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译小品文窥视林语堂之翻译观

2019-02-22李静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林语堂中英文李清照

李静雯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的英汉双语散文传播中国智慧,融合中西文化,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林语堂所著的《论翻译》一文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的翻译观和翻译标准。近年来对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研究较多,但是从自译的角度探讨林语堂的翻译活动,挖掘其对自己独特翻译理论的实践,却鲜有人关注。欧阳昱认为自译是指具有双语能力的作者,把自己的文字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学活动[1]。根据Whyte 把“与源文本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视为自译作品的基本特征的判断[2],林语堂多篇双语散文的中英文本在主题与内容上存在不同程度对应,表现出自译特征。陈文伯认为作者若熟谙两种语言,则是最理想的译者,其自译作品应成为他译者的效仿典范[3]。从自译的视角看林语堂的翻译活动,比较分析其双语散文的源语与译语对语言,内容和风格等的处理,窥一斑而知全貌,能正确解读其翻译观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林语堂翻译观概括

林语堂的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万余字长篇论文《论翻译》中。《论翻译》发表于 1933年,曾收进他的《语言学论丛》一书中。林语堂在文章的开端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的观点,紧接着提出翻译的三个标准,即忠实(faithfulness)、通顺(coherence)和美(beauty)。有学者提出《论翻译》一文的价值在于林语堂在阐释这三条标准的说理过程中对于翻译美学涉及的几个重要方面所阐发的精辟见解[4]。林语堂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忠实的问题,将忠实的程度分为四等:直译,死译,意译和胡译。他主张忠实要做到达意且传神,但是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通顺的标准以“句义为先,字义为后”;翻译须兼顾美。他认为艺术文翻译即文学翻译中美的体现,应注意到原文风格,文字体裁的问题。他认为真正的翻译家要负起对原著作者、中国读者和艺术的三个责任。林语堂既是把翻译当作艺术的代表人物,亦是国内将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立论根基的第一人,他提出“翻译的问题就可以说明语言文字及心理的问题,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比较客观的解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5]

二、从自译小品文探析林语堂翻译观

林语堂的双语散文对中英文的使用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展现了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和对汉、英两种语言的造诣。本文的语料均来自《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尽管国际知名汉学家马悦然和顾彬对于其中收录的一些篇目,到底是用另一种语言的创作还是翻译仍存有争议。但国内研究者李平对该文集的中英文本以句为单位进行比较,发现有的中英文本对应达到90%以上,也有个别文本对应低于50%,绝大部分介入两者之间[6]。2007年,霍肯森(Hokenson)和曼森(Munson)发表了翻译理论创新之作《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阐述了双语现象的两层含义并进行区别,指出自译者有早期母语背景,不仅用两种语言来创作而且在两种语言之间翻译,这与出生和成长在双语语境中,并且能灵活自如地同时使用双语的情况是不同的[7]。周领顺将“自译”细分为“作者译”和“译者译”,“作者译”能以较大的自由度去翻译和进行双语性质的创作,而“译者译”的译者着力于语言转换和意义再现[8]。因此,本文以自译的视角,从《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文集中挑选出若干篇对应程度较高的中英文本为例,从林语堂先生自译的角度出发,围绕他提出的忠实,通顺,美三个标准和他对这三个标准所阐发的精辟见解来解释其翻译活动。

(一)忠实要达意且传神,是比较忠实,而非绝对忠实

林氏对忠实的理解有三层意思:忠实非字字对译;忠实需达意,传神;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林语堂有着双语、双重文化的特殊身份,他的自译小品着眼于源语的文本意义,通过斟酌字句损益,将忠实原则和以目标语读者接受为主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来看几段摘自于英文发表在前,中文发表在后文本中的例子。

例(1)英文:And in China,you have the clear example of your greatest poetess China ever produced,Li Qingzhao (李清照).Li Qingzhao could write poetry because she was married and was free at least from worries about the necessities of life.She could not have sold her poetry for a bowl of pottage,if she had to live by it,and she would have written an infinite quantity of inferior stuff besides.( Marriage and Careers for Women )

中文:在中国,女诗人李清照,也是嫁了丈夫,解决饭碗问题,才能做出好词来。使李清照靠卖稿为生,我想好的《漱玉词》是换不到三碗绿豆汤的。《漱玉词》之外,又必写了几千万字的无聊作品。(婚嫁与女子职业)

林语堂很推崇李清照,在英文中介绍李清照是中国最伟大的女词人,并标注了出中文名字。但是,李清照的文学成早已为国人所瞩目,因此中文文本省略了对李清照的介绍。还有,中、英文本中的“三碗绿豆汤”和“a bowl of pottage”看来似乎不对应。实际上,西方人多熟知 《旧约.创世纪》 中的典故 “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a mess of pottages”,人们常用“a mess of pottages” 指眼前小利。所以,“三碗绿豆汤” 和“a bowl of pottage”在幽默表达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英文:Had it not been for a literary accident,we might not have known that such a woman lived,loved and suffered.( Preface to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

中文:要不是这书得偶然保存,我们今日还不知有这样一个女人生在世上,饱尝过闺房之乐与坎坷之愁。(《浮生六记》 英译自序)

林语堂在英文序言中用“loved and suffered”向不熟悉《浮生六记》的西方读者介绍女主人公“芸”半生颠倒穷困的命运,显得简洁并赋予英文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将“loved and suffered”译为“闺房之乐与坎坷之愁”带有汉语文化色彩的词汇,字面意思虽不完全对应,却兼顾内在意义。

