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思考

2019-02-16付迎波

山东化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药典药学药品

付迎波

(东北大学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的稳步推进,我国正逐步跻身制药强国的行列。同时,我国的医药管理法规也日趋完善,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其中强调2018年底需要完成292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在这个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是高等学校药学相关院系迫在眉睫的任务。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旨在通过研发、生产、流通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地对药品质量进行质量监控[1]。药物分析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使学生建立基本的“药物结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的联系,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效果不佳[2]。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每一个从事药物分析教学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思考和改进,本文将对这些创新和实践做简单介绍和探讨。

1 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品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揭示了药价高昂,人民群众难以负担的问题。可以结合这些影视作品中提到的印度仿制药与国内的巨大价差,向学生介绍药品研发的过程和成本问题,假药劣药的定义,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相关知识;结合近年来发生的药物原料药中含有致癌物事件,可以向学生介绍药品GMP的相关知识;结合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问题,可以向学生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相关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药物分析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重视药典,并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中国药典》2015版作为我国现行的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质量监控的法定依据,是药物分析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书,也是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3]。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中国药典》可以提高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第一章“药品的质量研究内容和药典概况”的内容讲授完毕后,可以要求学生查阅中国药典2015版,查找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标准,并查阅通则0931、0101、0512涉及的具体的鉴别、检查以及含量测定方法,还需要查阅通则8000中试液、试药等内容中关于实验所需药品的处理方法,综合上述内容,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在介绍USP(美国药典)后,可以给出同一种药品在ChP(中国药典)和USP中的质量标准,并比较两者的不同(比如USP采用HPLC法的比例更高)。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药典中常用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

3 在LBL的基础上,增加PBL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即讲授式教学法,是药物分析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思考的过程,进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况且药物分析课程的知识点多,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广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听不懂,跟不上的尴尬局面。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最早被用于医学教育,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药学各学科的教学[4-8]。该方法能够通过问题将授课内容联系起来,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比如在个论的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采用传统LBL方式讲授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苯乙胺类拟肾上腺药物的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的分析三个章节的内容。后面的个论内容由教师向学生预先布置内容,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统一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助益。

又比如在“药物制剂的分析”一章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药物制剂的分析与原料药分析有何异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药剂学知识思考各种辅料对分析过程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等指标的意义等等问题。这个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的药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对于构建学生的药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宏观上看待问题的眼光,以至于以后在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4 平时成绩为主,综述性论文为辅的二元考核模式

建立适合于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利于获取客观、公正的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为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提供重要依据[9]。在药物分析课程中采用LBL和PBL结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学习药物分析学科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显著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然而,上述效果都是建立在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不仅能够对学生自身能力有所提高,还能够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因此,采用测评平时成绩的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是有必要的。教师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给予学生评价能够使考评整体上更加全面、客观。

撰写综述性论文是我院药物分析课程期末考察的主要项目,针对教师给出的专题性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药学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综合思考,查阅资料,撰写综述性小论文,鼓励新观点的提出和思想火花的碰撞。通过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能够提高学生查阅并总结文献的能力、科研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为祖国急需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作者针对目前药物分析课程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满堂灌,学生听不懂,跟不上等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目的,在教学方面做出了一些思考和改进,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重视药典,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以LBL为主,复议PBL的教学模式;着重考察平时成绩,并辅以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考察。以上措施在实践中都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期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药学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药典药学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