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北三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

2019-02-24王旭红王慧莹

园艺与种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粳稻稻米黑龙江省

蔡 卓 ,朱 崴 ,王旭红 ,王慧莹 ,亓 娜

(1.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2.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457)

水稻是我国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第1大的粮食作物,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粳稻100%作为口粮。据统计,2018—201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96亿t,我国大米产量居世界第1,占比高达29.9%[1]。东北稻区粳稻种植面积约526.3亿hm2,占我国粳稻面积50%以上,产量近4000万t,占当年我国水稻总产量的18.5%,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粳稻生产基地[2]。东北稻区也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代表产区,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富含有机质的黑色沃土和丰富的水资源,在五优稻4号等优质米品种和五常大米、盘锦大米等知名大米品牌加持下,其成为我国优质米的重要输出地。

1 东北三省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水稻种植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分析,2017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共3074.7万hm2,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526.24万hm2,占全国的17.11%;全国水稻总产21267.6万t,东北三省3925.7万t,占全国的18.46%。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94.89万、82.08万和49.27万hm2,水稻总产量分别为2819.3万、684.4万和422万t,其中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2和第1位。

1.2 水稻科研力量雄厚

东北稻区拥有育种研发机构近40家,拥有国家和省级科研与服务平台20个,国家和省级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平台6个,国家和省级良种繁育基地9个;保存种质资源90000余份,其中黑龙江省保存种质资源2000余份,吉林省拥有育种材料80000余份,辽宁省收集保存了栽培稻品种资源9000余份;审定品种1200余个,黑龙江省历年审定品种共371个,其中三系杂交稻2个,吉林省历年审定品种共510个,其中三系杂交稻3个,辽宁省历年审定品种共360个,其中三系杂交稻28个。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是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的发源地,首创“籼粳架桥”理论,率先育成强优势恢复系C57,于20世纪70年代育成了世界上第1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粳稻杂交种黎优57。近年来,先后育成了C418、C2106等骨干亲本,配制成屉优418、辽优5218、辽优1052、辽优2006、辽优9906、粳优558为代表的一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杂交粳稻新组合[3]。

1.3 主栽品种以常规稻为主

目前,东北地区种植有龙粳31、龙稻18、稻花香、辽星 1号、盐丰 47、吉粳88、空育131、龙稻 5、绥粳14、秋光、吉玉粳等上百个主栽品种,这些品种均为常规水稻,大部分品种由科研院所选育,其中龙稻18是黑龙江省培育出的首个国家优质1级米,结束了黑龙江省没有1级米品种的历史;龙粳31单年种植面积达到112.8万hm2,为目前国内单年种植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4]。代表品种稻花香(五优稻4号),由黑龙江省五常市中粮美裕长粒香水稻研究所选育,属常规粳稻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区种植,作为传统优质稻,其大米适口性非常好、米质优。

1.4 水稻产业相关企业众多

东北三省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并经营水稻种子业务的企业91家,种业企业数量居各稻区之首。其中辽宁省22家,吉林省40家,黑龙江省35家,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形成规模的企业共有17家。企业选育的品种被审定仅有5家,以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为代表。

东北三省加工产业布局向水稻种植主产区集中,大型稻米加工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并逐年增加。以黑龙江为例,2017年,共拥有加工企业1298家(规模以上企业507家),年加工能力462万t,产能利用率36.2%。全省年加工能力10万t及以上水稻加工企业128户,占17.9%,相对于2013年的15.4%,增长了约14%。涌现了中粮、益海嘉里、北大荒等大型稻米加工企业,也出现了虎林绿都、葵花阳光米业、泰丰粮油等中大型稻米加工企业。

1.5 稻米品牌建设居国内前列

东北稻米由于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繁多混杂,形成的稻米品牌主要以产地品牌为主,仅黑龙江省产品品牌就多达上千个。为区分不同档次和品质的产品,1个小型米厂会使用3~5个品牌。东北地区的稻米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约20余个,约占全国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25%。东北知名的大米产品品牌有北大荒、福临门、金键、金龙鱼等,知名的大米产地品牌有五常大米、盘锦大米、方正大米、响水大米、营口大米、石板大米等。中粮集团拥有“福临门”、“五湖”、“响水香”等驰名品牌,“北大荒”有机米、鲜香米、长粒香米、珍珠米等也获得中国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信息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五常大米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综合排名第6位,再次位居全国大米类第1名,品牌价值达670亿元,成为全国价值最高的大米[5]。

