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小康决胜期加快推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2019-02-20李盛祥

市场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崂山医疗旅游

李盛祥

(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党校 山东 青岛 266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发展人民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虽然近年来国内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纷纷布局“大健康”产业,健康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大健康”产业发展仍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地区对于“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路仍不清晰,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国际化水平不高。为破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开展“大健康”产业试点工作,在全国设立了13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承担先行先试任务。

对致力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推进首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青岛市崂山区而言,分析梳理当前国内外“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态势,对比国内其他首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根据区域实际探索符合本土优势的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发展的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极为必要。

一、当前国内外“大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及现状

(一)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态势

全球来看,在过去20年里“大健康”产业的总产值在美国增长了36倍,在欧洲增长了34倍,在日本增长了32倍。两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指出,人类社会从18世纪开始,先后经历了蒸汽机、电力、生物技术、计算机和网络四次工业技术革命,而随着健康(保健)技术的迅猛发展,健康产业将引起全球产业的重大调整,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增长。据统计,2017年“大健康”产业总产值占GD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2007到2017年增长率为4.8% ;预计到2020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 13.39万亿美元。

当前全球“大健康”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比达64%。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产业规模全球最大,是该国第一大产业和除新能源外的第二大投资热点,占全美GDP比重18%左右,这其中还没有将产值约5000亿美元的保健产业计算在内。就平均水平来看,目前美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在9000美元以上,是包括卢森堡、丹麦、瑞士、挪威、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2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就产业链条完备程度来看,目前美国健康服务业已形成完善、高效、细分的产业链条,涉及民众健康服务的一系列相关项目都可以在家里、社区甚至通过移动终端轻松获得。

(二)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来看,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业态:一是形成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形成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形成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形成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就模式发展而言,国内“大健康”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总体可归结为两类:一是研发生产型,主要模式是产业发展载体为生物医药科技园,一般设有研发区、通用实验、孵化用地、企业总部等,园区以健康医疗等产业发展为主,属于内向型产业园区,但缺少休闲旅游功能。如上海张江药谷、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等。二是休闲养生型,主要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载体为郊野运动区、乡村风情体验区、山居度假养生区等,园区以旅游休闲、养生居住为主,但缺乏产业驱动和支撑。如杭州富春山健康城等。两种发展模式的产业园区产业结构皆相对单一,且从长远来看,发展存在局限性。

从青岛市来看,“大健康”产业近年来呈多点发展的态势。市南区聚集了青岛市最多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和疗养院,依托滨海旅游资源发展度假式医养结合型高端养生产业;市北区发展健康、医疗、养老产业为核心的新兴健康产业园;李沧区拥有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企业,同时依托国际院士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引入院士团队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城阳区引入中美精准医疗项目,建设精准医疗产业孵化器,规划建设精准医疗产业园;西海岸聚集区重点发展医疗服务业、健康管理业、养老疗养业、健身休闲业、生物药物产业、医疗器械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特色中药产品制造业、健康保险业、中草药种植业、有机农产品种植业等11类生命健康产业;红岛聚集区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及海洋制品,着力打造蓝色“药谷”,建设国家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化基地;即墨区鳌山湾生态健康城主要发展生命科学、医疗养老、养生保健、体育健身产业等等。

二、首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情况对比

(一)首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情况

从2017年获批以来,国内13个首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都初步明确了其发展方向和总体定位。归纳来看,天津健康产业园发展体育健身、中西医教学科研、医疗康复等功能;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国际健康城重点布局综合服务、产业创新、健康管理、医疗专科、中医保健、国际整形美容、养护抗衰以及产业技术交流等功能;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重点发展先进专科医疗服务,打造医疗服务贸易平台,培育医疗服务产业链;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发展先进医疗、生态疗养、康复保健、旅游体验等功能;安徽池州市九华山发展长三角生态养生、禅修养生、健体运动、健康食品、医疗康复等功能;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发展两岸医疗园区、中医药养生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广东广州南沙新区发展集医疗、养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医疗产业园健康综合体;广西桂林市打造健康特色旅游小镇、健康医疗旅游集聚区、休闲养生产业带、康复疗养基地;海南三亚市海棠区以高端医疗为主,吉阳区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天涯区、崖州区以基本医疗为主、兼顾高端医疗;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世界顶级医院、国际组织基地、高端购物中心、特色体验居住区四大功能区以及由五个医疗养生组团构成的健康长廊;桃花江国际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发展集生命科学、健康管理、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与旅居生活为一体的生命健康综合体。

