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点拆解

2019-02-25

中国公路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建设

综合交通融合发展

随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加快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步伐。山东、广东、云南、西藏等10个省(区、市)已经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经启动;雄安新区交通骨干网加快建设,研究制定公路配套支持政策,支持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国家重点专项启动实施,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稳步开展。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水运、铁路、航空等发展上有差距,我国也正在加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2018年预计新增铁路营业里程4000公里,其中高铁2600公里;预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万公里;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700公里、沿海万吨级泊位46个;新增运输机场9个;综合客货运枢纽、港口集疏运体系等加快建设。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融合充满了挑战,缺少综合交通和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综合交通融合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指导,各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如何履行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职责疑问重重;多省联运的推力不够等问题。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发挥铁路、公路、水运各自的优势,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的体系。2019年,要始终坚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加快推进物流大通道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重要港区、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畅通运输组织链条,鼓励发展公铁、空巴等多种形式的旅客联程运输,加快推动票务服务一体化、行李服务便利化。开展省级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试点,促进交通运输与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国70周年的历史承接节点上,部署了一系列工作,聚力攻坚服务全面小康,谋篇布局建设交通强国。

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指出,2019年,交通运输工作要紧紧抓住并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总要求。

同时,还要做好重大规划的编制,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编制工作,突出综合立体、融合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展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编制《内河航运发展纲要(2021—2050年)》等规划,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等。

交通脱贫攻坚最后冲刺

交通运输部继2016年组织实施《“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后,2018年5月,又印发了《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行体制机制。

2018年,我国交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安排车购税资金883亿元用于交通扶贫农村公路建设,同比增长14.6%,贫困地区新增86个乡镇、4245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建成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9284公里,中西部铁路、溜索改桥等建设加快推进。有序推进专项扶贫任务,部定点扶贫黑水、小金、壤塘、色达四县,新改建国省道258公里、农村公路859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牵头联系六盘山片区,支持改造建设高速公路1103公里、普通国省道1818公里、建制村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2808公里。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讲话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讲话

而今,行业正面对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期,距离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只剩一年的时间。2019年,持续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对外骨干通道建设,强化内部通道连接。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工作,2019年年底前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推进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路段改造;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00个,其中贫困地区不少于3000个;加快资源路、旅游路和产业路建设,继续推进“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改善贫困地区渡运条件。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联系六盘山片区等专项扶贫工作。

深化对外开放 服务重大战略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1979年,交通部驻港企业招商局在深圳创办蛇口工业区,奏响改革开放先声。1981年年初,广东省交通厅决定引用外资改建广州至珠海路桥。1987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随后,行业开放步伐逐步由沿海深入长江,开放领域逐步由公路建设和港口拓展到交通运输全领域。

近年,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俄跨境基础设施进展迅速,中美交通论坛、中德绿色物流会议等机制性活动丰富等。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取消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推进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中俄等国际道路运输开展试运行,中吉乌国际道路直达运输开通等,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达356条。

交通运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用凸显,“一带一路”共建稳步推进,中俄同江铁路桥中方工程完工,中俄黑河公路大桥、巴基斯坦“两大”公路等项目有序推进,签署沿亚洲公路网国际道路运输政府间协定。目前,我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合作,初步形成以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沿边地区并向沿线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至大兴段通车,京礼高速公路建设有序开展,雄安新区交通骨干网建设正在研究制定公路配套支持政策;港珠澳跨海工程通车、虎门二桥合龙等,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快推进。

交通运输加快发展,为中国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投融资“稳”字当先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经济工作的定调仍是“稳”字当先。会议指出,要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用于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领域之一,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进程中,建设资金来源分散、债务规模不断累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建设成本逐年增加、养护任务日渐繁重等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规范PPP项目实施,中央对PPP模式运用也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尤其是对于无经营性现金流、按政府付费机制推进的PPP项目,政策不断收紧。从2017年11月对项目库中PPP项目进行整改以来,交通运输PPP项目数量及所涉资金额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新增项目数量及额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据统计,当前高速公路投资完成额的94%来自于续建项目,只有6%来自于新建项目,高速公路新项目的投资同比下降了58%。此外,普通国省干线投资完成额的75%来自续建项目,新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9%……按照这种趋势,不仅2019年、2020年的有效投资会受到影响,而且“十四五”初期,乃至更长远的有效增长与投资任务的完成都将受到影响。

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仍是2019年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之一。交通运输领域要增加有效投资,首先要解决好资金的问题,要用好车船税和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性的资金,要用好PPP等模式筹措更多的社会资本;其次要继续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解决好选址规划、用地等审批的问题;同时要双向加力,加快前期工作。

交通投融资工作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不断创新交通投融资模式,才能解决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交通安全不容乐观

2018年,交通运输部安全研究中心和专家组成立,标志着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试点建立。“平安交通”和“品质工程”等的创建和攻关持续深入开展。实施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9万公里、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1012公里,改造危桥4502座,开展公路隧道、公路标志标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一系列管理、监督、应急等工作稳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方面总体趋稳,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形势不容乐观。

