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创新性建设与管理探思

2019-02-21杨之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

杨之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实验室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实验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需求,作为师生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的实践基地,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和发展,高校实验室在软、硬件设备中都不断趋于完善,管理制度和体系也逐渐趋于成熟和规范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对于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模糊,难以发挥对教学的实践基础性作用;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措施不够,难以跟上教育改革步伐;象牙塔壁垒依旧存在,社会服务功能缺乏或缺失等问题。作为培养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高校实验室需努力推进规划、建设、管理的创新举措,以满足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更需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本文首先对实验室规划、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为其建设、管理、功能延伸提出设想。

1.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地位

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入,在研究方法以及教学上互相借鉴和学习,促进科技化现代水平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战略高地的高等教育,教科研活动校内实践基础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管理,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显而易见。

1.1 促进学生理实一体

实验教学是知识学习的方式之一,很大程度上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分,而绝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直观认识。从现代教育理论上来说,实验教学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更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实践显示,将科学研究融入到实验教学,对于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验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更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性格作风、甚至世界观的重要方式。

1.2 保障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体现在其综合素质方面,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既需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学生要具备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求知和探索是最基本的实现途径。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其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逐渐提升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1.3 推动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向着生产力过渡和转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实验室实施就是一个演变和创新的阶段,高校实验室应该承担起技术革新的责任。主要在于:

1.3.1 高校实验室具备直接转化技术创新的优势

在实验室教科研活动的进行中,技术创新可以将不同环节和流程进行联系,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有效实践。

1.3.2 高校实验室具备整合利用高校综合资源的优势

高校实验室能够有效的利用高校各方面的资源,使得高校的综合优势得以发挥,从而更有效地服务和推动技术创新。

1.3.3 高校实验室具备不断发展提升的优势

实验室师资、设备等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也能够依托于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予以实现,同时还可以有效发挥学科建设的功能。

1.3.4 高校实验室具备直接服务社会的优势

加强实验室和社会的接触和联系,实现和社会的衔接和关联,同时也可以有此来探寻到实验室发展的新增长点。

2.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 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使得实验教学更好地融合了科研活动的手段和内容,在科研任务的驱动下,依托高校实验室教师的指导、先进的设备仪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以直观感受获得的解决问题途径和实际科研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实质上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

2.2 创新型人才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

作为高校院校教科研活动的核心场所,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并没有显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很多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都在创新和创造性上严重匮乏,无法解决或者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实践创新的场所,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和条件,提供自由发挥和施展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使得他们在这种自我塑造和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实践创新能力。

2.3 实验室品牌塑造的需要

国际上有很多知名的大学实验室。比如MIT 的林肯实验室、普渡大学的空气动力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的集成电路实验室等,正是由于这些全球有着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实验室,为高校的在全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地位。因此,各高校应立足于本校实际,致力于建立属于本校特色的品牌实验室,将品牌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学校声誉建设的重要基石,积极发挥软硬件优势,扩大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

3.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实验室软硬件缺乏建设规划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许多高校实验室的规模、功能和标准,已经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产生背离。高校实验室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验设备更新慢、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制度模糊、功能开发不完善、人员配置缺失等,学生在现有的条件限制下,无法充分的借助和利用实验室平台将知识转化于实践并加以创新[1]。

3.2 实验室功能缺乏目标定位

在实验室建设的初期,未经过全面详细的调研,对于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任务没有明确的定位,实验室的建设的出发点也没有将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中经常出现配置不均、功能不全、升级乏力、跨学科协同障碍、多实验室衔接缺失等问题,即使建成的实验室功能难以明确,更难以拓展延伸[2]。

3.3 实验室使用缺乏内容改革

绝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以操作性、验证性居多,主要是学生跟着教师或教材的步调按部就班,在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中难以突破。一般的实验教学在专业性和实践性上虽然能够落实,但是创新性、综合性就无法实现[3]。实验室使用上的惯性、实验内容的僵化、实验教学创新性引导的不足,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自由地在实验室里得到充分尝试,许多好的灵感和突破可能止步于此。

3.4 实验室管理缺乏制度创新

高校实验室都会对学生、实验管理人员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要求,然而这些规章制度:首先,一些经典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施上不能保证严格执行;其次某些不完善、不协调的规章制度不能迅速的进行修改[4];再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下,实验室许多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与新教育体系的要求不配套,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4.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创新思路

