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红火火年味道

2019-02-18寒一一

时尚北京 2019年2期
关键词:桃符门神窗花

寒一一

飞雪含笑,红梅迎春,腊月是一年中最忙乱热闹的一个月。阴历年腊月初八这天不仅要吃腊八粥,还要做腊八蒜,腌制成翡翠色春节时佐饺子吃。从这一天开始忙年的仪式都开动了。春节,一个仅次于天大,正正当当万民寻闲,走亲访友共同欢庆的节日。铺红纸,剪福禄寿禧,贴窗花;饱蘸浓墨挥笔写春联,贴门神,佑国泰民安家宅康宁;祭灶、蒸花馍、吃灶糖,扫尘……迎新年,有多忙碌多隆重多期待,就有多期待多渴盼。年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内容,现代人尊古崇新的传统,和红红火火过新年的期盼。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造型艺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节日礼俗中最为常见。题材多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民间故事、戏剧脸谱、历史人物、花草鸟兽以及吉祥图案等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贴几张大红福字、喜字或生肖剪纸,增添了欢庆祥和的气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春节剪纸已着几千年的历史,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多以迎春纳福为主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具有丰厚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也反映出人们的审美和生活观念,造型元素千差万别,色彩运用各具匠心。

宋元明清时春节剪纸多以欢庆,娱乐为主。《酌中志》载:“(宫中)自岁暮正旦,成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或簪于首,以应节景。”《宛署杂记》记载:“岁时元旦拜年,烧阡张,道上叩头,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在不断变化,春节剪纸的内涵和意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春节剪纸多以喜庆吉祥、五谷六畜、家禽瑞兽、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为主要题材。现代春节剪纸功能正向装饰和造型艺术发展,传统剪纸艺术已成为人们心底的丰富的文化记忆,一种传统和美好的祈愿,寓意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望和期盼。

除了大家喜闻乐见寓意丰富的各种剪纸外,生肖剪纸也是春节剪纸中的重头戏。作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一岁一个瑞兽是每一个人的吉祥物,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份礼物。鸡年剪鸡,狗年剪鸡,猪年剪个憨态可掬的猪宝宝。

窗花,民谚有语过大年贴花花,花花就是窗花。窗花是春节剪纸中常见又重要的一种。窗花的题材内容一般为花卉、兽禽、吉祥用语、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具有迎春,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古时候春节就有贴门笺(也叫挂笺、过门笺、红笺、喜笺、门彩等)习俗。

今天的窗花由古时的彩胜演变而来,彩胜是用彩绢或彩纸剪的一种避邪物。《山海经·西山经》中所载西王母头上所戴的“胜”就是这类剪纸,“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后汉书·礼仪志》所记载的“青幡”也属于此类,“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幡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这些都是门笺的前身,与窗花一样,是为迎新纳福之用。门笺样式多为镂空的锦旗形,一股贴于门楣或堂屋二梁上;图案多为几何纹,嵌以人物、花卉、龙凤等,并多与“四季平安”,“年年有余”等吉语组合在一起。

贴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加以重视。祭祀将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为门神。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

门神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于大门口张贴(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门神的习俗。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寶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过春节在家门贴上门神的习俗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古代门神,除了能驱除鬼魔,镇守家宅外也能祈福。祈福门神,即以福、禄、寿星三神像贴于门者,祈福门神的画面,多是一些吉祥物,如门画中的寿星,手持仙桃,面带慈笑,专为祈福而用。后来,也出现了能成就功名利禄,福寿延年的福运门神。人们把文、武财神分别贴在左、右门上,意为“左招财”、“右进宝”。春节贴门神的习俗盛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人们多以钟馗、尉迟敬德等门神剪纸形象,贴于门上起到避邪佑宅的作用。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初一,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春联在明代开始盛行,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渐成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过年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写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神仙也有春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几回来时多降吉祥造福人民,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卧房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柜子上要贴“衣服满箱”;盛谷物的大瓮要贴上“谷物满仓”等等,新年来到门楣物什俱以红封身,是真正的万物平等,天地齐欢。

猜你喜欢

桃符门神窗花
剪一朵窗花
剪窗花
有趣的门神
元日
桃符的传说
剪窗花
元日
门神都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