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ECMO治疗后的护理研究

2019-02-20邓炜仙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爆发性心肌炎肝素

邓炜仙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爆发性心肌炎在临床是一种较为凶险的病症,其不仅发病速度加快,预后效果也极差,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昏厥甚至是猝死。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其在临床救治重危患者的过程当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在2018年,我院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抢救了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现对其治疗后的护理体会作如下报告。

1 资料

本次研究中1例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为男性,23岁,其因感冒而引起的心悸气促长达3 d,外院心肺复苏及心脏临时起搏导线安置术后1天于2018年9月入院。经过大剂量升压药物治疗后,患者仍旧无法进行正常的循环,根据心脏彩超显示,其属于I型呼吸功能衰竭,频发室性早搏,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现象。次日经我院会诊后决定对其实施ECMO辅助治疗,并联合CRRT治疗,再加上医护人员的进行护理,患者在接受ECMO治疗后的119 h顺利拔除了股动静脉插管,且病情较为稳定,肝肾功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在其术后10 d成功转入普通病房,术后23 d康复出院。

2 护理方法

(1)监测心电监护:由于患者在人员当日发生了多次室颤,意识全无,因此就要及时对患者实施电除颤与心外按压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恢复窦性心律[1]。在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全天候的心电监护监测,监测数据每1 h记录以此,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2]。(2)监测体温: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5oC-36oC,温度过高会增加患者氧耗;温度过低会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与凝血机制紊乱[3]。同时也要将ECMO循环复温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6oC-37oC,以此来确保血液回流到患者体内时的温度依旧与生理温度相似。(3)气道的护理:在患者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气道护理,将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与分泌物及时清理出来,并认真观察与记录其痰液的颜色、量与性质。(4)并发症护理:①肢体循环的护理:患者采用ECMO治疗期间,由于其左下肢远端的供血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要抬高左侧肢体,并将柔软的枕垫与棉被垫在下方[4]。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定点测量患者的左腿围,利用测量数据来与左侧肢体的原始数据比较,以此来分析与判断左腿是否出现肿胀现象,同时也要对患者皮肤的温度、颜色以及瘀斑进行观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并定期换药。②出血:出血是患者接受ECMO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在接受ECMO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会对其血管造成比较大的创伤,因此就会出现长时间的肝素抗凝,并且会导致患者在治疗的第4 d,其左侧插管部位就会呈现出渗血症状,但其腿围与左下肢均无明显的肿胀症状。此时,应该降低肝素用量,并利用云南白药在患者血肿处实施人工压迫治疗[5],压迫时间为1 h,之后再利用沙袋压迫3 h后会有明显改善。③血栓和溶血的护理:在治疗期间,由于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会在不同程度上受管路的机械性破坏,因此就会形成血栓,再加上血泵辅助流量过高,就极易引发溶血现象[5]。为此,医护人员就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定时的监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同时也要全面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确保其血液的稳定性。

3 结果

患者经过ECMO治疗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4 讨论

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支持疗法,该种技术的核心就是对患者的膜肺与血泵进行有效的治疗,确保危重患者的氧供与循环血量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该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危重患者。虽然爆发性心肌炎发病较急,病程凶险,死亡率较高,但若能够及时给予患者ECMO治疗,就可以为患者的心脏与肺提供充足的修整时间,从而确保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可以恢复到稳定状态,顺利度过危险期,大大提升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这一过程中,术后的精细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爆发性心肌炎肝素
春季鱼类爆发性死亡的现状和分析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2009年冬季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行星波活动特征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快速心律失常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