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世隔绝的“地下龙宫”15天

2019-02-22高明俊黎平李发坤翟文传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宫官兵们营长

高明俊 黎平 李发坤 翟文传

春节,驻地老百姓们都在采买年货、打扫庭院,准备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团聚时刻。

然而,对于火箭军某旅发射四营官兵来说,这个春节他们注定没法和亲人团圆。

2018年腊月二十七日下午5点,该营接到命令,整建制机动至地下“龙宫”,担负春节战备值班任务。

(一)

“呜呜呜……”

阵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作战筹划会议随即召开,全营官兵迅速集结,值班车辆停靠到位,各类保障物资装车。

虽然命令来得十分突然,但整个营队就像一台自动控制的精密仪器,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长期训练带来的效能在这一刻得到充分释放。

这几年,发射四营官兵围绕快速出动、“一反四防”、导弹连续升级测试、长时间满负荷密闭生存等课题,深入开展实战化实案化训练,通过全程采集作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了人员精准定位、物资模块编组,将紧急出动时间缩短近六分之一。

“上级命令,我营立即开赴阵地,准备节日战备值班!”队列面前,营长刘志勇一脸的严肃。

刘营长是一个典型的湖湘汉子,外冷心热。2017年一年,他带着士兵先后完成阵地实战化整修、高戒备作战值班、实战化达标考核等多项任务,大家始终处在满负荷运转状态。本想让士兵们在春节期间好好休整休整,但军人的职责让刘志勇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没有丝毫的犹豫。

很快,借着夜色掩护,满载官兵的汽车驶出营区,向大山深处的地下“龙宫”疾驰。

下士苏明特意选择坐在靠近车厢后门的位置,冷风不停地钻进脖子,凉飕飕的,但他一直都没有挪动。入伍以来,苏明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看着路边老百姓家里点亮的大红灯笼,耳边偶尔传来鞭炮声,他感受着越来越浓的年味,想家的情绪也在心底发酵。

两个月前,一手把苏明带大的奶奶离世,因为阵地整修任务紧,他没向营里请假回家送奶奶最后一程。大年三十,按照老家习俗,他本应到奶奶的坟头上炷香、磕个头,但因赶上节日战备值班,他只能再次将想法埋藏在心底。

“前方道路塌方,立即组织抢通。”对讲机里传来的敌情通报将苏明的思绪拉了回来。他迅速翻身下车,按预案执行战斗警戒。

安排警戒、疏通道路、指挥车辆缓慢通过,官兵见招拆招,很快通过第一个特情的考验。而这只不过是道“开胃小菜”。

遭遇核生化袭击、无人机临空侦察、小股敌特袭扰……作训科参谋廖洪亮跟随梯队一路导调,各种技战术科目一个接着一个。根据旅首长指示,他没打算让官兵们“舒舒服服”地开进阵地。

发射四营官兵使出浑身解数,几番鏖战,终于顺利通过各种特情的考验,而平常不到一小时车程的路程,那一晚,四营官兵花了近三倍的时间。

组织人员宿营,安排物资卸载,建立沟通联络,一直忙活到很晚,大家才终于安排停当,带着满身疲惫进入梦乡。

(二)

“展开设备,进行导弹升级测试!”从进入阵地开始,全营官兵的神经就高度紧绷起来。

阵地内,一张动员令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营党委连夜赶写的。“若以小利记,何必披征衣”“使命催征,我们更应奋发有为”。教导员方斌选用了最粗的记号笔,将每一个字写得遒劲有力。动员令的旁边,是发射四营的标志——导弹火焰包裹着一只铁拳。这一切,都在向官兵传递着这次值班的特殊意义。

连续数轮战斗发射演练迅速展开。全流程操作、带技战术特情战斗发射、“三抗一倒”训练,一轮接一轮的高强度训练让官兵难得有喘息的机会。

虽然是春节,但战备训练的标准一点都没有降低。旅里下达的值班命令中明确规定:“不补充一滴水、不补充一粒米、不进出一个人,全程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营士官长陈鹏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监督官兵用水。每人每天饮用水1升、生活用水1.5升,这个平时很好说话的“老大哥”,此刻变得“六亲不认”,严格按标准供应,多一点都没得商量。

在这轮值班之间,为检验人员装备生存适应能力,摸清恶劣战场环境下的一项关键指标,营长刘志勇还专门组织了一次长时间隔绝式通风训练。

所谓隔绝式通风,就是不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通过阵地内循环保持一定的含氧量,保持最低限度的作战需求。此前虽然进行过一些探索,但由于存在一定风险,从来没有人组织过极限测试,刘营长决定试一试。

训练开始前,营党委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对浓度检测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卫勤保障力量全员职守,通风机组也安排数名专业技术骨干随时做好送風准备,极限测试正式拉开序幕。

