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2019-02-22屈婉聪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自卑心理健康

葛 英 熊 璐 屈婉聪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根据长期工作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1.积极心理

该类贫困大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意识到贫困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与痛苦,承认贫困,正视贫困,并充分利用贫困中的积极因素,努力克服贫困带来的消极影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眼前的困境。他们能正确面对贫困,具有坚强、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把生活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把贫困和不幸作为磨砺意志的基石;他们刻苦学习、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他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勤工俭学,利用校外兼职和校内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他们认为自卑、痛苦、自暴自弃对改变自己的处境都是无用的,紧紧依赖国家、社会和学校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方法。

这类贫困生心理健康、思想上进、乐观向上,是贫困生的主流心态。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困难,认为贫困没什么可怕,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奋斗,贫困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只要自己学有所成,将来完全有可能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这些学生一般学业成绩、综合表现都比较令人满意,部分特别优秀的贫困生更是学生中的骨干。

2.消极心理

该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抑郁等方面。

(1)自卑。自卑是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怀疑自己,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担心得不到别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具有自卑情绪的贫困生整天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苟言笑,遇事退缩。在校园里他们看到其他同学生活无虑,衣食无忧,联想到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头。于是声音变小了,与别人交流少了,集体活动也不怎么参加了。他们一般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接触,更不会在公共场合露面。自卑问题在贫困生中相当普遍。

(2)焦虑。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加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而产生担心、紧张的情绪就是焦虑。贫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心理。他们常常表现为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忧心忡忡。由于他们焦虑不安,心理烦躁、烦闷、内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这些现象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3)抑郁。抑郁情绪就是感到压抑和忧愁的情绪,它是一种自我封闭、内心苦闷的心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做什么事情也不感兴趣,打不起精神,更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在校园里,他们情绪低落,自我封闭,缺乏应有的自信。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坦诚自己的内心,更不愿意公开求助于学校、社会、老师和同学,甚至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了围墙,把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成是对自己的嘲弄、怜悯,充满了敌意。

(4)冷漠。生活困难对贫困生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挫折。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都默然视之。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抑郁孤僻,自我封闭,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地灰色调。冷漠者初期主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心情平淡,随后逐渐发展到强烈的空虚感,内心体验日益贫乏,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

(5)依赖懒惰。一些特困生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行为,抱着上大学就该有人管的心态,不愿吃苦,不愿勤工俭学,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一味依靠国家、学校、社会及个人的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甚至把贫困作为资本,四处伸手,而且把得到的钱用在与自己经济条件不相称的消费上。

(6)悲观消沉、麻木空虚。少数贫困生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绪低落,心理灰暗,意志消沉,自卑自贱,自我封闭,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无所事事,没有目标,缺乏追求,我行我素,得过且过。对学习、对集体活动、对正常人际交往没有兴趣,性情怪异。

(7)人际关系不适应。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状态。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8)心身疾病突出,问题行为较多。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贫困生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他们能够为此而努力,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困扰着他们,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无法保证,饮食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生理的要求。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物质生活匮乏,两方面的因素使他们的身心受损,形成很多的心理疾病,产生不良行为。调查中发现,比较典型的问题行为是不思进取,学习无目的、迷恋网络游戏、旷课、频繁更换男(女)友等。

二、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采取助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

(1)物质解困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贫困生而言,导致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贫困的影响,因此,物质帮助是必要的,这是精神解困、心理解困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社会、企业、知名人士资助等政策及途径,切实解决贫困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用的困难,真正实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还要充分利用高校奖、贷、减、免、补等款项,加强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贫困大学生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焦虑。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问题的引导。首先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我意识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可以检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鼓励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与挫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更多的能力提供机会和舞台,有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其次,帮助贫困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校收费制度。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实行上大学收费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增强自立意识,树立交费意识,成本意识,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教改革的形势。最后,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并对待贫困。贫困是一个暂时的社会问题,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贫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甘于贫穷,不去努力改变贫穷。真正懂得贫穷含义的人会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历练意志,变贫穷为财富。

2.贫困大学生自己也要采取措施摆脱心理压力。

如采取转移注意力、广交朋友、多帮助别人、善于宣泄等方法调节自己情绪。求助心理医生,阅读心里健康及人生修养方面的书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宽容待人、诚实、大度豁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各种学习能力、创造力,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培养健康人格,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贫困大学生要树立自尊、自主、自强、自立的主体意识。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强不息、坚忍不拔、顽强奋进的精神,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思想滑坡产生精神贫困。

3.关爱贫困生,使他们有家的温暖。

对待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克服歧视心里,倾注更多的关爱。与他们交流是一种生命与灵魂的交流,要用心去付出。要花力气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充分的了解,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关心他们,让他们有家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有信任感和亲切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困难说出来。同时,对贫困生要分别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认识能力和气质类型,并加以区别对待。

4.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是现代人的核心素质,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责任意识强的人往往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其专业技能也会因此在社会劳动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素质不断优化发展。责任感强的人能迅速打开局面,被上下左右的人接受和赞扬,因而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氛围,开拓更大的空间。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意识有着独特的作用,要让贫困生从思想上真切的感受到国家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培养强大的责任感,坚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5.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

新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要求贫困生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继承前辈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开拓进去的意志品质。在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所得到的意志的磨练,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思想基石。古往今来,在逆境中磨练成才,最终为社会、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先贤英杰比比皆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体力,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报酬,并在劳动中拓宽视野,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贫困生自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自卑的地方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