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以更好获得感的名义

2019-02-18王博

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3期
关键词:票务城轨名义

新春刚过,《中国城轨》的播出又为奋进中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增添了一份暖意。现在谈及城轨交通,鲜有提及“城市名片”、“地位象征”之类的词汇,越来越多的聚焦点体现在“城轨时代”的演绎,体现在“我们”这种触及内心的共鸣。

当城轨从“城市的城轨”,演进为“我们的城轨”,改变的不仅仅是思维导向,而是基于普罗大众更好的获得感,为城轨交通赋能——强化且延展了城轨交通的服务本能。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定义城轨交通似乎愈发明晰,如何解读城轨交通却愈发复杂、多元。城轨交通日益渗入日常生活,既改变着一座城市的布局和出行结构、方式,也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为什么要建设、运营城轨交通?相信在过往,我们还时有“调侃”所谓的“政绩论”,但是历经多年发展,国家政策导向的愈发清晰,我们有必要正视建设、运营城轨交通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群众需要更好的出行体验,是城市发展需要更好的交通支撑,是城轨交通在为城市、为人民持续不断地供给更好的获得感。

更好的获得感,也不再是运营里程线路的简单叠加,更不是覆盖地域的不断扩大,而是根植于不断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而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

有些现实必须面对:习以为常的拥挤让无数人怀疑人生,偶尔发生的故障让上班族心惊肉跳……

然而,有些事实也必须看到:为了在改善出行结构、缓解交通压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城轨交通始终在突破自我,与时代接轨,勇于站上科技发展的浪潮,不惜在整个行业内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新、服务升级。要知道,不断革新并不容易。

却坚持下来了。

无他,唯有为城市、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更好获得感的名义。

之前,我们关注“城轨春运”和全自动运行系统,温情陪伴和自主力量的崛起,是一份沉甸甸的获得感;

现在,我们关注全国两会和互联网票务互联互通,国家大势和数据服务的拓展,是一种饱含希望的获得感。

我们的行业如此瑰丽壮阔,以至于我们总也不能借助三言两语绘制出她的全貌。我们的行业又是如此简单朴实,以至于我们只需知道为城市、为人民的获得感添砖加瓦,就找准了前行的方向。尤为感慨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就像互联网票务的互联互通,不是首创,更不是独创,却是基于人民群众最朴实的出行痛点,以行业组织最为本质的服务功能,搭起一座联通全国城轨运营城市的桥,建起一座互信的信息、数据平台,以更好获得感的名义,服务运营单位、乘客。

这就是城轨交通的双向赋能:让自己更有能力,让城市和市民更具获得感。

这也是,城轨交通在运营50周年交出的另一份成绩单吧。

猜你喜欢

票务城轨名义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民航票务企业所需人才现状分析
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分析和探讨
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原野侦探课 第七节 科学的名义
基于可靠性的城轨车辆维修模式及应用
千亿电子票务风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