林语堂对“忠实”有独到见解,认为译者无字字译出的责任,要忠实的是文字组成的语意[9]。出于文化因素的考虑,林语堂没有陷入“绝对忠实”的误区,而是根据汉语读者心理对一些表述进行了变通处理,增加可读性,看似“不忠实”,却更好地向汉语读者传达了源语文本的意义。正如萧乾所言:“倘若把滑稽的作品译得一本正经,毫不可笑,或把催人泪下的原作译的完全没有悲感,则无论字母多么忠实,一个零件也不丢,也算不得忠实。”[10]

(二)译入语行文的通顺标准

当时中国译坛上演直译与意译之争,林语堂批驳了直译与意译的提法,认为死译是直译的极端,胡译是意译的过激派,两者均不可取。他的看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在此基础上他提倡句译,反对字译,认为通顺是建立在忠实基础之上。他提出“句译”即要详细准确地体会原文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主张以目的语的心理来翻译,提倡:“凡为文必先雅顺自然,勿矫柔,勿造作。”[11]请看以下例句:

例(1)英文:I have never scolded or kicked my servants like a laoye and let them consider me a great curiosity.My servants do not have any admiration for their laoye’s money-making ability: they always know where my money comes from.(What I have Not Done)

中文:我不曾吆喝佣人,叫他们认为我是能赚钱的老爷。我家老妈不曾窃窃私语,赞叹她们老爷不知钱从哪里来的。(《有不为斋解》)

林语堂在英文文本中将“老爷”进行异化处理,直接音译为“laoye”,展现出称谓的中国色彩。但是为符合中西方读者不同的接受心理,中文后半部分的内容经过改写,与英文略有不同,但主旨无明显差别,轻松,诙谐的效果如出一辙。

例 (2)英文:He is so brilliantly good that he is almost indispensable,but he is about the most delightfully chaotic,poetically forgetful and charmingly unbusinesslike servant I’ve had for years......(Ah Fong ,My House-Boy )

中文:阿芳的聪明乖巧,确乎超人一等,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论其混乱,仓皇,健忘,颠倒,世上罕有其匹。(《阿芳》)

在以上英文例句中林语堂使用了“delightfully chaotic”,“poetically forgetful”和“charmingly unbusinesslike”几个略显夸张的词风趣地描写了家中童仆“阿芳”聪慧,天真,不拘于俗规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句子之间衔接紧密;中文文本句子结构较松散,体现出林语堂平实、自由、舒展的小品文风格。中英文字在表达上虽有出入,却遵循了根据读者行文心理,“句义为先,字义为后”的原则。

(三)独特的美学态度——翻译的艺术之美

林语堂对于艺术文提出了“五美原则”,认为文字有声音之美,意义之美,传神之美和文气文体形式之美,尽力译出原文的意义和审美效果。他认为虽然译者虽不能把“五美”完全同时译出,但他的自译在重现源语文化信息的同时,仍体现出审美意境和娴熟的语言技巧。

例 (1)英文:If my voyage of discovery for the sicentific tooth-brush was a tragi-comedy,my search for the proper dental cream,with its bewildering advertisements and mutually antagoistic claims was a regular epic.A full account of the story would fill a volume.(How I Bought a Tooth-Brush)

中文:假使我买文明牙刷的这段历史像一幕悲剧,那末我寻求文明牙膏的经验,真如同一部一百二十四回小说。那些各牌牙膏、牙粉、牙水互相攻讦的广告,读了真令人眼花缭乱。(《我怎样买牙刷》)

林语堂在生活中有着幽默的情怀和率性的童心,他笔下的生活小事变得妙趣横生。以上中英文本均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英文的句子行文简洁,结构紧凑,层次间环环相扣。中文则调整和重组语句的顺序,先交待清楚主旨,再说细节,表达顺序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低限度地减少语言转换带来的审美信息丢失。

例(2)英文:Her steps had lightly tripped over the lawn,her fingers had caressed the hedgerows,and her breath had touched the willow branches and the young peach trees.(Spring in My Garden)

中文:篱间阶上,有春的踪影,窗前檐下,有春的淑气,“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纪春园琐事》)

这组例句是林语堂关于春天的随想,中英文本均带有浓郁的复古气息。英文句子语言优美,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于一体,形象地描绘出在人们不经意之间,春天已悄悄到来的情景。译者使用“her steps”,“her fingers”,“her breath”等来指代春天,符合英语的文化心理和特点。中文句子还原了源语中春天的修辞形象,对于在中国文化中有浓厚意象意义的柳树和桃树,直接引用了古诗“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给中文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和无尽的联想。林语堂在自译中适当插入文化元素,在译文中更好地传递审美的效果。中英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实现了形美和意美地有机结合。

结 语

林语堂的自译作品融合了多元的文化观和悠闲自然的哲学思想,反映了灵活的自译策略和清顺自然的语言特点,展现其翻译观的全貌。他的自译活动说明作者自译能在最大程度上重解源语的文化符号,传递思想和塑造文学形象。林语堂独到的翻译观继承了严复的“信,达,雅”理论,并加以发展,特别是对审美的观点是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前瞻性和创造性不言而喻,对今天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仍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林语堂中英文李清照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点绛唇
如梦令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