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2019-02-21王海燕张天勇黄毓东

西南国防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毒剂紫外线器械

王海燕,张天勇,黄毓东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日常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中心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频繁接触锐器、污染器械、化学消毒剂等,并且工作往往在湿热、噪音、紫外线的环境中进行,是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因此,在管理方面与其他临床科室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探讨,并分享一些工作中的经验。

1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管理难点

1.1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难点

1.1.1 学历层次不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医院整体学历水平大幅提高,但护理人员仍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占到护理人员总数的80%以上[2],尤其是作为辅助科室的消毒供应中心,低学历人群占比更大。而较低的学历水平往往意味着接受医学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时间更短,医学基础知识更欠缺,导致在职称晋升方面的困难。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中高级职称比例远低于整体护理人员的比例[3]。

1.1.2 人员流动性较大 军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多为聘用制,且相对其他临床科室待遇较低,对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因此,人员流动性大。而再招聘新员工需要重新经过较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胜任,导致科室长期处于新老人员变动状态,占用管理者与带教人员大量精力,降低了科室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难度。

1.1.3 人力管理效率低下 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普遍存在短缺与浪费并存现象,且护理人员配置方法没有合理的能级标准,能级结构不清晰,岗位职责没有体现专业技术水平;个别工作区域人员均为资历较浅的新员工,缺少管理及技术指导,人才梯队出现断层现象[4];对于工作内容没有进行量化,人员配置没有经过科学计算,导致忙闲不均,出现人员的过剩和缺乏并存的现象。

1.2 职业暴露风险管理方面的难点

1.2.1 生物危害 经过简单处理的器械,只能去除肉眼可见的部分血污,而器械表面往往存在大量致病微生物。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若不慎刺伤皮肤甚至仅接触到皮肤创口或眼、口腔黏膜等,均有较大可能会被病源微生物感染[5]。有报道,在使用过的诊疗器械表面发现多达50种具有血源传染性的病原体,其中20多种病原体可在锐器刺伤时发生传播,发生职业暴露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30%、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3%~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0.2%~0.5%[6]。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完全没有经过清洗消毒就送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其表面有明显污物的器械往往带有更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无疑会大幅增加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1.2.2 物理危害 (1)湿热环境:对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时,高温的蒸汽、器械、设备等均可能造成护理人员烫伤;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会更容易患上风湿类疾病。(2)紫外线:消毒供应中心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照射,而紫外线会对人的眼睛、皮肤及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另外,紫外线产生的臭氧对呼吸系统也会产生损伤,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甚至会致癌、致畸。(3)噪音:噪声环境会使身处其中的护理人员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下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最明显的是听力下降,甚至会导致情绪焦虑、血压升高等[7]。

1.2.3 化学危害 护理人员在日常清洗、消毒器械和对空气、物品及地面的消毒过程中,会接触到强酸、强碱、多酶液、含氯消毒剂以及其他化学消毒剂,若操作过程中不慎溅污皮肤或溅入眼内,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腐蚀和烧伤。由于消毒剂多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会使人的眼睛及呼吸道感到不适,长时间处于其中还会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甚至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 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管理质量的对策

2.1 引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2.1.1 建立继续教育制度 对新聘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正确认识职业价值,培养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意识。针对不同岗位建立规范的专业培训体系,包括消毒设备原理、操作规章制度等理论学习,以及多种形式专业技能培训,帮助新聘人员迅速掌握规范专业的操作能力,取得上岗资质。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交流活动,掌握行业内新进展,学习其他单位管理经验,对日常工作内容进行规范,并通过考核挑选能力和责任心强者作为带教人员,明确带教责任,严格带教要求,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8]。

2.1.2 健全激励奖励机制 (1)精神激励:情感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各种情感的需求,对员工良好工作表现的肯定与表扬,可使其获得情感上的认同,有利于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量化考核、投票评比等方式,评选出优秀员工榜样,激励其他人,调动全体人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2)物质奖励:对于技术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可采用发放物质奖励、提高薪酬、优先晋升、优先选派进修等方式给予奖励,提高浮动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1.3 改善人员配置 我国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数量与医院床位比例平均值为1.84∶100,低于原国家卫生部所规定的要求[9]。人员配置整体数量不足,需要在质量上求效果。尽量安排护理人员从事管理、质控、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对科室内各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等进行分析评估,将科室现有人员按照年龄老、中、青,学历高、中、低进行分组,合理分配人员到各组,确保组内均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导帮带管理年轻人员,形成合理的梭形人才梯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10]。

2.2 规范职业危害的预防与处置

2.2.1 生物危害的预防与处置 (1)增强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生物危险因素的认识[11]。(2)建立严格规范,防范暴露发生: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规范》[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建立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及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改变存在致伤风险的不良操作习惯。(3)主动接种免疫,预防感染发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传染病免疫接种,尽最大可能预防感染的发生。

2.2.2 物理危害的预防与处置 (1)湿热: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及其他需加热的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减少烫伤机会。增加工作区的排气扇及降温设施,确保空气良好的流通性,降低温度及湿度。(2)紫外线:合理安排紫外线消毒的时间,尽量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并配备防护眼镜和防护衣,供特殊情况需要在紫外线暴露下进行操作时穿戴。(3)噪音:对设备及时定期检修保养,尽量减少噪声;对噪声超标的仪器设备,应当在相对隔音的条件下使用,并给相关人员配备专用耳塞,尽可能降低噪声危害。

2.2.3 化学伤害的预防与处置 (1)优先选择物理方法消毒,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2)熟悉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方法、作用时间、毒副作用及防护方法等注意事项,避免误操作造成的伤害。(3)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应做好自身防护,配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乳胶手套等,使用房间安装通风换气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挥发到空气中消毒液的浓度。(4)污染器械尽量采用清洗机清洗。(5)尽量使用液体的加酶清洗剂。(6)熟练掌握洗眼器等防护设备,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感染,及时到相应专科就医。

猜你喜欢

消毒剂紫外线器械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跟踪导练(五)6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