4.1 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目标定位

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已有基础和发展愿景,成立实验室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团队,考虑到学科交叉和渗透,合理调配使用人、财、物资源,多方调研、充分论证单个实验室的具体功能、多个实验室的联合功能、多个实验室的建设次序、某些实验室功能的推翻和新建等,持续关注实验室运行和时代背景下的匹配情况,不断调整和补充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等软硬件基础条件,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招标增补,以及耗材管理、固定资产报废等权责清晰,使得实验室在功能上既能满足基础的实验教学,又能满足适当的科研需求,更能满足时代进步、社会服务要求下的自我改造、调整、升级的要求,创建多个品牌实验室,直至形成开放式、创新型大平台实验室的长远目标。

4.2 加强实验室效能管理和外联衔接

第一,引进企业内部控制理念,如管理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风险识别及应对、运营和内部监督等,建立实验室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第二,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公示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仪器设备等信息,开通多种实验室使用申请途径,尝试“老带新”、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执照等准入制度,提高审批效率,使得师生实验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第三,开展多样化的国内国际机构、院校间的合作交流,获取实验室功能的补充和强化,并汲取多方经验促进校内多实验室的有机整合和建设发展;第四,积极对接政府、行业、企业等,努力开展和开拓实验室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增强实验室的社会化属性和时代意识[5]。

4.3 激发实验教学创新内能

4.3.1 提高实验工作人员水平

首先,打破实验工作人员教辅地位不受重视的现状,铺设实验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职称、职务的晋升通道,调动相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加强现有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通过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进行深造,并引进高层次专职实验工作人员,吸纳优秀实验兼职人员,稳定实验人才队伍,优化工作团队综合实力[6];另一方面,改变被动地服务教学和科研,转变为主动地实验系统设计整合和研发,推行目标管理,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评价、考核、激励等机制,提高实验工作团队的岗位意识和创新意识。

4.3.2 变革实验教学方式

首先,推行任务驱动、交互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教师设置实验目的及任务,并通过设疑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组织实施实验,学生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形 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其次,设置、引进、创新一些教学计划以外的实验项目,比如选做实验、操作竞赛、科研小课题等,并设置学生科研基金、专利创新奖励、科技奖学金等配套奖励政策,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再次,开展多学科、校内外学生实验室实践交流活动,使得学生接触到来自其他学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实践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良性发展的实验实践氛围[7]。

4.3.3 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加大教学改革中的实验教学改革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激发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造创作热情,依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遵守学生学习规律,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模式和结构进行适应性改进,持续调整基础性实验项目、提高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均衡优化结构比例,预留学生创造性实验项目的空间,建立不断进化升级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4.4 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和利用程度则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8]。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同样要求实验室充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实验室的高水平管理:

(1)成立实验管理中心,选择或开发适合本校实验室的内部管理软件,对管理人员信息、仪器设备型号、使用记录、运行状态、维修记录、耗材管理、实验室预约情况、设备预约情况等管理内容形成信息化档案,既有利于统计实验室及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频率、耗材使用、设备维修等情况,指明管理方向,提高管理效率,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将建设经费用于改进升级,提高经费效益产出。

(2)完善各实验室主页、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建设,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及公共网络,一是公示各实验室的建立目的,公布各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以及功能信息及管理人员情况,及时更新实验室教科研排班使用情况,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公开程度;二是发布实验室宣传短片、教学资料、实验演示视频、实验仿真模拟等,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增加师生教学互动程度。

(3)建立信息化实验室开放共享渠道,为校内外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便捷的实验室申请、预约、审批、跟踪服务的网络申请通道,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挖掘整理实验室使用上的空白时间和领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程度和功能拓展。

4.5 打造品牌实验室形象

品牌实验室的建立和影响力提升需要以下条件:(1)将成熟、品牌学科作为基础,加大此类学科的建设力度,率先建成品牌实验室,示范引领其他学科品牌实验室后续建设;(2)将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持续动力,招纳和培养优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研究成果产出;(3)将政策、资金倾斜作为保障,为品牌实验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4)将实验室功能和资质认证作为突破口,强化内功,攻克各级实验室资质认证和功能认证,获取各级备案;(5)将协同合作作为长远职责,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争取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扩大合作与服务,获取社会认同。

5.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而高校实验室在三大职能的履行上都责无旁贷的成为前沿阵地,实验室改革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受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其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工作。本文从建设规划、效能管理、外联衔接、激发内能、信息化建设、品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探讨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希望能为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