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单中心分析

2019-02-19马晓诚宋吉叶施彩凤张桂铭李斌孙立江骆磊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舒尼转移性中位

马晓诚 宋吉叶 施彩凤 张桂铭 李斌 孙立江 骆磊

肾癌, 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肾脏实质的任何部位。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肾肿瘤患者通过体检而发现,有一部分患者检查出来即为晚期,即使通过手术治疗,仍有约20%~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1]。RCC转移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2]。近年来,RCC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替西罗莫司、帕唑帕尼、依维莫司及阿昔替尼等相继获批上市。目前,舒尼替尼仍被推荐为晚期转移性RCC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3]。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转移性RCC患者的随访资料,以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C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40~81岁,平均(59±10.6)岁,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RCC临床分期:T1a6例、T1b8例、T2a11例、T2b4例、T3a2例。RCC Fuhrman分级:2级8例、2~3级9例、3级9例、3~4级5例。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已发生转移;2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6例仅行肾穿刺活检术以确诊,其中2例因瘤体巨大未行根治术,另4例因转移灶广泛无法手术。病理类型:30例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为嫌色细胞癌。转移部位以肺最常见,有16例,其余部位为淋巴结4例、肝脏3例、骨3例、腹壁2例、肾上腺2例、脑2例、腰大肌2例。局部复发3例。单发转移灶24例,多发转移灶7例。

二、治疗方法

20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复查时发现转移即应用舒尼替尼,5例发现肾肿瘤时已合并转移者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立即使用舒尼替尼进行治疗。6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RCC,随即使用舒尼替尼治疗。

给药方法:口服舒尼替尼50 mg 4/2方案28例;因不良反应较重改为37.5 mg持续给药方案1例;50 mg 2/1方案2例。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

三、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tumors, RECIST)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和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 PD)。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CR+PR+SD)/总例数×100%。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 PFS)是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是指从随机分组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通用术语标准不良事件(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进行评估。开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周期进行影像学评价。每个治疗周期均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 果

一、疗效评价

31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其中CR 4例(12.9%)、PR 2例(6.5%)、SD 15例(48.4%)、PD 10例(32.3%)。ORR 19.3%,DCR 67.7%,中位PFS 17个月,中位OS 20个月。31例患者中死亡5例(16.1%),其中1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心衰,余3例死于远处转移。2例PR患者均为复发病灶,经治疗后病灶缩小达到PR标准。10例PD患者中7例为多发转移、3例为局部病灶增大符合PD标准。患者1年生存率96.8%(30/31)、1年无进展生存率87.1%(27/31);2年生存率90.3%(28/31)、2年无进展生存率77.4%(24/31);3年生存率83.9%(26/31)、3年无进展生存率70.9%(22/31)。

二、不良反应

本研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有28例(90.3%),其中26例为l~2级。其余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27例(87.1%)、味觉减退24例(77.4%)、恶心厌食反应21例(67.7%)、颜面水肿20例(64.5%)、高血压19例(61.3%)、口腔黏膜炎17例(54.8%)、血小板降低15例(48.4%)、白细胞降低13例(41.9%)、牙龈出血12例(38.7%)、贫血6例(19.4%)、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6.5%)、发热2例(6.5%)。本组病例中3~4级不良反应有6例,其中严重手足综合征2例、白细胞降低1例、血小板降低1例、肾功能不全1例、发热1例,其余均为l~2级不良反应。

讨 论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其作用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和类Fms酪氨酸激酶3(FMS-like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3, FLT-3)等多个受体[4]。Gore等[5]开展了一项全球性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CC的研究,共纳入4 543例患者,研究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CC的生存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PFS为9.4个月,中位OS为18.7个月,ORR为16%。国内诸多研究也显示出舒尼替尼的有效性,郭刚等[6]总结了62例口服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RCC患者的疗效,其DCR为88.9%,ORR为29.4%,中位PFS为14.9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认为单发转移灶者较之多发者、单纯肺转移者较之其他部位转移者、低危组较之中危、高危组、出现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粒细胞减少者较之阴性者,前者的PFS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盛锡楠等[7]报道了46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RC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有效率为32.6%,DCR为86.9%,PF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65.2%。吴翔等[8]报道了37例转移性RCC患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情况,ORR为26.5%,DCR为97.1%,1年生存率为95.8%,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2.5%。

本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RCC的ORR为19.3%,DCR为67.7%,中位PFS为17个月,中位OS为20个月,1年生存率为96.8%、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1%。与上述国内外临床试验的结果比较,本组有效率略低,考虑与本研究入组例数较少、并发多处转移的患者比例较高(22.6%,7/31)有关,转移器官≥2个的晚期RCC患者,其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差。但本研究PFS达到了17个月,这个结果显著优于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水平。

本研究显示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RCC的不良反应类型多种多样,这可能与其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关。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依从性降低,甚至导致用药暂停、减量或终止,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引起重视。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黏膜毒性、全身代谢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本研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手足综合征,达90.3%,其次为乏力(87.1%)、味觉减退(77.4%)、消化道反应(67.7%)、颜面水肿(64.5%)和高血压(61.3%)等。对于发生率最高的手足综合征患者,建议尽量穿软底的鞋子和厚的棉袜子,避免穿较紧的袜子和接触热水,可以使用富含尿素或是羊毛脂的护肤霜缓解症状[9]。本研究发现,舒尼替尼标准用法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部分患者因此需要下调剂量或更改服药方案。其中1例患者调整为37.5 mg持续给药方案,另2例调整为50 mg 2/1方案,调整治疗方案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其余28例患者均给予50 mg 4/2方案,不良反应在停药后2周内均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研究证明[10],舒尼替尼2/1方案治疗患者的OS与舒尼替尼4/2方案相当,但药物相关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且PFS时间更长。

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值得关注。第1例为血小板重度减少患者,5个疗程结束时血小板降至50×109/L,间歇2周后未复查血常规继续用药,至第6个疗程服药2周后出现严重鼻出血,血小板21×109/L,血红蛋白由120 g/L降至80 g/L,立即停药,1周后血小板升至148×109/L,血红蛋白4周后升至100 g/L,考虑与其PDGFR基因多态性有关。第2例为肾功能衰竭患者,患者口服舒尼替尼19个月后肌酐开始逐渐上升,至42个月后肌酐升至780 μmol/L,血液透析2次并停药,后肌酐降至342 μmol/L,后期未再透析,国外亦有口服舒尼替尼导致肾衰竭的报道[11],可能与患者肾切除术后肾功能储备下降,对药物所致的肾毒性更为敏感有关;也可能与其阻断了肾小球内足细胞及管状细胞表面的VEGFR,直接对肾小球产生毒性作用有关。第3例为发热患者,口服舒尼替尼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 ℃,查血白细胞、降钙素原大致正常,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血、尿培养阴性,停药后1周体温恢复正常,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考虑可能与药物浓度高有关[12]。作为临床医师,在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如输血、透析、调整药量等,不良反应都可好转,耐受性良好。

舒尼替尼在治疗晚期转移性RCC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多数较轻,且经过剂量调整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后,均可以耐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舒尼转移性中位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舒尼替尼对结肠癌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跟踪导练(4)
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细胞株ACSUR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