畜禽养殖业成职业,种植业只种植,不养殖,畜牧业与种植业之间的天然联系被割断,导致以土地为媒介的粪肥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

2)畜禽养殖粪肥集中量大,不能与种植业同步消纳。据了解,农作物生长因有其自身特点,对肥料需求呈现明显季节性,而畜禽养殖天天产生粪肥粪污,且集中量大。尤其是每年6-10月等高温季,畜禽养殖粪肥无处消纳是最让人头疼的时段,调查发现,一些养殖场在这一时段由于无处消纳导致存贮设施暴满,粪肥粪污或长期裸露、或漫溢泄漏、或异地随意倾倒等污染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养殖污染的重灾期。

3)有机肥制造成本高,技术含量低,无市场竞争优势。全区现有大小有机肥厂6家,实际加工能力不足5万t。原因是加工处理成本过高,与无机肥比,没有价格竞争优势。据了解,目前处理1 t干鸡粪,成本价约430~450元,这与碳胺价相当,而加工处理1 t水样粪,成本约在1 000元以上,相当于尿素、复合肥料价。另外,有机肥制造技术含量低,肥料养分不集中,这既影响有机肥发展,也间接影响畜禽粪肥利用。

4)无机肥多样速效,种植业急功近利成习惯。据了解,全区每年化肥用量仅区供销合作社管理口销售统计,达28.5万t,由于无机化肥多样化、便于装运,且施量少,见效快,用起来得心应手。而畜禽粪肥,自然含水量大,尤其是从栏舍到田间地头,运输难度大,不好运、不好用、不速效、不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粪肥资源化利用。

5)有机肥没纳入有机产品认定标准,有机产品有市无价。目前,新洲区虽有玉如意、东方神农、天立藏慧园、欣沛园、绿湾新特、李集香葱等农产品品牌企业(单位)20多家,总生产面积达1.73多万hm2。其中经产品认定认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共有90多个,但这种认定认证,主要以产地土壤、水质以及产品本身是否有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为依据。此外,由于有机产品有市无价,这些都间接影响到畜禽有机粪肥资源化利用。

4 畜禽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4.1 编制畜禽粪肥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以农业管理部门为牵头单位,将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划,以全区农业土地面积、种植结构为基础素材,以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为基本原则,实行以地定畜,科学编制畜禽粪肥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并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精准引导畜牧业发展。

4.2 建立粪肥还田利用主体责任机制

1)以养殖企业(业主)为责任主体,根据粪肥产生总量和土地承载能力,落实单位土地消纳面积,建立粪肥(水)消纳去向机制,确保粪肥(水)全部还田利用。

2)以种植(林、果、茶、花卉业)企业(种植大户)为责任主体,根据种植面积、各类作物目标产品养分需求量,建立粪肥(水)消纳使用机制,替代无机肥使用。

4.3 建立粪肥面源污染巡查严打机制

以环保管理部门为牵头单位,建立和全面落实定期巡视巡查制度,对畜禽养殖企业合理确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登记表规模标准,依法实行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对未落实粪肥土地消纳去向综合利用机制,未配套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坚决予以处罚。

4.4 建立粪肥还田利用政策激励机制

省、市、区人民政府出台政策:①支持养殖企业与种植业主共同搭建粪肥还田机制,对养殖企业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设施实行适当补贴;②对大、中、小型种植企业使用畜禽有机肥实行适当补贴;③支持建立畜禽粪污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④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

4.5 建立粪肥利用科技示范引领机制

以农业、科技部门为主体,根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畜种、不同规模,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异位发酵床、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应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加强示范引领,提升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4.6 建立粪肥资源化利用考评机制

1)组建由区人民政府牵头,发改、农业、环保、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领导机构,组织、指导、协调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工作。

2)建立属地管理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废弃物)还田利用为重点指标,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纳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通过传导压力、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工作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新洲区粪肥粪污
农户粪肥施用的关键驱动和障碍因素
——以曲周为例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杨树
蛋肉鸡养殖粪肥利用以及土地承载能力测算应用研究
基于种养结合的种植户粪肥支付意愿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试论粪肥的合理利用及阻控流失措施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