总览全国其他12个示范基地,健康产业业态80%以二产和“二点五”产为主,三产为辅,总体思路已经明确,但存在项目尤其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项目落地不多、经济社会效益尚未凸显等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服务+旅游”为主导的示范区近两年开始实施落地,且处于发展初期。

(二)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进展情况

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试点的区域,崂山湾国际健康生态城建设正稳步有序推进: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人民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为指引,围绕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托青岛崂山湾现有优势,以“山-海-城-岛-湾-河”自然生态为本底资源,借鉴国内外健康生态城区建设经验,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家示范意义的生态健康新城。二是明晰了基本原则和项目定位。健康城以政府引领、社会主办,友好开发、生态持续,创新发展、国际对接,以人为本、产城融合为建设发展基本原则,定位于打造青岛崂山湾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区、华北生态宜居宜养生活示范区、国家养老服务产业先行实验区和国际(东北亚)滨海康体旅游胜地。三是初定了重点任务和产业发展思路。一方面推进健康、医疗、养老三大支柱产业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健康信息、中医药保健、金融保险、休闲农业四大先导产业融合化发展,同时推进生物科技研发、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生态涵养、会展交流服务等支撑服务配套发展,着力构建崂山湾生态城“大健康”产业完备细分的产业链条。四是初步规划出未来发展空间布局。依据健康城发展定位和建设思路,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以青岛崂山湾自然地理风貌为基础,依据区域优势及产业结构特点,按照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功能拓展的原则,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空间格局,以推动空间充分利用,产业有效集聚。

三、加快推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保障,集聚发展合力

随着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批复、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推进,健康城在国家、山东省层面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日益突出,承担的任务不断加重,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推进机制进行升级优化。一是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加强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二是进一步调整完善青岛市健康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相关资源,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推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健康城工程建设指挥部力量,作为健康城突破之年,基础设施配套和重点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综合部、征迁安置部、基础设施部重心前移,现场推进,建议进一步增加人员配置,增强一线部门战斗力。

(二)强化协调争取,落实扶持政策

进一步加强区域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各层面支持政策早日落地试点,为健康城发展提供强力政策支持。一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2017年10月17日与国家卫计委规划和产业信息司对接意见,争取海南博鳌乐城“国九条”优惠政策在健康城区域逐步落地,对健康城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用好《关于加快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一事一议”的扶持政策,研究协调解决。二是争取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部署相结合,将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工程能争取的政策用实、用好,形成多方支持,多线推进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凝聚合力,加快实现政策突破。三是落实青岛市扶持政策。在前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争取市政府研究出台支持健康城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区健康产业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先行先试,项目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

(三)统筹项目资源,加大支持力度

加大对青岛市招商部门协调力度,为健康城产业组织落地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争取青岛市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统筹市域项目资源,将示范性、创新性优质项目向健康城倾斜,为打造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不断提供优质项目。二是积极吸引世界和国内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尤其是国内参与健康产业积极性较高的大型企业,依托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先行先试平台,在健康城发展具有青岛特色的高端健康产业,形成高端医疗、药械研发、健康管理、康复养生等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三是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合作,吸引国内外专业企业参与健康城的策划、推介、传播、和服务,发掘具有崂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旅游产品。

猜你喜欢

崂山医疗旅游
崂山茶事
登崂山
编制崂山
旅游
崂山又日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