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末患者临终反向关怀安宁疗护个案实践*

2019-02-25王文雅

医学与哲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社工关怀丈夫

王文雅 刘 芳

1 对象与方法

1.1 服务对象一般资料

患者,陈女士,45岁,初中文化,无业,宫颈恶性肿瘤。因右侧腰部及右下肢疼痛半年,进行性加重,申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宁养服务。首次家居探访评估后得知,患者已自行口服奥施康定20mg/12小时,每日各两次服用普瑞巴林150mg及西乐葆200mg,疼痛缓解不满意,恶心、呕吐明显。同时每日睡前服用阿普唑仑0.4mg调整睡眠。疼痛强度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平均6分,为中度疼痛。患者的活动能力量表,即卡氏评分(Karnofsky scale,KPS)50分,常需要人照料;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36分,评分等级为“一般”。

1.1.1 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及支持系统

患者是吉林省长春市人,与丈夫、女儿共同居住,丈夫是主要照顾者,公婆经常到家中探望。患者父亲、母亲身体状况欠佳,两个哥哥都在外地工作,无法提供帮助。患者是家中的重要决策者,当家庭出现矛盾冲突时丈夫往往选择遵从患者意愿。家庭成员之间表达期望、需要、情感时较含蓄,不愿直接表达。

患者患病前家庭靠夫妻二人打工维持生计,患病后患者无法工作,丈夫也辞掉工作专职照顾患者,无固定经济收入,靠以往积蓄和亲友资助生活,未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患者女儿读小学,成绩优异,周末参加课外学习班巩固学业,需要患者丈夫接送,学校属民办性质,每年需要上交择校费用,因患者不希望学校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实,所以未办理学费减免申请手续。

1.1.2 服务对象问题评估

在身体层面,患者需要承受疼痛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生活质量较差;在心理层面,患者情绪焦虑、哭泣,内心十分痛苦;在社会层面,患者无法扮演原有的社会角色、发挥社会功能;在灵性层面,患者恐惧死亡,难以理解当下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1.2 干预方法

在朱华夫、孟宪武等提出“反向临终关怀”、“反向型临终关怀”概念的基础上,康宗林等[1]基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行为辅导模式,建构一种临终者“知情意”与反向关怀行为之间较为紧密、完整联系的模式,提出“临终反向关怀”的概念,实现临终者对亲友、专业照顾团队、爱心人士的反向关怀,获得心理、灵性的连结与互动,达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别、能者善生”的目标。

2 “知情意”行为要素评估

知、情、意即认知、情感、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决定了临终反向关怀的具体干预模式和方向。

2.1 认知评估

“认知是指对行为方法及目标了解,并知道如何做。”患者希望与丈夫、女儿、医护人员之间产生连结,认为自己虽然患病但仍然能够定位本身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患者向社工表达:“我现在得病了,但我还可以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患者,现在我最困惑的是,我能怎么办?”由此可见,患者对行为目标很确定,但不了解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

2.2 情感评估

“情感、情绪和情境是指患者具有反向关怀的情绪状态,有需要表达的情感需求,同时具备反向关怀表达的内、外部情境。”内部情境是患者的心理、精神情境,包括生活目标、意向、思想、情绪、动机等等。患者有时会流着泪说道:“丈夫非常关心我,对我照顾得很好,可是我呢,担心拖累丈夫,拖累这个家。”“女儿很孝顺,看到我生病,经常都是报喜不报忧,我却担心把病传染给女儿,不敢和女儿多说话。”“医护人员来到家里,不喝一口水、不吃一口饭,又急忙到下一个患者家服务。我还是担心自己嘴笨,无法向医护人员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患者希望表达对丈夫、女儿的爱,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这是患者的内部情境,是实施临终反向关怀行为的主观条件,也是行为实施的决定因素。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在家居探访的过程中鼓励患者活在当下、让生命更有尊严和意义以及患者丈夫及女儿对患者无条件的爱,是患者实施临终反向关怀的外部条件和基础,也是影响患者内部情境的外因根据。

2.3 意志评估

“意志是指具备反向关怀的决心和勇气。”患者需要忍受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层面“整体的痛”,但这些没有影响她想要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患者”的目标,反而坚定了自己付诸反向关怀行动的决心和勇气。“我决定好的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不管过程有多难,我都会坚持到底,因为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在临终反向关怀要素中,患者具备了“情”和“意”两个要素,具有反向关怀的环境与条件,又具备付诸行动的决心和勇气,但不知道具体的方法,因此,在干预模式中,要增加“知”的干预,要给予临终者多种指导,并重视“知”的针对性的引导[3]。

