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熟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02-19钟卫国王小虎

新农民 2019年31期
关键词:常熟市食味单产

陆 燕 钟卫国 王小虎

(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常熟 215500)

常熟地处苏南稻区,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常年以稻、麦两熟轮作为主,水稻历来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口粮作物。近年来,由于国家稻谷收购保护价下降,种稻成本上升及灾害性天气频发等因素,导致增效困难,甚至亏损。本文分析了常熟市水稻生产现状,并指出了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促进常熟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1 现状

1.1 优质食味品种比例提高,品种布局合理

近年来常熟市水稻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2016~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19700、18900和17600hm2,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为9.32、9.09和 9.11t/hm2。推广的水稻品种主要以南粳46、南粳5055、苏香粳100、早香粳1号等优良食味品种为主,2017、2018年优良食味品种占水稻总面积42.79%和49.30%,在扩大优良食味品种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大力推广增产潜力较大,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综合性状好的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如常农粳8号、常农粳10号、常农粳11号等,2017年常农粳系列种植面积占20.93%,2018年扩大到30.75%。淘汰了一些品质一般或抗性不过关的品种。在主导品种生育期布局上,主要是早熟、中熟、晚熟合理搭配种植为主,中熟中粳有早香粳1号、苏香粳3号等,迟熟中粳有常农粳10号、常农粳11号等,早熟晚粳有南粳5055等,中熟晚粳有南粳46等。通过合理安排茬口衔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各主导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水稻高产目标。

1.2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带动全市水稻绿色高质生产

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带动全市水稻实现稳产增效。示范方单产屡创全市高产纪录,2016年平均单产11.24 t/hm2,其中尚湖镇常兴方平均单产达11.49t/hm2,古里坞坵方杂交粳稻甬优1540平均单产达到12.58t/hm2,常规粳稻武运粳30单产11.94t/hm2,创我市常规粳稻高产纪录。2017年全市示范方平均单产10.65t/hm2,较全市水稻平均单产9.10t/hm2,增产1.55t/hm2,增幅达17.0%。2018年古里镇坞坵村核心示范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常农粳10号实收单产达到了11.24kg/hm2。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带动下,全市水稻规模化、商品化集中育供秧面积常年保持在133.3hm2以上,水稻机插率超80%,机收率100%,并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水稻集中育供秧生产基地和示范点,为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挖掘应用品种的增产潜力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和科技支撑。

1.3 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试点示范提高综合效益

2016年常熟市被列为全省稻田综合种养试点县,在省级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全市稻田综合种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8年全市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主体达14家,面积140.8hm2,包括了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稻鳝共作和稻鱼共作等模式。通过4种模式12户稻田综合种养户调查,稻田综合种养单位面积效益均高于单一种稻效益,综合种养平均效益47064.0元/hm2,单一种植水稻平均效益6096.0元/hm2。但不同种养模式之间及相同模式下不同经营户之间效益差异较大[1]。

1.4 水稻经营规模适度,机插、机收比例高

目前,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常熟市水稻生产的主体,现有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3.33hm2以上的规模化种植户1183户,种植面积15900hm2,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90.37% 。其中经营规模6.67~33.33hm2的规模种植户有900户,占总户数的76.08%,经营面积占74.9%。目前常熟市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保有大田耕整机 1184 台套,75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300 台套,高效植保机达到2015 台,稻麦联合收割机 782 台,水稻播种流水线达227台,高速插秧机999 台,集中育供秧秧池面积158.67hm2,采用基质育秧秧池面积66.71hm2,机插秧面积15300hm2,机插率常年保持在达80%以上。

2 存在问题

2.1 缺乏优质食味稻米接班品种

目前常熟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食味品种南粳46因其食味优,稳产性好,受到广大农户欢迎,但推广应用已超过10年,近年来由于品种提纯复壮滞后,产量、品质、抗病性有较大退化,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在食味品质和综合性状上能够替代南粳46的品种。

2.2 适用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率不高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水浆管理粗放,够苗后搁田质量不高,收获前断水过早,除草控草效果差,肥料运筹不科学等现象。2017年水稻成熟期降水量偏少,多数种植大户断水过早,影响籽粒充实度,导致千粒重降低;2018年由于夏熟成熟和收获较往年提前,水稻适期移栽比例提高,水稻较往年早播早栽早发,而且分蘖期天气有利使群体茎蘖数增长较快,部分农户搁田不及时,不到位,部分田块最高茎蘖数过大。草害严重,近年由于部分复耕地中存在大量千金子、鸭舌草及稗草等恶性杂草种子,导致杂草发生量大、出草期长;部分田块整地质量差,田面不平整,高低不一,影响除草控草效果。肥料施用往往重前轻后、重氮肥而轻磷钾肥,穗肥施用量和时间掌握不够准确等。