1.6 稻米营销模式

大中型超市仍是主流,电商平台潜力依然巨大东北大米主要销售市场包括自有店专营、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超市等,此外稻米加工企业还利用各种展销会、推介会、交易会等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据统计,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共计有300多家东北稻米加工企业产品,如中粮集团、益海嘉里、北大荒等知名企业都利用自建网上旗舰店、专卖店和实体体验店等进行销售,且网络销售所占份额也越来越高。

1.7 稻米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利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东北稻区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粮食局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黑粮调联[2018]47号)、《吉林省粮食局 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粮仓联[2017]146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辽发办[2017]137号)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并启动“中国好粮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等行动,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化保障粮油产品供给,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2 东三省水稻产业存在问题

2.1 常规和杂交育种发展不平衡,优质米品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东北地区推广的品种以常规稻为主,虽然审定品种较多,但真正能在市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好品种并不多,尤其是适应目前优质米市场的品种缺乏。对杂交粳稻的研发重视度不高,导致东北地区水稻品种混杂,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此外,东北地区大多选择日本品种做亲本来源,使得品种遗传资源变得日益狭窄,由此产生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随着年代的更迭而下降的问题,同时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

2.2 种业企业整体科研力量薄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

种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研发力量不足,竞争力不强。众多种子企业中拥有自主审定水稻品种的企业仅有5家,绝大多数企业以产销为主,研发投入几乎没有或严重不足,经营产品同质化,相互模仿程度高,市场上品种“多、乱、杂”问题严重,种业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2.3 稻米加工处于粗浅加工阶段,品种混杂不明确

稻米加工产业整体以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多数企业规模小,产能过剩。且多数加工技术和深度不够,简单初加工为主,产品结构单一,致使利润微薄,处于亏损边缘。此外,加工环节与种植环节脱节,未能实现单一品种收购,原料供应不稳定,影响加工效益的同时无法做大做强。

2.4 大米品牌多而杂,品牌信誉度不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却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米品牌。例如五常市大米企业注册商标500余个,但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品牌集中度非常低。五常大米年产量100万t左右,每年全国市场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1000万t,假冒伪劣严重,维权难度大,品牌信誉度受损。

3 东北三省水稻产业发展建议

3.1 兼顾常规和杂交育种,快速选育一批优质米水稻新品种

虽然各地都育成了一批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以上的优质新品种,但多数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食味品质欠佳,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品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后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主导品种必须是优质品种,要求加工品质好(出糙率高),外观品质好(长粒外观、垩白度小和透明度高),食味好(米饭柔软、不回生),稻米商品性高。稳定常规稻选育的同时,加大对杂交稻选育的投入,选育一批米质优、知识产权可保护、种源可控的优质杂交粳稻品种。

3.2 科企结合推动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

通过政策、资金投入、项目等杠杆,引导种企资金和人才投入到商业化育种;强化科企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种质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企业建设国家商业化育种平台、育种专家平台,培养企业育种科研人员,提高育种技术水平,集聚力量研发突破性水稻新品种。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在海外建立杂交水稻研发中心或成果转移中心,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

3.3 打通种植、加工环节,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

通过米厂引导种植户种植米质优良的品种,扩大单一品种种植面积,稳定大米原料供应,提升种植和加工效益。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稻米精深加工技术或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装备加工技术,提升行业竞争水平。建设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稻米加工园区,倡导充分利用每一粒稻谷的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节约能源。

3.4 走品种品牌+地域品牌+企业品牌的路线,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和辨识度

米质优良的品种是大米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品牌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启用种源可控、米质优良的品牌特用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储、统一加工,打造闭环企业品牌,建立可实操的追溯体系,防止假冒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治理地域品牌使用乱象,明确准入标准,达不到产业链标准要求的企业不允许使用地域品牌,有利于品牌做大做强。

稻米产业要实现长足、良性发展,品种、种植、收储、加工、营销和品牌建设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建议东北三省聚焦优质米品种尤其是知识产权可控的杂交优质米品种开发,加强种源控制,针对高产和优质不同目标构建标准化种植服务体系,提升粳稻产量和质量,提升专业化优质粳稻收储、精深加工能力,聚焦重点品牌打造,提高市场占有率,保障好全国人民“米袋子”的品质与安全。

猜你喜欢

粳稻稻米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