3 临终反向关怀干预策略

安宁疗护秉承全人照护的理念,为终末期患者提供身、心、社、灵的全面照护,症状控制是安宁疗护的基石,如果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则心理支持、灵性沟通等都将失去基础[4]。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跨学科专业服务团队可围绕“立言、立功、立德”三个层次的临终反向关怀内容,为患者提供临终反向关怀指导。

3.1 症状控制:让患者更有尊严

在疼痛控制方面,宁养院医生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制定止痛方案,并针对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因首次探访时患者疼痛缓解不满意,不良反应控制不佳,影响饮食和睡眠,生活质量低,医师调整药物方案为奥施康定30mg/12小时、必要时服用盐酸吗啡15mg、每日三次服用加巴喷丁0.3g及胃复安10mg、睡前服用阿普唑仑0.4mg,止痛效果满意,NRS 2分,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患者饮食、睡眠明显好转。在护理方面,护师向患者讲解癌症疼痛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定期随访,积极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舒适护理指导,同时引导患者丈夫积极参与到患者的疼痛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3.2 立言层面:在言语方面给予他人反向关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5],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社工在接案评估时发现,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情感表达,表达方式相对单一,仅仅是微笑的面部表情或“谢谢、对不起”等简单语言。社工引导患者进行言语反向关怀,不单纯是口头语言,还需要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等。

社工:(社工指着桌上的合影)照片里是您的女儿吧?长的很可爱啊!(询问与评估患者与女儿的关系)

患者:嗯,她是我女儿瑶瑶(化名),今年10岁了,读四年级,学习特别好!(患者低下头,流下眼泪)

社工:(社工身体略微前倾,将纸巾放在患者旁边)陈姐,看您说到瑶瑶的时候,脸上写满了自豪,看样子瑶瑶真的很优秀!(表达同理)看到您流泪了,一定是关于瑶瑶的,您愿意和我讲讲吗?(提问技巧,尊重患者表达的意愿)

患者:生病之前,我除了上班就是照顾瑶瑶,陪她写作业、陪她到外边玩、陪她入睡,可是生病之后,我担心把病传染给孩子,很少和她说话,不敢陪她做任何事。孩子很乖,以为我是生病了心情不好,总是远远地看着我、关注我,这种感觉真是让人受不了,可是我真的想做回原来的好妈妈!(继续哭泣)

社工:宫颈癌本身是不传染的,可能和遗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相关,正常的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给其他人的。(提供信息,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担忧)

患者:是吗?我一直以为会传染,故意躲避女儿,可我的内心真的很难过。我特别想多陪陪她,给她应有的母爱!

社工:我也是位妈妈,特别能够体会您的感受,孩子永远是咱们心灵深处最脆弱的地方,但也是最能让我们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动力。(自我披露并引导和鼓励患者改变原有状态)

患者:嗯,您说的挺对的,那我该怎么做才能回到以前的样子呢?

社工:陈姐,其实语言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您可以经常和女儿说:“妈妈真的很爱你!妈妈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另外,也可以用一些非言语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比如孩子上学时送她到门口,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她,放学后可以迎上去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提供信息,帮助患者实现言语反向关怀)

患者:我们家平时说话都是很含蓄的,不过我觉得您说的对,有爱就要表达出来,我愿意尝试,做瑶瑶最好的妈妈!

社工:嗯,我愿意陪您一起去尝试和改变,我很期待看到事情在您的努力下会变得不一样,为了让瑶瑶感受到您的爱,我们一起加油!(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除了鼓励患者改变与女儿的沟通方式,社工还建议患者与丈夫道谢、道爱,如对丈夫说:“谢谢您老公,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您辛苦了!”、“老公,我爱你!”同时鼓励患者将心中觉得亏欠丈夫的情感表达出来,与丈夫道别,实现“人生四道”,做到生死两相安。

3.3 立功层面:以实际行动树立榜样

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班杜拉同样用试验证实过,真人的榜样力量是最强大的[6]。在临终反向关怀理论中,主张临终者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影响亲友,摆脱负面情绪,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社工:陈姐,您丈夫对您照顾的很精心啊!每天安排您的生活起居,每周到宁养院给您取药,还负责接送孩子……(描述现实状况)

患者:是啊,他很辛苦,可是我又不能协助他做些事情,心里挺难受的,有时还会偷偷地哭。

社工:看样子您也很关心他、体贴他。您说想协助他做些事情,能举例说说是什么事吗?(运用同理和提问技巧探寻患者心中的真实想法)

患者:我们是二婚在一起的,但是他对我和女儿非常好,什么事情都听我的,很在乎我的感受,生病之后更是怕我饿,一天得做几顿饭,怕我无聊,陪我看电视,可是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很不公平,我想尝试着为他做点事,让他轻松一些,可是我的身体又不允许我做家务,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也让他能开心一点。