2.3 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短板

目前常熟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虽然达96%,但新型高效的植保机械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不大,请工难、工价高等问题和种稻效益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育秧、施肥、植保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目前多数大户仍采用露地育秧,需人工做秧板,虽然播种采用机械流水线,但是育秧仍用细土为主,在细土准备、叠盘、摆盘环节仍需花费较多人工。稻谷烘干、加工、储存环节装备不足,到2017年全市新增谷物烘干机109台,新增烘干能力1394.5t,全市产地(不包含粮食部门保有)烘干机械保有总量达315台,烘干能力3623.5t,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不利天气造成水稻卖粮难的困局,但相对于全市每年170000t水稻总产量及相对较紧的茬口,若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时,仍不能满足及时抢收、烘干入库。

2.4 稻米加工、销售、品牌经营规模小而散

目前,常熟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73万hm2,由1200多户种粮大户种植,但多数大户缺少储藏、加工能力,以原粮形式按最低保护价出售给粮库为主,效益没有得到保障。少数通过米厂进行大米加工,或者自己购置小型碾米机加工后自行销售,这部分大户增效较显著,但是稻米加工和品牌销售发展仍然较慢,规模小而散,缺少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各类大米品牌 33个,年销售大米500t 以上的品牌只有16家,全市1200户种粮大户(包括合作社或村办农场),进行大米加工、品牌销售的大户仅有 229 户,全市当年生产用于加工大米销售的稻谷23200t,仅占总产量的12.6%[2]。

2.5 种稻效益下降

近年来由于稻谷收购价格连续大幅下跌,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种稻收益连年下降,个别农户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从对常熟全市水稻种植大户调查结果看,2015年单产最高,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也达到最大,2016、2017和2018年水稻单产、产值和效益较2015年均表现为下降,单产减产幅度分别为0.25%、2.53%和1.02%。单位面积产值则呈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6.93%、13.70%和15.94%。效益也表现为大幅下降,且降幅逐年增大,分别为29.42%、24.47%和31.08%。分析主要原因,一是稻谷收购价格连年下调,2017年从2016年3.1元/kg下调为3.0元/kg,2018年再次下调了粳稻最低收购价,从2017年3.0元/kg下调为2.6元/kg。二是人工、农药化肥成本增加,据对常熟全市水稻种植大户调查,2016~2018年人工成本分别较2015年增加了13.21%、18.45%和29.07%,农药化肥成本分别增加了6.95%、4.04%和10.20%。三是耕地经营权流转费大幅上涨。从2005年5250元/hm2,上涨到2016年的11250元/hm2,有的村甚至高达12000~15000元/hm2,2016年以后种稻效益逐年下滑,但流转租金仍居高不下,目前我市平均耕地租金成本占总成本近30%,对种粮农户造成较大负担[3]。

3 对策

3.1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

一是依托常熟市农科所水稻育种创新团队,加快培育在食味品质上能和南粳系列媲美,熟期早、产量潜力和抗病性超过南粳系列的替代品种。二是压缩直播稻,大力推广机插秧,常熟每年还有3300hm2左右直播稻,因产量水平低,杂草稻危害造成农户损失。三是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强宣传引导,加快秸秆还田、施肥、植保机械化的推广。四是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应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3.2 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研究,提高种养水平

探索稻田综合种养最适宜品种、栽植规格、病虫害防治、肥水运筹等相应配套集成技术,完善不同综合种养模式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发展水稻生态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打造稻渔种养结合基地,开展种苗研发繁殖、示范推广,引导农民改变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推进乡村产业创新,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设具有稻渔生态种养特色的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核心示范区。

3.3 创新机制,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

加强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和组织化程度,以生产条优越,烘干设备齐全,粮食仓储条件充足的种粮大户为基础,建立粮食经营主体进行大米加工。整合已有大米品牌,打造具有影响力大、产品销售渠道多,质量有保障的品牌,扩大常熟大米影响力。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已有经营主体的作用,组建由经营主体、大米加工企业、销售单位及生产基地组成的优质稻米生产产业联盟,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订单式种植,规模生产,品牌经营,产加销一体,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协调运行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运行系统,最大限度地保障种植农户利益,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化提挡升级。

猜你喜欢

常熟市食味单产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No Gain Without Pain
A Clever Rabbit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