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就高德荣闪光人生
——采访“老县长”高德荣的一段难忘经历

2019-02-19付雪晖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独龙族高黎贡山独龙江

付雪晖

云南日报记者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看到这个消息,作为独龙江沧桑巨变的见证者,我感到无比欣慰。“老县长”高德荣瘦小的身影、和善的面容、豪爽的性情,以及高黎贡山的苍茫林海、幽深峡谷和独龙江翡翠般的色彩,如一幅幅画卷在我脑际重现……

高德荣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云南省委表彰的云岭大地上继杨善洲之后又一时代楷模,他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老县长”说:您是时代楷模,不仅是独龙族的带头人,也是全国人民的一面旗帜。有你的带动,独龙江今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和大家分享采访高德荣的经历,从这几个看似平常的故事中感受“老县长”的初心和使命。

“家乡宝”老县长——路再难也要回归初心

“老县长”的家乡,贡山县独龙江乡,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千百年来,独龙族群众就聚居在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之间长达92公里狭长的独龙江流域。每年11月到翌年5月大雪封山,这里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此,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成了一个民族的期盼。

“老县长”高德荣走进我的视野,我与他从不熟悉到熟悉,就是从这条路开始的。

2008年仲秋,受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委派,我来到了人地两生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始了长达8年多的驻分社工作。到达怒江的第二天,我就随州里的领导进了独龙江。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县长”。当时感觉,他对记者有点不冷不热,后来才知道,“老县长”对记者是能躲就躲,能拒则拒。他指着手表说:“你们记者一来,我就没法工作了。你们看看,时间一直催着我干活,你们一来表就停了,你们这是在偷我的时间,我忙得很。”那天晚上,关于独龙江、独龙族和“老县长”,我与时任贡山县委书记祝玉华同志聊了很久。初步了解了“吃肉靠打猎、穿衣靠纺麻、理发靠砍刀、看病靠占卜、官司靠棍决”的独龙族生存发展历史以及独龙族妇女文面等民族特有的习俗。对“老县长”高德荣的成长经历有了碎片化的了解。“老县长”放弃城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长期驻扎独龙江的举动让我印象深刻并十分不解。

2007年,53岁的“老县长”高德荣升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州府六库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办公室钥匙交了出来,向组织提出回独龙江乡工作。首次到独龙江,我们在穿行于高黎贡山密林深处那97公里独龙江公路上艰难行进了近8小时,这段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生活在独龙江本身就是一种坚强、就需要一种意志力。然而,独龙江到底是一方怎么样神奇的土地,能让官至厅级的“老县长”放弃城市舒适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把办公室“搬”进独龙江,除了具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还有什么让他割舍不下的东西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老县长”说:“不爱国的人说爱家乡等于屁话,不爱家乡的人说爱国也是屁话。连自己民族和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什么热爱国家。”他说:“干部不到基层不到一线,老百姓需要什么,愿望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在独龙江,我听到过这样一段顺口溜:“老县长,手机响,那是百姓有事讲;老县长,背竹筐,农用工具往里装;老县长,坐火塘,促膝交谈拉家常……”从“老县长”的话语里、从群众编的顺口溜中我感悟到,他这个时候回到独龙江,是一位老共产党员最理性的选择,是一位老党员的价值追求,在这个选择和追求的背后,是一颗不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是他一心为民的梦想和使命担当。

“无情”的老县长——一腔深情盼独龙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老县长”高德荣就是这样一个植根独龙江、服务独龙族人民,充满泥土气息的少数民族党员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是全国人民的一面旗帜,省、州领导说他一心为民,忠诚清廉干净担当。与他逐渐熟悉之后,我感觉“老县长”是在“乡情、民情、友情、亲情、‘无情’”的世界里描绘着他的精彩人生。

