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构建建议与对策

2019-02-17田富强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新建城区

田富强

(1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5;2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湿地普遍减少。在湿地红线保护的压力下,部分省市的湿地增长速度较快。在湿地增加的过程中,弥补了湿地减少造成的生态欠账。湿地面积增加较快的地区不能仅满足于湿地面积平衡,应力求在湿地生态质量等更高层次上实现全方位的平衡。湿地生态全方位的平衡需要实现湿地面积、质量、时间、空间、生态系统与生态消费6个维度的平衡。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包括10个指标的占补平衡: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生态效益、占补时间、流域、区域、生态影响力、生态消费水平和生态消费量。生态影响力指标用于评价湿地占补后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整体水平的变化(田富强,2016);生态消费指标用于评价湿地占补后特定区域居民的生态消费水平与生态消费总量的变化(田富强, 2018)。

1 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构建基础

近年来,西安弥补了因湿地减少产生的生态赤字,增加了大面积的湿地,具有构建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基础。西安湿地资源丰富,拥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人工湿地四大类型,湿地面积23 577.8万hm2。西安重要湿地有陕西泾河湿地、渭河湿地、黑河湿地、长安沣河湿地、灞河湿地、浐河湿地以及户县涝峪河湿地。由于盲目开垦改造,2006-2016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文锦,2017)。西安颁布制定了《西安湿地保护条例》,理顺了湿地管理体制,规定了湿地保护规划、管理措施及法律责任和执法主体。制定了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3年规划,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闫珅,2017)。2017年,西安完成水利投资40亿元,新增生态水面166.7 hm2,湿地面积405.3 hm2(文锦,2017)。2018年西安完成水利投资45亿元,新增生态水面153.3 hm2,湿地面积333.3 hm2,尽可能聚集水、留住水、涵养水(赵辉,2018)。

西安扩大了湿地建设,有效遏制了城市建设中不合理利用湿地的现象,保证了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恢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国家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试点区域浐灞生态区,完成了水系整治与修复、污染治理与中水利用,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景观建设与生物工程、雨水利用及生态监测系统6大试点工作任务。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西北首批列入国家湿地公园的项目之一(李学军, 2013)。“八水润西安”与秦岭山脉共同构筑“山水长安”的美丽画卷(杨丹,2015)。

2 构建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建议

2.1 保障西安湿地面积的平衡

2.1.1 新建湿地过程中需要关注湿地面积减少的问题 2006-2016年西安湿地面积减少的部分,需要通过2017年到未来一段时间新增湿地来予以弥补。西安城区湿地面积的总量在增加,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会出现因建设用地占用而导致局部湿地的减少或消失。西安乡村地区的一些湿地逐步减少,也值得关注。

2.1.2 新建湿地过程中需要关注水资源供给的问题 与一些地区湿地面积的减少相比,西安湿地面积近年来增加很快,特别是在城区湿地增加明显。一些大型的湿地公园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极大地提升了西安城区的生态水平与居民的生态消费水平和消费总量。西安城区湿地大面积的增加,需要补充大量的水源维系湿地生态,且需要长期持续的补水。西安属于半干旱地区,城区水资源匮乏,新建湿地和维护湿地水生态需要从异地调配大量的水源。异地调配水资源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扰动,可能产生新的生态问题。在水资源有限的西安建设大型湿地,需要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科学规划,量力而行。

2.2 提升西安湿地的生态质量

2.2.1 提升湿地的生态量 西安的湿地面积显著增加,但需要实现湿地生态量的平衡。新建湿地需要经历湿地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和发展的过程。西安在实现湿地面积增加的同时,需要稳步提升湿地的生态量。

2.2.2 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唐芳等,2018;李永涛等,2018; 张彪等, 2018; 宁潇等,2018;杨一等, 2018; 戴胡萱,2018)。受城区相对独特的环境影响,城区新建湿地与乡村或无人区的湿地功能不完全相同。乡村或无人区湿地的生态功能对城区居民十分重要,要尽可能恢复这些区域湿地的生态功能。

2.2.3 提升湿地的生态效益 西安的湿地恢复与修复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有利于发掘西安湿地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推动周边房地产的增值,提高地方的经济效益。从湿地生态保护的视角出发,通过开发多元化的湿地生态功能,大力提升西安的湿地生态效益(李彤, 2016;刘晓辉等,2016)。

2.3 确保西安湿地生态时空平衡

2.3.1 确保湿地先增后减 西安在湿地增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湿地萎缩或消失的情况,如果监测不力,可能短期内出现湿地增减失衡的现象。从时间维度来看,要坚持湿地先增后减原则,确保湿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3.2 确保特定区域湿地的生态平衡 西安地区需要恢复的湿地以及需要修复与拓展的湿地分布并不均衡。在湿地消失或退化的地区,一段时期没有恢复或修复与拓展湿地,可能造成该区域的湿地总量减少。建议西安确保特定区域湿地的生态平衡。

2.3.3 实现流域内湿地的生态平衡 西安大部分地区属于渭河流域,渭河有不同支流流经西安地区,形成不同的流域和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西安地区湿地的恢复、修复存在流域之间的不平衡性。部分流域的湿地增加,部分流域的湿地可能没有增加,甚至存在萎缩现象。实现特定流域内的湿地生态平衡,是西安地区湿地管理的目标之一。

2.4 确保西安湿地的生态影响和消费平衡

2.4.1 实现湿地生态影响力的平衡 生态影响力是西安湿地增减之后,现有湿地对特定地点的有效生态影响。无论是湿地的哪个指标发生变化,也无论是实现了增减平衡还是增大于减,西安特定地点的生态水平都要实现湿地增减平衡。

