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

2019-02-22黄海林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思大众化视域

黄海林

(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大思政主要指在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与学生日常行为细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论进行更好地认知、理解与践行,使马克思主义发挥引领作用与强大凝聚力。高校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推进研究,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与专业技能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

大众化的本意是满足广大群众需求,与广大群众需求保持一致。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要指在人民群众中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化、具体化与通俗化,便于广大群众接受、理解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理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其本质是实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普遍接受与理解,大众化教育强调教育内容的丰富,为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重视教育形式创新与教育宣传增强,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内化成学生自身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外化成社会与高校有序运行的支撑力量,从而有效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发展。

一、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意义

(一)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基础

大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当代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较开放,且人文环境呈现流动性,大学生整体表现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与重视个性张扬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团结精神与集体意识缺乏,出现特立独行的行为,思想出现偏差,对高校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在大思政视域下,积极推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指导方向,使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论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借助大众化教育的普及优势,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成自身正面的思想与人格,从而起到引导与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作用。在大思政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需要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进行关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思想问题,完善学生思想人格,从而对高校学生行为进行有效规范。

(二)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能够有效助推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个体梦与群体梦的辩证统一。在高校大学生之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利于体现高校学生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积极提升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加强自身学习能力,使大学生群体整体愈发富有朝气与创造力,从而为中国梦实现与社会进步,提供大学生群体基础。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共产主义信念的建立,使学生对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科学建构,从而实现学生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与改造。因此,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三)具有引领学生价值观的作用

在现今国际形势下,世界格局的日益多元化,使西方国家思想正在通过网络等载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念还未完全成熟,又具有追求个性、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大学生很容易通过综艺、电影等信息传播载体,接受西方国家部分错误思想,使自身思想价值观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人生思想价值观的树立,使学生产生自身的远大人生追求,由此可见,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引领学生形成自身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二、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有待丰富

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需要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主要通过国家统编教材,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原理,学生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课程,也仅限于高校为学生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丰富的思想理念与系统观点,这是现有高校通过单一式教材与教学内容无法为学生全面呈现的,使学生难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为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作增添阻碍,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效果。

(二)教育方法单一、滞后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属于思想课、政治课与理论课的结合体,因此,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知识性、生活性、理论性与政治性,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大多高校,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存在教育方法传统单一的问题,教育方式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造成理论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现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愿意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去主动领会马克思主义内涵,在大思政视域下,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大学生中间无法进行有效推进,从而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旨在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理解与践行。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栋梁之材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大学生之间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重要的高校教育发展意义。在国家日益重视大学生学习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下,部分高校已经在自身思政教育课程中,积极开展大思政视域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但是大多教育效果却并不显著,未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具体表现在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不感兴趣,也不了解学校都采取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措施,体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单向传播,未能够有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在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出现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理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育者未充分考虑被教育者特点,就盲目开展相关教育工作,重视集体意志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意志,从而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大学生中间的感染力。

三、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路径

(一)突破教材限制,丰富教育内容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需要突破教材与教育内容单一的限制,结合经典阅读与社会现实,实现教育内容的充分丰富。高校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首先需要教育者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代表人物大众化思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在学生的教育内容层面,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内容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教育内容的丰富。例如,教育者需要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以原有教材知识为基础,向学生提供经典阅读内容,并且积极收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典型案例与事件,将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触动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优势,为学生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构建第二课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获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兴趣,弥补课堂教育内容的不足,从而起到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效果,实现在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推进。

(二)加强师生互动,创新教育方法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进行灌输式理论教学,存在教育方式传统单一的问题,因此,需要高校在大众化教育推行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对教育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高校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以灌输式教育方式为基础,不是完全的摒弃传统教育方式,而是积极进行教育方式改革与创新,例如,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掌握学生现实需要,制定正确科学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方法,其中互动教学方法就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合学生特征与需求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有效发挥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产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兴趣,能够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理论,从而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思政教育者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课堂主渠道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教育形式进行教学工作,实现对学生需求与特征的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实效作用。

(三)强调实虚结合提升教育效果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为解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效果不明显问题,需要协调校园内部各教育部门有效进行自身职能发挥,重视教师与学校的功能作用,实现教师、学校与教育部门三者的有机协调,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效果。强调功能发挥,首先要对高校教务部门的相关管理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例如,高校需要要求教务部门,全程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前期组织工作与中后期管理评价考核等工作,在大思政视域下,教务部门可以改革大众化教育课程形式,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教育课程相关教师、时间与地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行完全学分制,加强大众化教育效果。教务部门发挥自身职能做出的教学改革,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效果。在教务部门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上,思政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在大众化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需求,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加强学生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马克思在价值观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学校发挥自身功能,提升教育效果,主要表现在学校党委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推行的领导,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角度,强调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应当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意义的宣传,在学生群体中间,定期举办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理论相关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理解与践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院校大众化教育质量。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是高校思政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助力部分。高校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的重要教育意义,面对现有教育问题,通过突破教材限制,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创新教育方法;强调功能发挥,提升教育效果等措施,实现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推进的有效进行。

猜你喜欢

大思大众化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