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赋权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研究

2019-02-20邓晓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危重症赋权满意率

邓晓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广东 广州 510450)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多急性发病、病情重、不确定因素多,患者及家属多有紧张、迷茫、焦躁等情绪,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无所适从,心理压力大,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及获得精神支持[1,2]。该护理模式已经在许多慢性病的护理中得到了运用,并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3]。本文对家庭赋权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7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患者住院时间均超过20 d,患者家属均无认知障碍,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58例。观察组59例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29岁-71岁,平均(47.72±3.61)岁,其中脑梗死15例、重型颅脑损伤18例、神经系统肿瘤手术后13例、脑出血11例;对照组59例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29岁-71岁,平均(47.72±3.61)岁,其中脑梗死13例、重型颅脑损伤189例、神经系统肿瘤手术后15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急救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赋权护理。(1)家庭赋权护理内容:医护人员每日至少与患者家属交流1次,告知其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的变更等,使其及时了解各种检查及治疗的意义、目的,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帮助其掌握部分护理技巧、要领及注 意事项。在赋权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家属学历、接受能力、护理能力提供针对性知识讲解、护理指导,首先完成较为简单、风险小的护理工作,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增加患者舒适度。(2)心理护理:理解并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真实想法,进行心理支持,帮助其消除负性情绪,与其共同度过危险期。(3)患者家属的赋权责任与权力: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赋权其与患者交流权力、提供精神支持和部分日常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家属主动参与护理的积极性,使其被赋权后,激发其潜能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指导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疾病变化,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根据文献设计[4]家属赋权护理量表,从必要信息、赋权心理护理、舒适服务3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数越高,表示对赋权护理的认可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赋权护理量表评分比较 必要信息、赋权心理护理、舒适服务3个维度得分,观察组为(4.29±0.56)分、(4.54±0.72)分、(4.39±0.66)分,对照组为(3.13±0.27)分、(3.31±0.48)分、(3.28±0.56)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2, 10.853, 9.801,P<0.05)。

2.2 两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比较 依从性好的比例,观察组为 96.61%(57/59),对照组为 82.76%(48/58);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8.31%(58/59),对照组为86.21%(50/58)。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比例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 6.03,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08%(3/59),对照组为18.97%(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护理后,观察组家属赋权护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相似[1,4],提示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家庭赋权护理效果明显。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而家属的支持也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既是患者生活上的照顾者,也承担“医生助理”的角色。家庭赋权护理通过提供信息指导提高患者家属的参与感、掌控感,使患者得到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危重症赋权满意率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