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综述

2019-02-19

市场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端政策人才

张 国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102616)

目前,国内学界在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已经公开发表了20多篇期刊论文,还没有相关的著作问世。同时,还必须看到,目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需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得到充实和强化。

一、国内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现状

在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可以将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概括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对国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对国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进行了初步研究。李东升(2012)指出,发达国家人才政策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实时调整人才政策;高度重视教育,通过奖学金计划等吸引海外留学生,为留住高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用移民政策做诱饵,争夺高层次人才;着力建立相对完善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魏浩(2012)认为,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从其他国家吸引高端人才,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都纷纷修改有关移民、劳动就业的法规和政策,降低对外国科技人才入境的门槛,而对普通劳工的入境给予了更加严格的控制;印度、墨西哥、巴西、韩国、印尼等国也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吸引本国出国人才的回流和其他国家人才的流入。易丽丽(2016)指出,发达国家人才吸引功能蕴含在移民政策、留学生政策、平台政策和本族裔人才回流政策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发达国家技术移民政策调整突出人才吸引战略,留学生政策面向未来储备人才,平台政策通过合作互利共赢汇聚人才,瞄准并吸引本族裔海外人才的回流。缘宇泉(2016)研究了美国通过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日本的国际化人才战略和近年来印度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措施。

(二)对国内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

目前,国内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层面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

王辉耀(2011)指出,为应对人才战争和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中国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提升现行人才制度的国际化程度;设立国家猎头,建立国际顶尖人才数据库,完善中国海外人才网络;开通许可有移民倾向的技术性签证以及“国家利益类别”签证,吸引外国高层次人才来中国定居工作;顶尖人才可以直接申请绿卡;为原籍中国而非自愿放弃中国籍者直接发放长期免签证的侨胞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强在职政府公务员国际化培训计划;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可以考虑默认双重国籍;改革教育制度,逐步解决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泛行政化的问题,提高本土培养人才的能力,从根本上完善相关的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改良国家整体的环境和土壤。童明荣、廖绍云(2016)认为,中国可以采取以下举措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重大活动引才、重大人才工程引才、重大发展平台引才、柔性引才、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引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回归引才、吸引在华留学生引才、市场化引才。王辉耀(2016)指出,中国必须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国际国内人才红利,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应从软环境建设、人才体制机制完善和建立健全人才移民制度等方面来有效应对人才流失的状况;此外,欧美同学会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吸引国际化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2.省级层面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

目前,国内在省级层面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北京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张力(2010)指出,北京促进高端人才的汇聚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从政府层面,营造良好的用人社会环境,建立适宜国际化人才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建立动态的柔性居住证制度;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安全问题。魏浩(2012)认为,为了加快吸引国际人才,北京市就得制定并实施吸引国际人才战略,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优秀学生和发达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积极吸引其他各类国际人才来华工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王安顺(2016)提出,北京将加快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将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充分地用好中关村这样一个创新中心的载体,鼓励高校、院所、企业与境外科研机构搭建研发的合作平台,高水平地建设首都国际人才平台,广泛地引进海内外的领军人才,打造世界水平的创新团队。赵兰香(2016)认为,目前北京的外部环境存在人才流失的危险,建议有针对性地增加部分公租房房源,作为吸引人才的举措。对用于人才吸引性的公租房,不要将北京户口作为硬条件。萧鸣政(2016)指出,京津冀三地建立高层次人才租赁制度和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缘宇泉(2016)认为,北京市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来吸引人才:完善政策立法;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为海外人才工作、生活提供便利;重视人才集聚;加大财政支持海外人才创办企业;提供投资巧担保的绿色通道,给予费用补贴。

其二,天津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李东升(2012)指出,天津市引进人才的政策工具主要体现在政府预算、创业融资、个人收入、产业政策、人才规划、人才服务体系等方面[1]。邵菲(2014)认为,要解决天津市人才管理绩效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完善人才政策,保证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实现引才能力提升;提高培训质量,保障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发掘人才深层次价值;打造“美丽”天津,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其三,山东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左蒙(2014)指出,山东省在高端人才供求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来加以解决:增强普通高校综合竞争力,提升高校整体水平;加强法律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提升城市安全度;加强企业的扶持和建设;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量;继续推进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载体的建设和发展;增加高校、科研机构经费的投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证经济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其四,新疆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秦放鸣、武斯斯(2013)认为,在应如何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新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引进急需的人才,推动人才合理流动;营造和谐的用人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城市层面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

