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穴佛手山药 撬动乡村振兴

2019-02-19郭茂胜周志华颜波雷丽云

长江蔬菜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佛手河村山药

郭茂胜 周志华 颜波 雷丽云

大别山南麓、佛教胜地横岗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武穴市余川镇芦河村。该村面积9 km2,有9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垸;全村总人口1 270人;耕地面积100 hm2,山林面积173.3 hm2,2018 年全村经济总产值达2 500万元。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民富裕,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利通畅、农耕兴盛,非常适宜种植特色蔬菜武穴佛手山药。现如今,武穴佛手山药种植面积占该村耕地总面积的100%,是全国农业“一村一品”示范村、湖北省绿色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战略不放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积极谋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狠抓落实,做大、盘活、建强武穴佛手山药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发展振兴的新路。

立足优势资源,谋定振兴产业

一个山区乡村,要想振兴谈何容易!芦河村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发展大计。有提出山区小村只有依赖等、靠、要的;有提出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的;有提出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武穴佛手山药种植的。因为武穴佛手山药是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上天赐予芦河村的宝贵财富,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相传1 400 a前,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禅修于此。道信大师在此修行期间,融禅于农、以农悟道,为解决僧众白天劳作、晚上打坐念经体力消耗大的问题,带领大家从山上采来药草补充体能,发现山中的一种野生山药不仅口感好,还有强身健体之效,便将野山药引种到寺庙的菜园里种植。也许是物通人性的缘故,听久了禅院的晨钟暮鼓、经声佛号的野山药,由原来的条状逐渐长成了独特的手掌形状,备受寺院僧众和老百姓推崇,被当地人尊称为“佛手山药”。传承千年的品种,富含矿质的山地,加之甘甜山泉的滋养,使得武穴佛手山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质独特,过齿不忘。据《本草纲目》记载,武穴佛手山药有 “强筋骨,主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诞,润皮毛”等功效。经现代医学检测,武穴佛手山药可溶性糖含量很低,富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高营养低热量,是降血糖、降血压、抗肿瘤、缓衰老、消炎补肾、延年益寿、增强免疫力的上好食材,为山药食补中的王者极品,有“大别山人参”之美誉。

据《中国经济通史》和《广济县志》记载,武穴市人工栽培山药历史有400 a以上,由于其对土壤、水源、大气等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苛刻,仅在武穴市北部横岗山区(东经 115°22′~115°49′、北纬 29°50′~30°13′) 未受工业污染影响的原生态地区生长良好。而芦河村正是此地核心区域,且村民有几百年的种植经验。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村书记彭扬武毅然拍板,决定利用本地资源,做好武穴佛手山药产业文章。

抓住地方特色,夯实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重在基础。村两委紧抓武穴佛手山药本地特色,按照产业模式,循序渐进,筑牢基础。一是转观念,调结构,发展产业。通过邀请农业局专家对农户进行室内集中培训和田间现场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山药产业。由原来分散种植的不足1 hm2发展到2018年连片种植的100 hm2,由过去10多户种植发展到全村270户种植。2018年山药产业总产值达1 50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5.5万元。

二是转模式,建组织,壮大产业。2016年,芦河村村两委扶持5户农民成立武穴市芦河山药产销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良种培育、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实行山药种植、销售、加工一体化。近年来,每年陆续有农户入社,至目前已发展社员120户,流转土地33.7 hm2,年总产值超过500万元。通过合作社运作,武穴佛手山药销售由过去提篮沿街叫卖发展成有组织、有品牌的统一销售模式,提升了山药经济价值。同时,通过与相关企业科研协作攻关,创新性地将山药加工成山药面、山药罐头、山药脆片等新产品,增加了武穴佛手山药附加值。同时合作社开通了电商销售渠道,2018年网上销售量达200 t左右。

三是转方式,树品牌,夯实产业。近年来,芦河村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大力推进芦河武穴佛手山药标准园建设。在园区积极推广应用武穴佛手山药地方特色良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种植。园区范围内要求所有农户建立标准化生产记录和台账,记录投入品清单和整地、施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田间生产管理过程及收购销售情况,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行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自检,推行产地产品检测合格准入和准出制度。申报了芦河山药无公害农产品、注册了“彭扬武”牌佛手山药商标,树立了芦河村自己的山药品牌,提升了武穴佛手山药品质和品牌形象,扩大了武穴佛手山药影响力。

围绕产业发展,促进农旅融合

芦河村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山药产业发展,采取五方联动的方式,吸引有条件、有能力的市场主体来到芦河村,打造多种产业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围绕山药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村两委利用村级自然资源优势和山药产业发展雄厚的经济优势,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招商引资。“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先后引进外村吕志锋老板投资700余万元建设占地66.7余hm2的龙隐山庄,以竹文化和农耕文化为特色,将山庄建成了一座依山傍水、田园牧歌、富有农趣的休闲农庄;吸引原在北海做汽车配件批发生意的本村洪东兴老板返乡创业,回村流转土地20 hm2,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龙隐精品桃采摘园;还吸引本村外嫁深圳的彭勤女士,回乡投资流转土地3.3余hm2种植杜瓜,并建起杜瓜子加工厂。旅游招商引资与山药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农旅融合,方兴未艾,形势喜人。

二是围绕山药产业发展,实现农旅融合。芦河村借力红色旅游公路建设,突破山区交通劣势,以武穴佛手山药标准园建设基地为核心,每年举办武穴佛手山药文化旅游节,现场开展挖山药、品山药、山药去皮比赛、山药菜肴烹饪大赛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城镇居民前来参与,并观赏规模宏大的佛手山药田园风光,实现了“特色种植、文化旅游、饮食消费”多元融合。

三是围绕山药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通过提供山药产业服务、休闲观光采摘旅游服务、保价收购产品等服务方式,为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使贫困户年户平均增收5 0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依托产业基地,打造美丽乡村

一是依托山药产业,打造乡村田园风光。通过武穴佛手山药标准园创建项目,对山药生产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化基地主干道,修建基地机耕路,整修排灌沟渠,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等,使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田块、沟、渠、路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布局科学合理,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布局”,白天风光如画、夜间“繁星点点”。

二是落实乡村“四改”,振兴美丽乡村。一改路。在已有的交通道路基础上,完善自然村组的道路建设,硬化通户便道,配套交通指示牌、村级主干道护栏等设施,加快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步伐,也为促进城乡交流创造条件。二改水。将荆竹水库的优质水源通过城乡一体供水、引泉入村等方式,引进每个农户家里,切实保障村民喝上优质的山泉水。三改厕。通过旧厕改造,建造新型卫生公厕,改善排水排污系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四改旧。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入近1 000万元,建设了村级党员活动中心、村民活动广场、百姓大舞台、村级医疗室、老年活动室等娱乐场所,让广大村民老有所乐、病有所医、闲暇有娱。同时计划在村民活动广场中心建设一个大型的具有地理标志性的武穴佛手山药雕塑,象征着芦河村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发展兴旺腾飞。

总之,村两委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以服务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发展为己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武穴佛手山药产业撬动乡村振兴,促进本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佛手河村山药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建佛手高效栽培技术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艺的优化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金佛手
佛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