“老县长”的同事都说他有些时候很“无情”、会骂人。对于“老县长”的“无情”,我也亲身领教过。

2013年4月清明节期间,在即将对老县长展开规模宣传的时候,集团领导要求我做好相关材料的搜集工作。为了弥补“老县长”照片资料不多的缺憾,我与时任怒江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稳宜金等同志一道,利用清明节假期到独龙江采访。当时独龙江还没有开山。进山时,我们采用两头汽车接送,中间徒步翻越雪山的方式进入独龙江,“老县长”亲自带车到半路接我们。那一次,南到马库、北到迪正当,“老县长”带我们走遍了独龙江乡的6个行政村。每到一地,他详细给我们介绍各村的基本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那几天,我拍摄了他的大量的工作照,为后来的宣传做了必要的准备。在我们返程的头天晚上,“老县长”在自己家里请我们喝酒,席间,聊到了云南日报时,“老县长”突然“发飙”,指着我大声质问,你是云南日报派到怒江的负责人,你们的报纸是日报吧,我现在别说日报,周报、月报都看不到,等我看到你们的报纸,已经半年报了,这个问题你必须给我解决,解决不了你就不合格、不称职。当晚,“老县长”“骂我”的话让我久久难眠。我想到了到怒江工作后第一次写独龙江的稿子,由于自己的失误我觉得真该挨骂的时候,“老县长”却没有骂我。首次到独龙江采访回来的当天,我连夜写了《独龙江不再遥远》这篇通讯,发回报社的第二天,“特别关注”用一个整版刊发了,自己在阅读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竟然把“高德荣”写成“高德明”。为此我一直感到不安。没多久我再次到独龙江,十分忐忑的向“老县长”承认错误,没想到“老县长”听了哈哈一笑说:“重要的是宣传了独龙江,谁没有出错的时候,你不要为这个屁大的小事情背包袱”。而这一次,我心里非常清楚,“老县长”知道我解决不了他天天能看到报纸这个问题,实际上,他是借着这个话题、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在表达他心中的渴望,他渴望独龙江公路早日贯通,他渴望独龙江每年不再有长达半年之久的大雪封山,他渴望独龙族百姓不再与世隔绝。我在“老县长”的“无情”的背后,看到了他对独龙江发展的期盼,他对独龙族同胞的深情,感受到的是一位共产党员为完成使命而忘我工作的精神。

第二天一早,“老县长”微笑着给我递来一支烟,按照他的一贯风格,这算是为头天晚上“骂我”的事情向我道歉了。告别“老县长”,我们踏上艰辛的出山之路。接近高黎贡山山顶时,突降暴风雪,我们一行四人被困在山上进退两难。我们把带着的所有衣物、包括雨衣全部裹在身上,依然感觉寒冷难耐,手机也没有信号,四个人相依蜷缩在岩石下,真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当时同行的怒江电视台记者还开玩笑说,大家有什么话写下来吧,谁要能平安出去,就把它带给各自的亲人。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听到了由远而近的机械的轰鸣声,不多时,一台小型装载机沿着已被冰雪覆盖的盘山路开到我们被困的地方。

“老县长给我领导打电话,说他有几个客人今天离开独龙江,看这天气可能会被困在山上,我们领导派我来看看。”对于被暴风雪困了几个小时的我们,装载机师父的这句话如一股暖流……

原来,“老县长”看到天气有变,凭借他对高黎贡山气候特征的了如指掌,凭借他对独龙江公路情况的烂熟于心,他料定我们被困,而且被困的大概位置他都估计到了,于是给修筑高黎贡山隧道的武警公路部队领导打去了求援电话。

装载机在前面作业,我们的车如在冰面上挣扎的鱼,艰难地紧随其后……

被困了近5小时,我们穿过独龙江公路老隧道到达相对安全的地方时,已是下午近4点,寒冷、疲惫,饥饿。这时,驾驶员说,早上他看到“老县长”好像在后备箱里放了点什么东西。停车打开后备箱一看,是一只煮熟的鸡。驾驶员拿了一把水果刀,把那只鸡一分为四。啃着已经被冻得有些僵硬的鸡块,聊着“老县长”的睿智可爱和偶尔的调皮,我们几个人脸上带着笑容,眼眶却湿润了。

筑梦的“老县长”——肩担使命谋独龙族幸福

在不断与“老县长”的接触中,我逐渐感觉到,让独龙江与山外畅通无阻,是“老县长”和独龙族群众的梦想,这其中也承载了太多的甘苦。

在采访中了解到,关于路,“老县长”一生中有两次最难忘的经历。一次是18岁那年,到当时州府所在地知子罗州师范学校读书,他从独龙江到学校走了整整10天。另一次是2002年12月,父亲病危,时值大雪封山,“老县长”徒步翻越雪山赶回独龙江,也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千百年来,独龙族群众过江靠溜索,出山趟“天路”,不知有多少乡亲、多少马匹长眠于高黎贡山深处。

