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茶画中品茗空间的意境浅析

2019-02-17吴凯歌丁以寿

茶业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茶画品茗饮茶

吴凯歌,丁以寿

明代茶画中品茗空间的意境浅析

吴凯歌,丁以寿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明代中晚期的品茗生活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和人格修养的过程,更是极具美学意趣,而品茗空间即是一个饮茶生活的缩影,是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通过创造想象或者选择倾注在一定的空间中,绘画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本文通过对明代茶画中品茗空间及其意境进行分析,感受其追求简约却又不失简单,寻求清雅避世却又明心见性,通过茶体悟自然的美好,对抗世间浮躁的喧嚣的淡然心态及提炼出当时茶人的高超审美和生活情趣。

明代茶画;品茗空间;意境

“茶坊雅座,便是纵谈天地古今之场所,捧着一把茶壶,他们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林语堂先生曾如是说。我国饮茶风俗由来已久,虽然饮茶行为在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中有记载,但是直到唐茶圣陆羽著《茶经》,唐代僧人和士大夫推行茶宴及茶会,才将茶饮推向审美与艺术的高度,饮茶从而在文人雅士中传播开来,饮茶不再只是一种日常需要,也成为一种精神需求和生活品质追求的象征。且饮茶方式随着制茶工艺的演进而改变,唐宋时期的团饼茶到明清时期的散茶,唐代复杂的煮茶方式到宋代的斗茶、再到明代的泡茶法,饮茶方式不再复杂,也使得人们开始从注重品茗方式到开始注重品茗环境的营造及茶侣的转变,明中叶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生活的富庶,各阶层更是追求个性化的表达。茶馆大量出现,茶广泛深入到社会各阶层,成为平民百姓的艺术化生活,文人茶事也同样提升。

随着时间的发展,茶文化也逐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茶画便是茶文化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描述茶事活动为主要内容。茶画艺术是对当时社会形态、审美意识的一种反映,明代茶画作品存世丰富,有许多设计品茗环境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直观地感受明代的品茗空间,了解明代品茗空间的设计思想及明人高超的审美。明人的饮茶生活已经是一种艺术审美的过程和人格修养的方式,追求茶中“至味”与“茶理”,体验了性灵至简,返璞归真的艺术精神。

1 明代茶画中的品茗空间

1.1 茶画的演变

虽然茶文化历史久远,但是最早的茶画只可追溯至唐代。而唐代绘画以工笔人物画为主,设色富丽典雅,不重背景,多描绘民间或宫廷茶事,着重刻画人物动态和表情以及精致的道具、器皿,往往以工笔重彩绘写一派富丽堂皇的场面,如《萧翼赚兰亭图》、《宫乐图》等。而宋代将品茗发展到斗茶这样类似游戏的层面,随着生活富足,斗茶之风盛行,茶事活动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2]加之宋徽宗创办画院,培养书画等艺术人才,加上宋代瓷器业的发展,茶器具也更加精美,同时斗茶之风盛行,茶画中增添了斗茶、煎茶等风俗画类别,多以写实笔法描绘园林点茶、品茗及宫廷茶宴的盛况,通常画面宏大,细节描绘详实,如《十八学士图》、《文会图》、《茗园赌市图》等,生动地描绘了宋人品茗、斗茶、煎茶等茶事活动。元代茶画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元代蒙古入主中原,文人归隐,水墨山水成了文人士大夫表达心境的方式之一,品茶也成了一种生活寄托。如《陆羽烹茶图》、《安处斋图》等将茶室活动的描绘融入山水画中。

