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考

2019-02-16吴俊峰王文琪

山东化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基地单位专业

吴俊峰,贾 森,王文琪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 平顶山 46703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简称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教学环节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实践环节主要是强化学生所学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习基地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设管理好实习基地对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采取的实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模拟、讲座、参观等形式集中实习,二是分散到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分散实习模式。然而不管是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都是建立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依托在校外实习基地建成的基础上。尤其是毕业实习,学生将分散到各个企业单位中,更需要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因此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完成实践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2 校外实习基地所具有的功能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根据给排水科学的专业特点,选取污、净水厂、建筑给、排水公司、环保公司等具有代表性且能长期合作的企业单位。且应具有以下功能:

2.1 对学生的培养功能

2.1.1 教学功能

所建设实训基地应工艺典型,内容丰富, 选取具有AB、A2O、污泥消化、化学除磷、再生水、沼气净化等工艺的企业,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常用的平流和斜管沉淀池、传统的普通快滤池、先进的网格蓄凝池、超前的纤维大型过滤池等等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实习就业无缝衔接[2]。

2.1.2 培训功能

合作的企业应选取市政工程类资质数量较多,类别较全,级别相对较高的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为实习点,使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建筑给排水等发展现状。并实行学生导师制,带领学生进行实操型技能培训和技术讲评观摩,让学生通过实习不仅进行了实践,而且对其专业知识进行工薪和提升,增强他们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观。

2.2 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2.2.1 促进教学

反馈实习信息,使学校老师实时了解学生情况,并且使合作企业单位广泛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和课程体系设置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而且能使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3-4]。

2.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科研的孵化基地,教师可以通过校外合作企业了解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发改进,使科研项目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学校还可以选送优秀教师到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校外合作企业的大型工程项目。从而解决教师由于长期呆在学校的实验室,研究方向不能与市场接轨,导致研究领域与社会脱节。

学校可以选取水质不同的各个地区的工艺典型企业为合作发展对象,教师可以通过各个企业的不同工艺,选取典型案例作为素材在课堂讲解,使教师和学生都开阔视野,不只局限于某一地区。

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高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讲座、报告,并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承担教学工作,既增强师资队伍利量又加强了教学效果[5]。

2.3 促进企业发展功能

2.3.1 为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支持

学校可以校外将合作企业遇到的待解决的工程问题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分发给导师和学生团队,利用学校的科研团队进行技术研究,支持企业科技发展[6]。

2.3.2 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和企业单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并且通过实习期间的培训,缩短了磨合期,降低了企业新员工的培训支出。

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不愿接纳学生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主要以现场作业为主,恶劣天气情况下暂停实习。特殊情况下,工程项目部往往都要求学生回避。导致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学校和实习单位沟通不能达成一致。

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接纳实习学生。因为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企业单位担心学生经验不足而影响工作质量:且有些企业单位工期紧,施工设计人员无暇或不愿教导具体操作;企业单位培养一般都强调长远性,而学生实习工期太短,故对承担学校实习业务积极性不高[7-8]。

3.2 学生实习标准要求不断提高

学生的问题也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对事物就有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实习意味着学生第一次走上专业岗位,更加慎重选择实习单位,在实习单位选择上有各种不同的想法,部分学生以待遇好的企业为首选,有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更加适合自己,有的学生想去设计院,有的学生想去施工现场。学生对实习单位要求不同,极大的影响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环节的安排。

由于经费问题[2],部分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一般都是“就近原则”,普遍挑选周边临近水厂,导致实习内容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足。且学校在南方,温度四季如春,学生去了北方就业,温差较大,工艺细节不同,导致无从下手。

3.3 实习基地的过程管理落实不到位

较多实习基地都缺乏过程管理,以参观为主的原有实习方式,无法实现没有实习目标,学生大多是为了应付实习,难以发现生产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实习大部分是松散式管理。首先,实习老师对过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有些甚至不问不答让学生自己自主参观,造成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计划执行不严格,实习效果微乎其微。另外,学生对实习也不够重视,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纪律性差。

3.4 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不足

由于缺乏固定的制度建设,近年来城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改制过程这使得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不流畅,实习内容与实习大纲要求内容存在偏差。

4 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跟企业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探讨学校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模式,实现共赢。学校可利用本地区及自身优势,根据水质工艺特点开发一批具有实践价值的企业,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9-10]。

但近年来,我校的实习主要围绕平顶山市附近的固定水厂展开,如市内的两处供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等,实习内容重复单一,难以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因此应尽量走出去,到周边城市水工业技术发达的企业走访,积极沟通,强化与各地龙头企业合作,通过改变实习模式已达到实习目的要求。

4.2 进行企业与学生双选模式

学生实习应双向选择,企业与学生进行互选,在保证质量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强化双方选择自主权,且应安排专业导师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的推荐实习基地,让学生更愿意到实习基地实习。

4.3 加强过程控制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

为较好的完成实习目的要求,需要加强实习过程的控制和有效管理。应组成由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构成实习教师队伍,专门实习管理工作,严格把关校外实习的落实,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中的表现,采取学分制,进行严格考核,使其作为学生毕业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并通过学校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稳定实习平台,并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相关讲座,保证实习时间,拓展视野,使实习达到最佳效果。

5 结语

实习基地具有理论教育无法替代的功能,校外实习基地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发现给排水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基地单位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