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分析

2019-02-23王心如

中国市场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控影响因素事业单位

王心如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其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节约管理成本以及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可以大大减少体制上的漏洞和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能力的提升,符合行政职能“放管服”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但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存在重视不足、制度建设缺失、发展不均衡、工作推进形式化等问题。文章从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提高内控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影响因素;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1116

1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组织运行应当合法依规完善单位内部的治理环境,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第一,可以使单位的管理更加规范,确保各项职能正常运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节约行政管理成本。第二,还使单位不断发展和保持职能正常高效运行的机制保障,要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控制目标的实现。

2演进历程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实施以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文件的出台指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总体方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应运而生,至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迈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单位已基本上形成了符合单位现实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下一阶段内控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内控制度执行上来,制度不仅要落地,更要生根。因此,为抓好内控制度落实、内控考核评价、健全内控工作机制等工作,就必须分析影响内控执行效果的因素,通过不断地修正偏差因素,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3影响内控建设效果的因素分析

(1)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内控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制保障,组织领导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所以内控建设其实也是“一把手工程”,单位的领导层由于自身业务属性的原因对于内控机制建设缺乏微观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2)全员参与积极性不强。内控从来都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全员参与,合谋共建。一个单位的内控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单位的业务层面和单位层面的活动进行控制,防止各项活动偏离组织目标。正是由于它相对抽象,难以被捉摸,往往被员工忽视,在内控机制建设时全员的参与度较低,也是造成内控效果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3)风险防范意识较薄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梳理经济业务,识别风险,建立预警,及时修正,防患于未然。由于员工对于风险的意识和敏感程度较低,不利于及时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完善内控。

(4)内控制度本身有缺陷。内控建设不是万能的,本身也是存在风险和不合理性的,有些内控体系设计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单位又缺乏适用性,不匹配的内控体系难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是影响内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5)缺乏考核和监督管理。内控建设的有效性的衡量需要考核,内控制度的执行需要监督,建立一套符合单位实际情况而又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关键,而当前大部分单位缺乏刚性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评价机制,致使内控建设的后评估工作不到位,难以评价建设效果,及时完善内控缺陷。

4措施

(1)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一是成立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纵向联动。由单位一把手或主要领导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及骨干人员应当参与小组组成。二是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横向联动。共同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完善工作。

(2)提高认识,全员参与。内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凝心聚力,统一行动。行动统一源于思想统一,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充分认识到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动员全员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和商业企业有很大区别,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下,领导人员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有领导人员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内控制度中来。[1]

(3)持续改进,立体推动。克服内控体系缺陷的最佳办法就是持续改进,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内控建设必须是全方位、立体的向前推进,创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精细化,提高效率效能,彻底消除内控“盲点”,切实提高财政部门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使得单位各项组织活动实现更大收益。

(4)绩效考评,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内控机制建设和绩效考评工作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努力构建“节点控制、链条完整、控管有力、规范有序”的内控管理机制。梳理风险点,列明风险清单,研究措施加以整改。将问题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考评,通过绩效考评将决策、执行等行为数据化、可视化,实现可保存、可查询、可追溯。以绩效考评推动节点控制“实时化”“动态化”,对内控机制绩效指标进行全面监管分析,实行督考合一机制,确保绩效持续改进落到实处。通过细化日常管理,形成以“考”显状态、以“督”促提升,部门联动、上下互通的良性循环。加强过程有效监控防范各环节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探索将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效果与相关责任人年终考核相挂钩,逐步实现“建设效果有评价,评价结果有运用”。

(5)强化监管,严肃问责。一是紧密结合监管要求开展业务排查。开展自查、督查等多种形式的检查,并落实检查工作责任制。同时针对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确保发现的每一个问题能够及时整改、每一项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二是主动开展制度评估。一方面保障内部制度与监管政策一致,将外部监管政策与本行内部制度进行对比,查找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从“监管重点关注”和“近年检查问题发生率较高”等两个维度确定监管重点业务开展合規评估,从制度规定、实际操作、监管要求等多个方面评估论证重点业务的合规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适应严问责的监管环境管好员工。推进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网格化”管理,将责任分解和落实到各机构、各岗位人员,提升全员、全流程案防责任意识,以“员工行为管理”和“内控检查监督”为抓手,对员工行为和操作流程实施全面有效掌控。

(6)依靠科技,创新手段。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人”作为内控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内控机制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极有可能造成内控失效,使内控沦为摆设。因此,依靠科技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内控,将内控流程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使业务流程得到自动控制,降低或者消除人为因素的不利操控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性的监督是实现有效、高效内部监督的重要方式。同时,要实现内控信息化,人才培养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要培养一大批既懂内控又懂信息系统,既了解熟悉应用控制又了解熟悉一般控制,既熟悉业务流程又清楚关键控制的人才。[2]与此同时,应当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方法与手段,借鉴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先进方法,不断创新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栾立枫.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7(1):173-174

[2]王永杰.浅议如何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J].商场现代化,2014(16)

猜你喜欢

内控影响因素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教育事业单位内控要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