社工:你们夫妻关系很好,能够互相为对方考虑,我真的为您开心。(肯定家庭关系和谐的现状)那除了体力劳动之外,您还想过可以从哪方面改变自己呢?(引导患者通过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具体做什么我还真没想好,但是我发现如果我的心情好些、笑容多些,他就会很开心,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患者笑着说)

社工:您刚才说您心情好时您丈夫就会开心,我的理解是您丈夫看到您的状态比较好时,他也感觉很幸福。(摘要技巧,总结话题中的要点)

患者:嗯,对,是这样的。

社工:陈姐,如果您希望自己状态更好些,让丈夫更开心,我建议您从调节自身心态做起,乐观地生活,给家人做个好榜样!(运用建议影响性技巧,为改善患者生活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患者:好啊,我愿意为家人改变自己。

社工:目前您的止痛状况非常好,睡眠也得到了改善,我建议您可以用正念减压的方法,每天进行正念身体扫描、正念呼吸练习、冥想的方式学会接受、应对困难,具体的方法我可以一步一步地教您,其实“人要能够真正成长,每天至少要静心30分钟”。(提供正念减压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实现行为反向关怀)

患者:嗯,谢谢您啊,我要努力给孩子和她爸爸一个温暖的家。

社工:除了正念减压的方法,我建议您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时都在内心暗示自己,“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要做最好的自己,给家人树立榜样”。(给予患者建议,帮助患者改变心态,巩固成效)

患者:好的,我明白了,我会慢慢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给家人树立榜样。

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社工了解到患者能够按照社工指导的方式、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每日进行3次“3分钟呼吸空间”,每周进行1次正念冥想训练,每天早上都会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关注自己的同时达到反思与改变的目的,形成了乐观、开放、接纳的心态。患者的改变和状态让家人感受到了压力之下的幸福,让医护人员尤其是社工看到了服务的成效和价值,验证了“临终者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

3.4 立德层面:从精神层面给予他人反向关怀

立德层次是指临终者可以留下具有反向关怀意义的物品,或从精神层面给予他人反向关怀,启发他人与自我灵性连结,有机会迈向生命的完满。立德层次包括临终者提供物品反向关怀和精神反向关怀,对于临终者的家人、照顾团队及社会大众来说都是一种关怀与激励,能够让人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临终反向关怀的最高层次。

3.4.1 制作生命旅行笔记,实现物品反向关怀

患者在与社工交流的过程中,希望将家中的所有照片按照时间的顺序制作成相册,作为留给家人的纪念。社工向患者介绍了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组织开展的《爱的礼物》征集活动,即协助临终者制作旅行笔记、生命故事书、手工艺品,整理录音、录像等资料,记载临终者的人生经历,给予亲友、专业照顾团队、爱心人士反向关怀,同时制作成光碟,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生死教育。患者希望同丈夫、女儿共同制作生命故事书,作为自己送给家人和社会大众的“爱的礼物”。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画出人生“生命线”,标注“生命线”中的重要节点,如出生、上学、毕业、结婚、生育等等,将不同阶段的照片、代表性物品整理出来,并记录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心境、语录,制作了一本属于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故事书”。

3.4.2 参与小组活动,实现精神反向关怀

为了帮助临终者实现精神反向关怀,社工邀请患者参与宁养院组织的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嵌入灵性照顾元素,一方面促进患者与家属的灵性联结与互动,另一方面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引领[7]。小组活动成为临终者表达自身与天、人、物、我连结的重要途径,也是临终者实现精神反向关怀的重要形式。既促进了临终者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和善,也启发参与活动的其他小组成员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灵性的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临终反向关怀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宁养院跨学科团队的“五全”照顾后,疼痛控制满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KPS维持在50分。在QOL评估中,临终反向关怀干预效果显著,在“家庭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日常生活”三项指标中分数有所提升,QOL评分42分,评分等级为“较好”。虽后期患者疾病突然恶化,但仍然是平静无憾地离开了人世。

临终反向关怀对个体社会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社会化是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8],临终反向关怀的实施即帮助患者亲友、照顾团队、爱心人士等内化临终者的态度,进一步认识“自我”,调整自身行为的社会化过程。患者临终反向关怀的实施,留给丈夫的是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留给女儿的是面对困难时积极的心态和永远不会消失的母爱,留给医护人员的是继续全心全意服务晚期肿瘤患者的决心,留给社会大众的是认识生命和死亡的机会和意义。

临终反向关怀是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力体现。在个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困难,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因此,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拥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志。临终反向关怀“知情意行”的行为辅导模式强调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关系,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将临终者视为主体,实施言语、行为、物品、精神反向关怀,是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征。

猜你喜欢

社工关怀丈夫
青春社工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