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2018年以来,公路交通领域发生了多起事故:2月20日,10点30分,江西赣州一辆客车在瑞金市坠入三峡,造成11人死亡、20人受伤;6月29日,20点27分,河南驻马店一辆大客车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南濮阳段碰撞并越过中央隔离带,与对向一辆半挂危险品运输车发生碰撞,18人死亡、14人受伤;11月3日,19点21分,辽宁籍一辆半挂牵引车在兰海高速公路七道梁长下坡路段时,因刹车失灵,操作失当,与一辆重型货车和13辆小客车发生碰撞,所载货物甩出,造成15人死亡、45人受伤。除了这些交通运输重大事故之外,重庆万州“10·28”公交车坠江,陕西西安“11·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虽然没有统计在交通运输领域,但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惨痛的事故让行业必须面对“安全生产不得掉以轻心,应切实采取措施,工作态度应及时调整”的严峻现状。

在“十三五”时期收官之际,交通安全面对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和新业态带来的崭新挑战。比如,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等监管主体之间的协作机制需健全和强化、细化;车辆源头管理不到位,部分车型安全技术水平低;道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理念需加强,安全设施欠账多;管理执法不到位,法律法规需完善,行业监管力度不足,执法效能不高,《交通运输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都还在制修订的过程中;应急救援体制不健全、联动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救援装备落后;交通安全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有效转化少,无法形成充足的支撑。同时,交通安全在新时代面临着多种多样崭新的挑战:出行模式多元化、出行工具的网联化等。

物流五项措施降本增效

2018年6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同时部署从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和远距离运输上的骨干作用;推动海铁、铁水等多式联运;推进公路货车标准化,公路货运创新发展;取缔不合理收费;引导新业态公平和健康发展五个方面,具体降低物流费用,逐步实现物流领域效率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会上提出的五项措施和三大特点,成为物流降本增效改革的基本遵循。

降低物流成本是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广泛关注。一年来,4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通线路超过300条,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进展顺利,车辆利用率提高5%,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专用车道新增2300多条、1700万户。苏鲁和川渝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加快推广,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严格落实。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降低物流费用884亿元,超过年度目标(876.5亿元)。多式联运降低114亿元,降低车辆通行费557亿元,港口收费减少43亿元。同时,取消货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检测等一系列措施减轻企业负担165亿元。

2016年至2017年,道路运输费用占运输费用构成的60%左右、铁路运输10%左右、管道运输10%左右,由此可见,道路运输是物流降本的关键领域。物流市场需求特点鲜明。截至2017年12月底,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的物流需求占53%,基础原材料等高耗能行业的物流需求均在50%以下,可见消费和民生领域是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驱动,尤其是网络消费,增速为28%。

2018年,物流运行效率提升显著。一方面,公转铁和多式联运快速发展,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了成本空间。前三季度运输费用5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多式联运和车货匹配平台的应用减少了无效周转和无序装卸,有效降低装卸搬运费用成本,截至8月,装卸搬运费用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消费领域电商物流库存、运输和末端配送环节均显现高效率特征。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贸易便利化、通关、电子商务及投融资合作等的日益频繁,中西部地区及国际的物流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

“四好农村路”计划新改建20万公里

2018年,117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被命名,带动引领了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迈上新台阶。从“建好”的层面来看,全国当前农村公路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硬化路的任务依然繁重。有自然环境的原因,也有地方财力有限的原因。从“管好”的层面看,《农村公路条例(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该条例重点解决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农村公路资金难以保障、养护能力不足等问题,有望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公路发展的难题。从“护好”层面看,当前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比较缺乏,缺桥少涵的情况比较多;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治超任务也比较严重,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也比较缺乏,养护好已建成的405万公里农村公路,任务非常繁重。农村公路农村管,许多省份纷纷实行的“路长制”,切实把护好落到了人头。从“运营好”层面看,许多省份开通了农村公交,部分省份还实行了城乡公交统一价格,比如重庆实现了“同城、同车、同价、同服务”。

本次大会上,“改革”一词被频频提及。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交通运输行业迈向现代治理带来新机遇。

四川省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省份,它以实施农村公路为脱贫抓手,发动贫困市县政府积极性,加快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的规划与建设,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村道窄路加宽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推进渡改桥、危病桥整治、安防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同时,构建了“县有路政员、乡有协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路政管理体系。

2019年,全国农村公路计划新改建2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同时,交通运输部进一步号召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节点服务功能,实施“邮政在乡”和“快递下乡”换挡升级工程。

不少代表认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等这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将重塑行业治理体系。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继续积极推动改革再攻坚、开放再出发,增强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

代表们认真学习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讲话内容,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发展处于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

3月底前综合执法改革全部完成

2018年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和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并提出2019年3月底前将如期优质完成改革任务。

早在2002年,根据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意见》,交通部就确定重庆市、广东省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省(市)。2005年1月,广东将省、市、县交通部门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能整合,统一由各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施综合执法;2005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交通领域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5〕61号),组建重庆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将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高速公路五个方面的交通监督处罚职能进行整合,交由新成立的“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承担。此后,北京、江西、山东等省市又出现了多种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模式。

2015年,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在全国22个省份的138个试点城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其目的是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的要求,探索整合政府部门间相同相近的执法职能,归并执法机构,统一执法力量,减少执法部门。

2015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在福建、河南、广西桂林市开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

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均已启动。在推进过程中,高速公路的省级执法权能否保留,如何做好改革后的人员安置、队伍稳定等是难点和焦点。

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整合队伍、减少执法种类、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实行局队合一、清理规范临时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等改革过程中的疑点及难点都作出了具体说明,同时也为各省市关心的重点问题留下了“豁口”。

本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深层次问题。交通运输部也将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标准和制度,尽快形成新的工作运行机制,理顺行业行政执法体系。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繁忙的交通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