明代饮茶除继承宋元时期的煮茶、点茶法之外,萌芽于唐的泡茶法出现,随着品茗方式的巨大改革,又随着饮茶技艺日趋精致化,饮茶环境也日趋艺术化,再加之明代长时间保持着政治方面的专制高压态势,使广大文人只能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道家思想。关注自我的心灵放逐,流露出追逐思想解放与自由、个性的思想。明代在吸收唐、宋、元画风的同时融入时代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画艺术风格[2]。明代也不再以炙茶、碾茶、煮茶、奉茶、品茶、斗茶、论茶等以茶会友、以茶寄情等为主,出现了雅集、博古、品茗等题材,更多反应文人审美意趣。明代也出现了对饮茶环境的描述和记录。

1.2 明代茶画中的品茗空间

品茗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可为室内亦可为室外,中国品茗空间没有固定的标准样式也没有固定的建筑,在场所的选择和环境的布置也更多样性。吴智和先生在“明代茶人的茶寮意匠”中指出品茗空间应分为以下五种:专室式以及书斋式、厅堂式、亭榭式与户外式等五种。明人最讲风雅,因而对品茗环境也最为用心。“品茶宜精舍”是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最先提到,冯可宾在《岕茶笺》的品茶“十三宜”也提到“精舍”[3]。明人不但爱环境风雅的精致茶寮, 追求没有俗务缠身、悠闲自得之心, 更讲究情趣高雅、志同道合的茶侣,对品茗空间的营造上升到了对人和心境的要求,可谓是品茗艺术的典范[3]。而这种要求也在茶画中呈现出来。

明代早期绘画的主脉是浙派。浙派常以墨笔描绘人物众多的雅集图,人物场景以白描表现,人物衣纹线条紧劲、流畅。明中期嘉靖前后,浙派势力渐渐没落,尊“元四家”的文人画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画坛画风为之一变。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文兴盛,文人士大夫之间更是形成了一个“吴中文人集团”,其中以文徵明、唐寅及仇英等为代表的文士茶人,他们的大部分茶画描绘江南秀丽的山水风光以及茶人置身其中怡然自得的茶事生活[2]。

吴派茶画多表现茶寮书斋、友朋雅集、园林景致、送别、闲居等诗意化场景,彰显虚静淡雅的文人意趣,抒发个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与审美理想。吴派茶画继承文人画风格,寄茶事活动于山水之中,画中山水树石一派蓊郁的景象。如文徵明的《浒溪草堂图》、《惠山茶会图》、《东园图》,沈周的《拙修庵》、《高贤饯别图》,唐寅的《煮茶图》等都是吴派茶画的代表作品[2]。

尤求的《品古图》、李时的《清赏图》等描绘的都是文人雅士在园林举行雅集、品茗的场面,场景描绘都较为细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文人清赏、品茗等场景。

王问《煮茶图》描绘了文人烹茶、创作的情景,画面右边一文士正对竹炉聚精会神候汤烹茶。还有唐寅《卧煮东山》扇面、周臣《品茶图》、吴门大家钱谷的《定慧禅院图》等等,不胜枚举。

明代文人雅集聚会活动频繁,也出现了许多以此为题材的茶画内容。如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东园图》、谢环的《杏园雅集图》、周翰的《西园雅集图》等。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描绘暮春时节作者与好友七人在在惠山汲泉品茗,赏景赋诗的茶会情景。在惠山亭边,列茶具于红色茶几上,茶几旁有风炉上放茶壶烧水候汤,茶友陆续赴会[2]。

晚明画家丁云鹏《卢仝煮茶图》等更是引领了多样化的茶空间与茶器陈设的时尚。其所绘茶画随时间、空间变换,与蕉叶、奇石对话。

2 茶画品茗空间意境浅析

2.1 意境浅析

“意境”源自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引人瞩目的范畴,也是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那究竟何谓“意境”?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出来的境界和情调”[4]。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具体的象表现出来,又超越有限、具体的物象,其所描绘的景和表现的情融合,使人进入无限的空间、时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包含着两个方面,“意”—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境”—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这两方面有机统一而形成“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最高范畴,它代表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为中国美学思想独有。

