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桑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9-02-16马焕艳潘美良吴海平

蚕桑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测报桑园蚕桑

马焕艳,潘美良,吴海平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桑树病虫害防治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异常和桑园生态环境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浙江省桑园病虫害时有发生,有的年份甚至演变成区域性灾害,严重威胁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本文结合浙江省近些年桑树病虫害发生状况、防治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浙江省桑树病虫害发生及桑保工作开展情况

1.1 桑树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浙江省常见桑树病害有桑疫病、桑萎缩病、桑白粉病、桑青枯病等,近二十年来未发生全省性大面积暴发情况,只是某种病害在局部地区发生。如2006年桐庐县和临安市有大面积暴发桑“枯萎”病害,病原为桑萎蔫病菌和桑青枯病菌混合致病;桑疫病在蚕桑重点县海宁市成为春季桑园的主要病害,高发年份发病桑园占全市的20%左右。但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桑树品种的改变,总体上桑树病害发生情况明显好转。

目前浙江省桑园的病虫为害主要是桑树虫害,常见的虫害有桑螟、桑蓟马、桑尺蠖、桑毛虫、野蚕、桑粉虱、红蜘蛛等,其中多为鳞翅目昆虫。根据病虫害调查显示,桑螟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桑园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桑园的主要害虫,部分地区甚至成为第一防范对象。近十年,桑螟代次增多,代间增殖率大幅提高。据海宁市蚕桑站调查,自2006年开始有年发生6代桑螟的趋势,因此,目前称年发生5~6代比较合适。2014年秋,浙江省嘉湖蚕区第4代、第5代桑螟大暴发,发生罕见的桑螟虫灾,据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中心调查,全省发生不同程度受灾桑园面积有3.3万hm2,因受灾减养蚕种8.3万余张,其中海宁市晚秋蚕期绝产桑园964 hm2,占该市桑园总面积的18.3%;减产30%~90%的桑园有2913 hm2,占55.3%,导致大量晚秋蚕无叶可养,累计损失蚕种8425张,损失率高达45.0%。

1.2 近年浙江省桑保工作情况

浙江省海宁市、桐乡市、湖州市南浔区、嘉兴市秀洲区、淳安县、德清县等6个重点地区设有桑树病虫害测报点,每年3月~11月调查桑园桑螟、桑尺蠖、桑毛虫、野蚕等鳞翅目昆虫的发育进度,夏秋季增加调查桑蓟马、红蜘蛛等微体害虫田间虫口密度,冬前冬后调查桑螟、桑尺蠖、桑毛虫、野蚕卵等鳞翅目昆虫的越冬基数等,全年重点主要是对桑螟的调查与防控。桑树病虫情报基本做到年均发布5~7期。嘉湖地区是养蚕重点区域,目前重点蚕桑县市做到了每期病虫情报信息共享,有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周边县市桑园的虫情发展趋势,以便对特殊情况进行共同探讨和商定。

另外,各地依托现有桑保基础,以及近年来省蚕桑产业团队技术项目,开展了桑园农药筛选与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安全性评价、桑螟食诱剂和性诱剂试验示范,提高了桑园虫害防治水平,保障了粮桑混栽区蚕桑安全生产。

2 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2.1 病虫测报基础弱化

桑树病虫测报工作是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前提和保证。浙江省自1979年以来在海宁等地陆续建立了病虫测报站,测报人员在测报及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稳定蚕桑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浙江省蚕桑生产在整个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变小,导致各县市职能部门对桑保工作重视程度也有所下降,存在桑保队伍削弱、病虫测报点不稳定、测报经费难保障等工作难题,测报数据覆盖面、及时性、准确度受到影响。

2.2 桑园防控难度大、防治手段单一

因蚕桑比较效益较低、失管荒芜桑园增多、劳动力老龄化等因素,致使桑园管理水平下降,多数蚕区桑树病虫害统防统治难以推广;另成片桑园插花增加,严重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这些桑园成为桑树病虫的繁殖地,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高速增殖,并向周围桑园扩散,进一步加大了养蚕桑园防治病虫的压力。目前病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很少。

2.3 登记农药品种较少

桑园病虫害种类多,需要防治的有桑白粉病、桑赤锈病、桑螟、桑尺蠖、桑毛虫等16种病害。据查询,在桑树病害上登记的杀菌剂仅1种,杀虫剂仅9种,远不能满足病虫害防治需求。桑园普遍使用的针对主要害虫桑螟幼虫防治效果较好的“灭多威”,在2018年7月底农药定点经营后,多数地区已无药可买;另外毒死蜱和防治桑蓟马农药乐果也将被陆续限用,桑树主要虫害防治将处于“违规超范围用药”或“无药可用”的尴尬现状。

3 措施建议

3.1 健全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

对本省现有桑树病虫测报点进行整合,建立监测调查规范和监测评价标准,以提高监测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开展常规性监测的同时,重点抓好桑螟等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强病虫信息汇总分析,实行调查数据信息区域共享,及时通过“电视、手机、网络、广播和纸媒体”五位一体的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模式,为蚕区提供病虫测报与防治信息,扩大病虫预报信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指导蚕农提前防治。同时,蚕桑业务部门可根据病虫测报结果进行分析预判,合理调整养蚕布局,规避桑树病虫害高发时间节点。

3.2 加快推进特色作物农药登记

落实农药登记制度,加快特色作物生产用药依法登记与应用。积极争取省科技部门的科研支持,通过省“三农六方”等项目引领和省市县农药、植保、农技推广技术力量的多方协作,推进桑树专用农药筛选工作。完善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补贴政策,吸引更多农药企业主动参与生产,尽快确定适合桑园推广应用的专用农药,破解无药用或缺药用难题。

3.3 发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

推进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治设施,探索应用主要害虫桑螟食诱剂、信息素引诱剂、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如淳安地区引进环保型桑螟性诱剂防治设备,安放在集中连片桑园中,利用性诱捕捉雄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蚕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提高其覆盖率和散户带动率。

猜你喜欢

测报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