“关闭排风机组”“启动阵地内循环”“展开导弹综合测试”……随着一道道指令下达,官兵们紧张地忙碌起来。

遍布阵地各个点位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数值一路飙升,每隔半小时,扬声器里通报浓度指标的声音都让人揪心一次。

隔绝没多久,二氧化碳浓度提升到正常浓度的三倍以上,少数官兵出现轻微咳嗽。

很快,浓度持续飙升,一些官兵出现乏力、嗜睡症状。

……

训练还在继续,此刻,营长刘志勇和教导员方斌心里也在打鼓,他们一边指挥测试操作,一边详细记录着每个时段二氧化碳浓度和士兵们的身体反应。过了一段时间,刘营长也感觉有点恶心想吐了,但还不能放弃。

军医一刻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战位,监测官兵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观察官兵身体及心理反应。他特意将心电监护仪开机,对氧气瓶也进行了仔细检查,确保一有情况就能马上救护。

大连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范传琦此时正在战位上操作,他感觉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咳嗽越来越频繁,嗜睡感越来越强,但不敢闭上眼睛。“当时提醒自己一定不要睡着了,如果一直缺氧的话睡着了就起不来了。”后来聊起这次极限挑战,他还心有余悸。

一直到顺利完成此轮演练任务,刘营长才下达开启通风的命令。

听着送风管路的滋滋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大家心里都特别舒畅:“虽然有风险,但采集到了这组关键数据,以后打仗心里更有底了。”

(三)

龙宫深处,环境潮湿、空气含氧量低、机器噪音大,呆久了,难免对官兵们生理及心理产生一些影响。为了持续激发官兵们的战斗热情,缓解大家想家的情绪,营里专门组织了一场题为《新征程 新跨越》的“龙宫”春晚,一部分官兵结合值班体会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大家捧腹大笑。

而晚会上一组《来自远方的祝福》更是让官兵们感动不已。家属亲人、退休老士官、从营队走出的老领导通过视频的形式,给官兵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这本是准备在组织春节联欢晚会时播放的,可因为担负战备值班,被带到了阵地。但没想到的是,这场“迟来的祝福”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上次去部队看你,感觉你更加懂事了,要在部队里面好好干,更好地接受锻炼。”义务兵张呼霖第一次在部队过春节,当他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父母时,眼泪顿时就止不住了。

暖心的事儿还有不少。

大年三十下午,排长胡浩正在指挥间值班,突然接到旅长曾爱军打来的电话,他向官兵们致以节日慰问,同时提醒,要组织官兵们观看春晚、搞好年夜饭,安排好官兵们给家人打电话。

大年初六,刚刚从春节战备值班岗位下来,旅政委彭柯便立马赶到阵地一线,慰问在此值班的四营官兵。

大年初一一大早,营长、教导员就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战位,给官兵们送来新春祝福。

来队过年的家属也得到了妥善安排,方教导员家属谢艳平主动担任起“发射四营临时来队家属委员会”主任,组织大家一起看春晚、包饺子,带着小孩一起参加旅里组织的游园活动,组织家属一起爬山、逛街,虽然没有丈夫的陪伴,但这个春节,军嫂们也过得充实快乐。

战友们之间的互帮互助也让这个战位上的春节充满温暖。二级军士长朱江河,今年41岁,比班里最小的战士涂青国整整大了22岁,他像关照自家小孩一样照顾着小涂及其他战士,带着班组成员一起开展各种活动,排练节目,缓解大家的思乡情绪。

而对于下士符少锋来说,这个“龙宫”春节最大的收获,就是专业技能又精进了不少。

在去年旅里组织的专业技术擂台赛上,作为营队推荐的“种子”选手,他本来很有希望夺取下士组擂主,但由于在考核中发挥失常,在半决赛中惜败,而今年,他决心要打响“正名之战”。

在“龙宫”的15天里,除了完成正常的值班训练,一有时间,他就和专业组长王磊一起,对着装备反复操作练习,钻研原理机理,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

和符少锋一样,配气号手查浩也在利用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充电。

查浩所学的专业是全营中难度比较大的领域之一,涉及到与多个系统的协同配合。粗细不一的管路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阵地各个点位,其压力要求也多达数十种,通过管路给导弹仪器提供合格的压力,是实现导弹顺利腾飞的一个重要元素。

为了能够在工作中更加及时有效地给各系统供应压力合格的高压气体,一有时间,查浩就穿梭在各个专业组,观看各个专业组的操作训练,与组长们交流取经,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专业学习笔记本上各种参数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

与世隔绝的“龙宫”15天,官兵们虽然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但正如方教导员在临战动员中所说的那样:“能够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为祖国站岗,守护万家团圆,这是我们四营的光荣,也是所有军人的心愿。”

猜你喜欢

龙宫官兵们营长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龙宫植树须知
草地
游梅山龙宫
结 婚
双语图片
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