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02-16崔连胜

山东化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化工类应用型院校

崔连胜,李 清

(1.百色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百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1]。国务院于2015 年 11 月 15 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此《方案》是我们国家从高等教育大国到强国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指导方案。按照《方案》的部署,“双一流”建设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即“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因此,“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目前,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培养适合本校校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进行了积极地探索[2-5],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特质及培养目标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质

1.1.1 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更是每个当代大学生的伟大历史使命。拔尖创新应用型大学生的培养是履行好历史使命的根本前提。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发展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社会责任感同历史使命感紧密联系在一起,指的是社会成员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深刻认知、情感认同和积极践行。因此,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履行好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必然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特质。

1.1.2 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方案》虽然只有5200余字,但是“创新”一词就提到了33次,这足以说明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要通过实践体现,因此创新与实践密不可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注重的三大能力。在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认识到,加强实践能力教学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应用型人オ的重要性。因此,创新和实践能力也是拔尖创新应用型人オ的基本特质之一。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大多数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育模式,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的培养,更不利于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处理好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关系。因此,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在实践中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牢牢把握“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特质,并结合本学校办学实际,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方面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1 构建以专业课为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为目的的理论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及学科结构进行改革。化学化工类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透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验类及创新类的课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创新的目的。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学生的实验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应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紧密吻合的理论教学体系。

2.2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学科教育是为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而服务,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并着力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既要坚持理论教学,使学生学好基础课、专业课,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及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拔尖创新能力。

2.3 加强拔尖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的教育体系

要切实把拔尖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鼓励、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化学化工类实验技能大赛及化学化工类论文大赛等各类学科比赛。将创新学、创业学和创意学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创新创业观。为学生搭建一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注重师资队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训,真正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

2.4 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加快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努力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实践平台,比如:化学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学化工实践教育基地,与知名化工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这些平台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与科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结构相结合,并注重教育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创新实践平台应该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能够为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设备以及技术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的平台,倡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中去,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积极为学生成长提供自由发展的学术空间和创新实践的操作平台。

3 结语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不仅可以更新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升华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校内外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化工类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