2.4.2 实现湿地生态消费量的平衡 居民生态消费水平与居民人数的乘积,反映了居民的生态消费总量。如果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湿地减少,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增加同样面积的湿地,可能导致该地区居民消费总量的下降。在西安湿地的增减过程中,要确保增减湿地区域的人口密度均衡。

2.4.3 实现湿地生态消费水平的平衡 湿地建设不仅维护了生态水平平衡,还要改善居民的生态消费状况。西安湿地的增减,不能使特定居民的生态消费水平下降。

3 构建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对策

3.1 保障湿地面积平衡的对策

3.1.1 监测城乡湿地面积的减少状况 加大对湿地减少状况的调查与监督,是巩固西安城区新建湿地成果的重要举措。建立西安城乡湿地面积减少的监测机制,加强对湿地减少的督查力度。

3.1.2 新增湿地与水资源供应的协调 为了实现西安城区新增湿地与水资源供应的协调,需要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1)制定科学规划。科学测算西安新增湿地的水资源需求量,包括测算新建湿地的一次性充水量与湿地中长期的补水量,确保西安新增湿地不会影响周边水源地的生态平衡。目前西安湿地面积增加的途径主要有两个:①历史湿地遗址(如曲江)的恢复,这种途径主要是恢复历史时期比较有名的湿地,湿地恢复的经济效益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但水资源压力最大,维系成本相对较高。在湿地规划过程中,应妥善处理经济效益、历史文化价值与水资源供给的矛盾,在水资源供给可行的条件下恢复历史时期的湿地遗址;②扩展原有的湿地面积(如潏河湿地公园)。扩展原有的湿地面积,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小,对水资源异地调配的压力也较小,湿地维护的水资源需求量也较小。在新增湿地的规划中,可以在调减湿地遗址恢复的条件下,适度增加扩展湿地面积的比例。

(2)遵循湿地适度增加的原则。西安作为全国实施湿地生态占补平衡最好的城市之一,近年增加了大量的湿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西安的生态品质。但仍需从湿地恢复与水资源供给平衡的角度,合理确定湿地的增量目标,坚持湿地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根据水资源的供给水平,适度增加湿地面积。

(3)从可持续角度确定湿地供水量。新建湿地不仅需要一次性充水,还需要长期持续补水。从长时段考虑西安新增湿地的未来需水量,确保持续补水有保障。

(4)加强对水资源调配的生态评估。西安新增湿地应以不影响水源地的生态为底线,评估西安新增湿地水源地的生态水平,确保水源地生态水平变化处于合理区间。

3.2 提升湿地生态质量的对策

3.2.1 提升湿地生态量的对策 提升湿地的生态量,需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西安建设了很多湿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后续的湿地管理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建议制定新建湿地管护制度,以不低于新建湿地的力度与投入,管护好湿地,培育好湿地,提升新建湿地的生态量。3.2.2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对策 建立新建湿地的多元化功能开发机制。以鸟类栖息地功能为例,乡村或无人区的湿地往往成为鸟类良好的栖息地。因为城区嘈杂,干扰鸟类栖息,城区新建湿地吸引的鸟类数量与种类有限。湿地栖息的鸟类对提升城区居民的生态消费水平比较重要。为了恢复湿地鸟类栖息地的功能,需要在湿地建设与规划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在湿地规划过程中,有效利用多种规划技术,创设适宜鸟类栖息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发湿地的相关功能。

3.2.3 提升湿地生态效益的对策 西安湿地建设要耦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厘清湿地建设的目标,摒弃经济效益一元化的目标,更加注重发掘湿地的多元化生态效益。在西安湿地的建设规划中,不仅注重新增湿地的量,更要从附近居民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的角度出发,建设湿地生态效益多元化的发掘机制。

3.3 确保湿地生态时空平衡的对策

3.3.1 确保湿地先增后减的对策 需要建立西安湿地动态检测机制,确保每个时段湿地先增后减,增减平衡。如果某个时段出现湿地总量不平衡现象,需要通过推迟或调减湿地占用计划,以及提前新建湿地等方式予以抑制。

3.3.2 确保特定区域湿地生态平衡的对策 不仅需要制定西安湿地生态平衡的监测机制,确保整个西安的湿地生态占补平衡,而且要细分区域,对每个区县甚至每个居民聚集区进行湿地生态占补平衡的监测,确保一段时期内特定细分区域的湿地生态占补平衡。

3.3.3 实现流域内湿地生态平衡的对策 按照水文单位对西安湿地生态占补平衡进行监测,对湿地减少的流域重点关注。在湿地建设过程中,制定规划,向湿地总量减少的流域重点倾斜,遵循各流域湿地生态水平不下降的底线,实现西安各流域湿地生态的总体平衡。

3.4 确保湿地生态影响和消费平衡的对策

3.4.1 建立湿地生态影响力平衡的对策 建立西安湿地增减平衡的配对机制,建立软件系统,确保实现湿地生态影响力平衡。每一次湿地增减,都要进行增减配对,确保正向增减(每一个地点的生态水平平衡),摒弃逆向增减(有些地点的生态水平下降)。

3.4.2 确保湿地生态消费量平衡的对策 建立西安湿地生态消费总量评估与保障机制。西安新建湿地主要在城区,但在一些恢复、修复或拓展的湿地周边地区,目前人口密度较小,需要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增加人口密度,提升湿地的生态消费总量。

3.4.3 实现湿地生态消费水平平衡的对策 建立基于每个居民点的湿地生态消费水平监测机制,确保每个居民点的湿地生态消费水平平衡。

4 结论

西安在湿地生态占补平衡研究和实践方面有所突破,近年来持续增加了大量的湿地。西安需要进一步巩固成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基于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生态效益、时间、区域、流域、生态影响力、生态消费水平与生态消费量10个维度的湿地生态平衡,形成湿地生态全方位占补平衡的西安模式。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新建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