独龙族群众的苦与盼,就是“老县长”的忧与思。

让独龙江连通外面的世界,是老县长和独龙族同胞的梦想,多年来,老县长用激情筑梦,用汗水追梦,用实干圆梦,矢志不渝奋斗了几十年。他为这条“挂”在悬崖上的“天路”费尽了心,从乡长、县长到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0多年间,他四处奔走。他说:“如果没有一条畅通的公路,住在大山深处、原始密林中的独龙族百姓永远也走不出峡谷,更无法与现代文明接轨。”“老县长”深知路对于这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为了这条路,他“厚着脸皮壮着胆”上省城、跑北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云南代表团为3月份出生的代表举办集体生日会,有人问“老县长”最想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高德荣回答:“最想要一台装载机,家乡的路经常塌方,装载机能派上大用场。”这个特别的心愿很快在代表中传开了。没多久,云南省交通厅送给独龙江一台装载机。后来,“老县长”又争取到3台装载机。在之后的几年里,这4台装载机在97公里长的独龙江公路上“服役”,确保这条独龙江生命线的畅通。

为了路,“老县长”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历经了多次生死之旅。2004年12月,新招聘的17名教师和医务人员必须在大雪封山前赶赴独龙江工作,时任贡山县长的高德荣坐在第一辆车上开路,亲自护送他们进独龙江,车队艰难地行进在被大雪覆盖的独龙江公路上。一路上,他不知多少次下车用手刨开积雪寻找路面,整整一天,车队只行进了不到50公里后就地露营。第二天一早,高德荣继续在风雪中刨雪探路,直至下午,17名教师和医务人员终于安全抵达独龙江。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老县长”的鞋已经冻得粘在脚上,脱都脱不下来。十几年后,他亲自护送的这些年轻人大都已经成为独龙江教育和医疗事业的骨干。

2014年12月22日,按照安排我随“老县长”到北京采访,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里,“老县长”对主持人敬一丹说起独龙江公路时,显得异常兴奋。他说:“今天,我有个很高兴的事情要告诉全国人民,我们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通车了,我从独龙江出来,两天就到北京了。”

如今的独龙江,有房子的地方总能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老县长”说:“这是告诉外国人,这里是中国地界;同时也提醒居住在这里的独龙族同胞,你是中国人,不能干给中国丢脸的事。”“老县长”常说:“我们独龙族一定要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要把事情做好,把边疆保卫好,在保护中发展好,在发展中保护好,为中国梦做出最大的贡献。”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省菏泽市时对当地干部说,人民日报一份内参介绍了云南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独龙族干部高德荣的从政体会,我看了也很有感触。高德荣同志说:“领导就是带领群众一起干活,干出活路来。当干部、当领导的如果不务实,指挥棒就会变成搅屎棍。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漂浮在官场上使人越来越浮躁,生活在群众中让人过得更充实。”我把这些话推荐给大家,同大家共勉。

2014年“老县长”退休后,我也数次去过独龙江,见过“老县长”。他说自己是“三退三不退”,“职务退了,工作退了,责任也退了,但是,共产党员身份没有退,义务不能退,目标也不会退”。如今,一生为民、退而不休的“老县长”依然初心不改、肩负使命,穿梭于独龙江峡谷,奔波于独龙族群众当中,他还在为独龙江更加美好的未来忙碌着,正如他自己所说:“虽然退休了,但我作为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不会退休。”

采访“老县长”的这段难得的经历和“老县长”身上那种精神已深深铭刻在我心中。对于我来说,采访他的过程就是一个向时代楷模学习的过程,一个接受党性锻炼的过程,一个思想政治接受洗礼的过程,也是一个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挑战的过程。所以远离集团、远离家人在怒江分社工作8年多时间,我没有叫过一声苦,因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老县长”相比,我没有叫苦的资格,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和独龙族百姓相比,我没有叫苦的理由。

猜你喜欢

独龙族高黎贡山独龙江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A revision of Dryopteris sect.Diclisodon(Dryopteridaceae)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屹黎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影像保护影像保护
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
高黎贡山丛林笔记
今日独龙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独龙江调研时盛赞独龙江
——人间天堂独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