目前,在城市层面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发达的城市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吴振兴(2006)指出,深圳市在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和建设现代人才汇集港方面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通过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建立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制度,鼓励来深设立总部、研发中心,以研究室、实验室、创作室、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以及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加大引才力度;在市外设立研究机构或与市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项目研究;支持本市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开发利用当地人才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到海外揽才;发挥驻外机构作用,构筑海外引才网络。胡君辰、吴小云(2008)认为,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无锡市政府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移树带土是人才引进的逻样起点,强调政府在人才引进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目标创业者落户的作用;人才评选,把好引人第一关,强调引进的高端人才应具备企业家精神;长远思考,进免人才政策目标偏狭,建议政府应当进免受到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思想左右;头脑激荡,事前控制思路的最佳选择,提出政府在制定政策之前,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等,利用头脑激荡法事先将可能出现的政策漏洞找出并加以续补等。朱小丹(2009)指出,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把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每年都举办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2008年底又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潘一禾(2015)认为,杭州需要更多地关注非华裔的外籍人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本土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杭州不要与其他城市打“人才仗”,不要把吸引人才的新政最后宣传成给钱、给房、给孩子入学和医疗优惠条件。李晓梅、王姗(2015)指出,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下的成都人力资源培养吸引的对策如下:树立城市信心,创造自主创新的城市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集聚高端人才;加强产业升级与人才支撑互动研究,带动人才的集聚。李娟(2015)指出,苏州吴中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策略如下: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建设高端载体和平台,发挥集聚人才作用;拓展引才渠道,集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深化人才服务和保障措施,实现从引进人才到留住人才的转变;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环境,努力实现高层次人才的价值。缘宇泉(2016)指出,完善南通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对策主要体现在南通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完善、创新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秦秀睿(2016)认为,为实现人才政策的优化,济南市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准确把握济南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据此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政策;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方位优化人才政策;重视政策宣传;做好人才政策的落实和监督。丁雪峰(2016)认为,为了提高青岛市国际化人才人力资本存量,就要制定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建立国际化人才引才引智工作站,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就地引智引才,出台国际化人才红娘奖励政策,推动青岛优势产业国际化人才的回流,吸引海外人才来青岛各级政府机构挂职锻炼。

另一方面,不发达的城市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王冬(2011)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沈阳市引进海外人才时,应当加强海外人才管理体制研究,创新海外人才引进方式,加大海外人才政策吸引力度,完善海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蒋红星、郭召利(2012)指出,济宁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拓宽柔性引进人才的局面: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引才;强化载体建设,借助平台集聚人才;强化项目对接,通过人才招揽人才。冯要壮(2012)认为,廊坊市吸引高端人才的保健因素体现在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完善的交通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廊坊市吸引高端人才的激励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上的优惠、工作上的吸引和建立完善的人才奖励体系等方面。孙洪滨(2013)指出,在吸引高端人才的过程中,廊坊市应当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多元化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高端人才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张春利(2015)认为,同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相比较,宿迁在所处的区域位置和城市知名度等方面不占优势,这就需要政府努力增强宿迁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已有的人才招聘引进政策上写出新文章,特别是在身份编制、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险等高端人才关注的问题上多打造出一些亮点。

二、国内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展望

目前,在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方面,国内学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在将来的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一,在对国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方面,今后既要深化对西方发达国家情况的研究,也要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国家情况的研究。同时,还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促进高端人才汇聚方面的政策研究。此外,还要加强对国外典型城市促进高端人才汇聚方面的政策研究。在研究中,既要全面总结这些已经积累的相关经验,也要从中找到当代中国可以借鉴和利用的部分经验。

其二,在对国内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方面,两类地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具体而言,对发达地区情况的研究重在掌握其独特的方面,而对不发达地区的研究侧重于柔性引进人才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方面。

其三,在将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当走出书斋,多开展实地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掌握国内外在这方面已经积累的鲜活实践经验,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将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猜你喜欢

高端政策人才
政策
高端油品怎么卖
政策
人才云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助企政策
政策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