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措美县措美镇青稞增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2-20

西藏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青稞农牧民农技

边 珍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措美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措美 856900)

1 措美镇青稞生产概况

措美镇位于县城驻地,距山南市委所在地泽当130 km,平均海拔4200 m左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的镇,辖3个村、1个(社区),18个村民小组,据2018年国民经济统计:1259户4151人,总面积782.60 km2,其中耕地面积466.078 hm2,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450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972万元,增长13%。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466.078 hm2,其中青稞 330.902 hm2(“黑青稞”205.506 hm2、“喜马拉雅 22 号”54.066 hm2、“藏青320号”6.66 hm2、当地品种 64.67 hm2);冬小麦4.67 hm2;油菜60.59 hm2; 蔬菜55.996 hm2。 青稞产量 2457.5 t,油菜产量 109.1 t。

2 青稞增产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与黑青稞产品的试验开发及收购价格的增长,农牧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制约着措美的青稞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及青稞产业的有效提升。

2.1 自给性生产,产品低质量,生产效益差

据调查,很多农牧民不愿将情况出售,所收青稞满足日常生活消费外,只有少量出售或者根本就不出售,99%以上的产品是农户自己消费,商品粮几乎为零,其中饲料用粮要占总量的28%左右,加上青稞产品的品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由于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农民基本没有盈利,加上青稞实际产量底,扣除成本后青稞种植效益不高,若扣除化肥、农家肥拖拉机运输费用、6~7次灌溉与除草人工费用、播种与收割机械费用,平均hm2收入不到3750元。据统计,措美镇种植白青稞(“喜马拉雅22号”、“藏青320”为主)667 m2产量大约在235~305 kg之间,种植黑青稞667 m2产量大约在225~280 kg之间,667 m2实际可计算收入大约在200~300元以内。

2.2 青稞生产副业化、从业人员弱质化

由于青稞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村家庭收入不再以农业收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在家务农多为体弱病残的中老年人,因文化程度不高,新知识接受能力差,对新型育种、播种技术与新型施肥、防虫草技术接受程度较低,个别留守在家的也多从事二、三产业,种田仅仅作为副业来做,青稞生产粗耕烂种现象严重;田间管理仍以沿袭老传统为主;农牧民种植青稞的劳动方式更依赖祖辈留下的老传统,更相信依靠老办法可以保持青稞的收成与口感;种子选择上,基本习惯于选用自家上年留下的种子,单产与品种理论产值还有较大的差距

2.3 技术服务体制不顺,技术推广效能低下

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靠的是科技,科技的普及和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虽成立县、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专技人员基本上都是门外汉,农技专门人才匮乏,专家型人才尤为欠缺,以至于育种、测土、配方、施肥、防虫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目前,措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际专业技术人员仅有2人。因此,农技推广人员的缺失,大大影响了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2.4 虽有产业开发意识,但产业附加值低下

随着政府的引导与各方宣传,农牧民对青稞产业开发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但目前,白青稞整体收购价格为3.4元/kg,黑青稞收购价格为5.6~6.54元/kg之间,青稞“价格”与“价值”严重不对等,农牧民种植青稞整体的收益还不佳,青稞的产品附加值也不高。措美镇目前青稞加工企业就只有2个糌粑加工合作社,主要还是以粗加工制作糌粑为主,青稞的利益途径单一、生产加工方式落后、包装简单粗糙、市场营销严重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带动,具有独特品质的青稞产品同样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之有限的青稞原料不能满足企业大型生产的需要,因而对青稞的加工和产业开发还远远不够。

2.5 种植密度不合理,重秸秆、轻籽粒

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够为青稞增产提供必要的条件。然而,目前在青稞种植方面,由于措美镇属于半农半牧区,农牧民为保障牲畜饲草,播种量大,基本苗多,加上基本无机播条件,大都为撒播种子,不仅浪费种子,而且出苗不均匀,因不合理密植引发的青稞产量不高现象层出不穷,对青稞增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了实现高海拔青稞增产,必须重视合理密植在青稞种植中的关键作用,并综合分析土壤营养状况、基本水分、肥力等进行合理密植,同时兼顾粮草双高的需求。

3 推动青稞增收的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农田开发和农田精细化

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整村或整片逐步推进,杜绝撒“芝麻盐”。农田开发与管理方面,主要解决碱化、保墒、保灌及提升土质条件及费力问题,加强秋季相对丰雨季对土地进行深翻或深耕,在冬季做好农田保墒工作记忆春季青稞播种前期修整土地等工作。

3.2 进一步加强分层分类技术指导

告诉农牧民如何选种、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如何打药、如何田间管理、如何收储等等,针对本地特色青稞品种出台相应标准化技术规程,还要通过藏汉两种文字将操作说明印发给基层技术员和广大农牧民,指导具体生产;要强调加强分层分类技术指导,各村自选青稞品种较多,土壤与田间情况也各有差异,县乡镇农业专技人员既要作好本级技术指导又要针对下属各地不同情况作好分层分类指导,建立农牧专技工作与人才激励机制;要着力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村级农技人员专项补贴要以计时发放与绩效奖励为主,真正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

3.3 扶持合作组织,开展农田托管服务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举进城务工,青稞生产副业化、生产方式粗放化、从业人员弱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不到较好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稞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因劳动力转移等原因而出现的管理粗放田、抛荒田,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加快土地流转,要通过村(社区)两委、驻村干部、“双联户”、生产能手带动,培养一批种植大户,逐步实现土地流转,使土地逐渐向种田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种植。

3.4 扶持培育合作社,提升产业档次

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开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纽带和龙头带动作用,所以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首要目标,从根本上改变青稞加工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加工设备陈旧、产加销脱节、产品不上档次、品牌缺乏市场知名度的状况,措美镇青稞合作社有很好的基础,关键是规模小、档次低,在政策上、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其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其次鼓励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或订单种植,建立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另外打造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提高效益。

4 结 语

实现高海拔地区绿色青稞增产,是目前西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巨大挑战。在青稞的种植过程中,找到影响青稞增产的主要因素,并采用一系列措施,如选择优良品种、实现杂交育种、合理施肥灌溉、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对于青稞增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青稞农牧民农技
青稞地里的母亲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