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投资审计转型发展促进提高公共投资绩效

2019-02-20吴方俊荆州市审计局

审计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招标审计工作转型

◆吴方俊 刘 莉/荆州市审计局

近年来,荆州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审计署、湖北省审计厅关于投资审计转型的工作要求,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转型促规范、以转型提效力、以转型促发展,在健全制度、防控风险、提升质量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积极推动投资审计转型发展

一是定制度强保障。主动向政府汇报投资审计工作情况,汇报转型精神及转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大力争取支持。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市编委、财政、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到审计局调研,组织发改、住建、城投等主要投建单位召开会议,征求对规范全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出台《荆州市政府投资审计办法》,为投资审计转型工作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二是增人员强保障。市政府主持召开全市审计工作统筹改革推进会,部署投资审计转型工作。针对投资审计任务重与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明确解决措施和办法。该局面向社会公开聘请22 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投资审计队伍,目前首批聘请8 名工程造价人员已全部到岗参与项目审计,为投资审计工作顺利实施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是给经费强保障。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投资审计协审经费保障问题,批准同意将审计机关聘请社会中介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投资审计项目协审的服务费用全额纳入财政保障,有力保证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二、创新驱动,全力提高投资审计技术含量

一是“双审并行”创新审计模式。采用“直审”+“复审”模式开展投资审计工作。对领导关心、民众关注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以审计机关结论作为结算依据”的重大民生项目实施“直审”,集合优质审计力量开展建设程序、项目管理、投资控制、招投标执行、项目绩效在内的全面审计。对全市项目建设主战场或主要投资建设平台投建的项目,在内审机构组织初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项目实施“复审”,着重查处项目内控管理、中介执业质量、初审结算不实等方面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双审并行”有效保障了投资审计监督覆盖面,增强了审计监督威慑力。

二是“逆向思维”探索现代技术。积极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投资审计项目中的应用,通过比对核查疑点和线索,提高审计精准率。如在棚改拆迁项目及安居工程审计中运用高德地图GPS、智图交互及谷歌地球等软件,在完成项目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信息的采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利用GPSspg 经纬度查询完成坐标系的转换,利用智图交互软件将不同区划图、规划图与地域实景地图进行叠合对比分析。利用谷歌地球时间回溯功能进行项目历史实景影像图的对比,查出了虚报工程进度、虚列补偿项目骗取征迁资金等问题。

三是“范式操作”建立指标体系。在近年开展的审计项目中,不断收集、整理、归纳各类项目造价指标原始数据,包括项目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分项建筑面积、主要施工做法、对造价影响较大的核心子项工程量、主要材料的材质、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各单位指标的基数及总金额的统计等,分类制定了各专业单位工程造价指标填报清单,逐步探索建立造价数据库指标体系。审计实践中,通过运用数据指标库中不同单位工程造价指标来检验项目造价合理性,锁定重点抽审对象,提高审计效率。

三、管控结合,有效防范投资审计风险

一是“两公开、两分离”控源头。即采取公开招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确保选聘信誉好、业绩强的优秀中介单位及审计人员。坚持中介服务单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聘与使用相分离,由局法规科、人事科分别负责中介服务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招标、招聘,业务科负责日常管理及业务质量把控。项目结束后,相关监管科室共同从工作纪律、服务质量、廉政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评分结果与中介库的动态清出机制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定岗定级相结合。

二是“一结合、两控制”控过程。即在招标文件中结合项目特征,精准配备审计人员。编制招标文件时对审计任务进度、参审人员资质及数量配置、业绩要求等设置评分条款和标准,约束各投标单位按项目要求组织审计力量。同时,有效控制服务费用,合理控制参审人员。在有效控制服务费用方面,结合项目类型及复杂程度制定服务费用最高限价,设置了基本审计费与审减费最低折扣限额,杜绝了不平衡报价,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情况;明确建设单位在结算送审前要严格控制施工单位恶意虚报、超报行为,约定了超额审计费由施工单位承担,压缩了审计成本支出。在合理控制参审人员方面,对所有协审人员实行坐班制管理;中介服务合同将协审人员任务分工落实到工程子项及专业,并约定人员不得随意更换;严控协审核心人员的入门关,除注重执业年限、资历外,更注重其典型代表业绩、审减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确保协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

三是“三关联”控全面。即实行备选库招标与项目招标相关联。在备选库招标环节,重点对企业的信誉、综合实力、业务承接能力等进行考核,择优锁定各企业优秀项目负责人及主审工程师进行备案;在各项目招标中要求拟报的项目负责人、主审工程师必须为备选库备案人员,确保了核心参审人员质量,杜绝了借牌、挂靠现象。实行项目招标与项目管理相关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项目审计流程及审前培训、审中周例会、审后廉政回访等具体要求,并要求中介单位在投标时对具体服务事项作出承诺,便于更好开展项目管理,防控审计风险。实行项目招标与服务考评相关联。在招标文件中分别对中介整体服务质量及核心协审人员服务质量设置考评标准,主要包括项目审计进度、质量、成果以及综合审计能力等,考核结果直接与服务费用挂钩,并作为后续项目招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到了以考核激励倒逼协审质效不断提升。

四、多方联动,整体提升投资审计质效

一是科室跨界联动。统筹整合全局审计资源,将原机关投资科与下属二级单位投资局审计人员集中整合,提高了整体作战能力。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2018年选派机关财务审计能力较强的骨干充实到投资审计战线,改变了原有财务、投资审计脱节的状况,实现了投资、财务审计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成果资源的有效融合。

二是市县统筹联动。不定期对下属县、市、区投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检查,及时摸清基层审计机关的投资审计工作体量及突出的隐患问题,并督促整改。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审计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解读政策、启发思路。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5 次投资审计质量专项检查、7 次系统内投资审计专题培训,通过促、推、帮、提等系列措施,有力助推全市投资审计工作上下“一盘棋”。

三是三位一体联动。不断探索创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投资审计模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推进投资审计工作转型,督促各建设单位不断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机制。目前市城投等主要投建单位均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内审人员,并健全了内审制度。近年来,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的整体推动下,荆州市政府投资审计监督面不断扩大、审计力度不断加强、审计深度不断拓展、审计质效明显提升。近两年累计完成投资审计项目29 个,涉及总投资150.57亿元,为政府直接节约资金5.35亿元;查出违纪违规问题资金4.25 亿元;移送案件线索 17 起,数起被市纪委评为精品案例;撰写审计专报12 期,均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推动政府完善相关制度15 项,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猜你喜欢

招标审计工作转型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