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广东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2019-02-19袁友军盛佳铭

市场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广东贸易加工

袁友军 盛佳铭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 广州 51005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加工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加工贸易既是广东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也是广东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广东领先全国外向型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随着时间推移,广东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步显现。这种状况对广东构建“贸易强省”形成不利影响。创新发展加工贸易,是当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课题。

一、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总量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2017年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3.2%,在全国总量排名中稳居第一。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广东本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近四成,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30%,是位居第二位的江苏省的1.5倍。

(二)销售结构日益优化

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在2017年度,广东省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全省总额的近三成,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为36.4个百分点,两种密集型产业相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和17%;产品结构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其中,电子信息、通用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金属材料和化工医药五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合计占比达七成。

(三)销售地区已从传统市场向传统和新兴市场两者均衡的态势发展

自“十二五”颁发以来,由于该类型企业不断开拓新兴市场,使得传统市场的进出口总额占比不断下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新兴市场进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39.6%提升到了2017年的44%。相反的是,传统市场进出口的比重却由60.4%下降至56%,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中,目的地为北美、欧盟等传统市场的约占据八成;在加工贸易进口中,来源地为东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约占八成,表明广东加工贸易原材料主要从新兴市场进口,制成品则主要销往传统市场。

(四)企业结构从由外资主导逐步向内外资协调发展转变

截止2017年,广东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仍是主导,超过1.5万家,占全省加工贸易企业的78%,数量比2010年底减少46%,占比下降11.4个百分点。但世界500强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达520家,占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总量的2.6%,比2010年底提高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内资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已将近5000家,与2010年底统计相比,足足增长了3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不容小觑;其占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总量的22个百分点,总量占比2010年提升了11.4个百分点。

二、当前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初步实现了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从粗放式外延扩张向集约型内生优化转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内外部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方面:加工贸易产业层次亟待提高

从技术研发来看,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核心技术主要是从境外公司直接购买取得,或是通过境外公司的授权后投入生产。此外,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相关产业所涉及的核心零部件,也较依赖于境外公司进口,广东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一般性或辅助性设备不足四成,新产品依靠自主研发的加工贸易企业仅占四成,且其中七成以上是对外观等实用型部分进行改进。

(二)主体方面:加工贸易企业根植性较差

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早期以本土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不同,广东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发展加工贸易业务。目前,广东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近八成,其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81.8%提升至2017年的85.9%。一方面,导致外资对广东加工贸易产业控制程度日益加强,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形成掣肘。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广东实质上为飞地经济,随着广东传统加工贸易的优势逐渐消逝和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快速推进,在转型和转移的选择中,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更倾向将后者作为首选,企业根植性差。据调查,近年广东大部分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以订单转移的形式,向其它省份及东南亚地区转移加工贸易产能。此外,广东加工贸易采取先壮大后规范的发展形式,当加工贸易管理逐步规范,企业应尽社会责任增多时,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首先考虑通过转移进行规避。

(三)分布方面:粤东西北地区未能有效承接加工贸易

“十二五”以来,珠三角地区累计向外转移加工贸易产能超过700亿美元,而粤东西北地区承接的量不足3%。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包括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内的产业配套依然较不完善,相关政策优惠力度不大,特别是港口、码头等对发展加工贸易十分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较差,物流综合成本较高,致使对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吸引力。同时,粤东西北地区对加工贸易企业招商引资力度较弱,缺少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入驻,难以吸引配套企业转移。

(四)市场方面:外需趋紧

新型国际贸易规则对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的影响逐渐显现,其中以TPP、TTIP为典型代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有效需求疲弱,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居民储蓄率显著上升,例如美国居民储蓄率2008年前基本维持在1%以下,而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7-10%之间,居民消费减少,增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由于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较大,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逐步增大。

三、加快促进广东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一)促进加工贸易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增强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以自身发展需要,开展研发创新;加强加工贸易企业与各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的贴牌生产(OEM)向委托设计(ODM)、自有品牌(OBM)方面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培育、申报和维护专利,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二是搭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技术溢出效应,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依托广东自贸试验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探索建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求数据平台、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加工流程模式再造等公共服务。

三是提升企业品牌营销能力。用好“省科技兴贸和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创建、收购品牌以及打造行业性、区域性品牌。支持一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与家乐福等传统零售商联合创立品牌,建设境内外营销网络。探索外贸新业态企业负责品牌营销、加工贸易企业专注生产的“1+1”、“1+N”分工合作机制。从政策方面大力鼓励有实力的加工贸易企业参与并购国际知名品牌。

(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是改造提升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大力改造提升广东传统优势加工贸易产业,比如纺织服装、鞋子、皮包、家电、家具、玩具等,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技术改造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改造设备,提升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国家和省鼓励扩大技术、设备进口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深入实施广东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机器换人”。对加工贸易企业购买用于重点工艺流程和环节改造关键设备技术改造予以资金支持。

二是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加快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关鼓励类项目优惠政策,加强精准招商和专业引资,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重要装备、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等高端制造业用好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关政策,培育适合本地产业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尤其是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开展飞机、高铁、船舶等高端加工制造。

三是推进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深入实施广东加强与欧洲、北美交流合作实施方案及重点工作方案,发挥省驻外经贸代表机构的作用,积极争取全省外资加工贸易百强企业母公司来粤设立总部或地区性总部。发挥省重大平台作用,简化“外发加工”审批,取消跨关区风险保证金,支持珠三角地区重点加工贸易企业保留总部,依托“外发加工”将生产制造环节剥离和优先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

(三)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根植性

一是支持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扎根发展。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企业经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鼓励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扎根长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市场扩容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二是提升内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质量。培育一批本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带动更多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全面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深度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和拉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市场,强化与日韩、港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支持内资加工贸易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内源型加工贸易发展壮大。推动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资本、营销、品牌和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进入外资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网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四)支持和鼓励本土企业与国际加工贸易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一是加强境外加工贸易合作布局。推动设立对外投资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市可为当地的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去”搭桥铺路,集中开展“走出去”的风险预警、防范和应对工作。依托“加博会”平台,鼓励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与国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开发合作,提升国际加工贸易合作水平。

二是打造境外加工贸易生产基地。支持重点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开发、战略合作、并购、重组等形式,整合国内外资源要素,在境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牵头或参与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建设,带动省内上下游或关联产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境外加工贸易制造基地,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

猜你喜欢

广东贸易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贸易统计
广东舆情
贸易统计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