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意境是以有显无,以实表虚,使有形具体的“象”和想象的、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为艺术接受者提供一个可以生生不息的想象世界[4]。让体验者在空间中达到精神回归和感情交流,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感情释放。我们所看到的景是事物空间,而境是景所带来的空间想象。如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论道: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5]。亦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意而意无穷”来形容。

明代茶画的文人画家主张在品茶作画时不受外界干扰,致力于对客观世界的写照。却又从中感悟自然之道,洞察天地事物的发展规律。主要针对在品茗空间中具有艺术性的表达之物,可为器具,可为景观,也可为家具,更可为品茗空间的艺术品。品茗空间在处理空间问题与诗画有相通之处,追求“境生于象外”,使人们在有限的物、景中领略到无限的空间。

2.2 茶与品茗空间意境

茶,本身就是天地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的完美结合。明太祖废团饼取散茶(叶茶),改变了唐宋以饮末茶为主,团饼茶独领风骚的地位,而朱权《茶谱》舍弃蒸青团饼掺诸香,独倡蒸青叶茶,开创体验“茶有真味”的先河,让我们领略茶的纯粹及其自然之美。也正是因为明代茶叶的多样性,导致了泡法的多样化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

2.3 器物与品茗意境的营造

明初废团饼取散茶,便开始盛行泡茶法。泡茶方式不同,与饮茶有关的器具也有了改进。白瓷大量使用,紫砂壶也大量出现。如唐寅《品茗图》中即可见紫砂大壶。紫砂壶采用陶土加工而成,紫砂泥料色彩丰富,通过烧制可制成各种颜色,还极具观赏性,有种“浑然天成”的美感,且紫砂泥可塑性好,加工后能随意造型、雕刻、绘画及题字等,却又只有单一的实用功能:泡茶。紫砂壶简约古朴又不失可爱的特性极大地展示了当时茶人以壶言志、达意的情怀。而琴、琵琶等乐器可抒情,让人超越二维的空间局限,进入广阔多维的艺术空间。

2.4 环境与品茗意境的营造

在茶画中呈现的几种品茗空间中,除必要的茶具和基本的家庭用具,并无繁杂之物,陈设也重在简、洁,更为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入。

专室式、书斋式一般陈设简洁,环境幽静,重在品茶、茶器及会茶侣。借外景得山林之趣。闻淡淡茶香,听潺潺流水。有唐寅的《事茗图》。

厅堂式一般以庭院为主,是建筑物与山水、花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空间。主要为茶事赏文之所。以空旷、安静为主,布置盆景、奇石、珍玩营造低调奢华的情趣,独坐心静神清,众座宾至如归。

亭榭式与户外式会更重选择一个环境而不是创造一个环境。茶为自然植物,入自然品茶,不需要情境的转化。仇英《松亭试泉图》中选择野外一茶亭,茶亭有吐露世间景物、以天地为庐的俯仰自得,而山林野趣也与茶自然之味契合。

从明人品茗环境的营造中,可看出其追求简约却又不失简单,寻求清雅避世却又明心见性,通过茶体悟自然的美好,对抗世间浮躁的喧嚣。

[1] 彭立春,吴克明.论林语堂的生态休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01):143-146.

[2] 何鑫,杨杰.明代茶画艺术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3):292-293.

[3] 薛晨,周智修.中国古代品茗空间探究[J].中国茶叶,2017,39(10):38-39.

[4] 刘翠鹏. 意在笔先 融情入境——管窥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D].北京林业大学,2004.

[5] 刘鑫. 中国古代审美空间的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S571.1

A

1006-5768(2019)04-186-03

2019-03-28

(责任编辑:蒋文倩)

猜你喜欢

茶画品茗饮茶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研究
品茗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基于多媒体软件的数码茶画制作研究
茶画的绘画艺术风格研究
岁月如歌 品茗知味
安溪寿星爱品茗
四季饮茶与健康
白茶飘香 安吉品茗
茶诗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