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骨折中对患者创伤指标与预后分析

2019-02-15闫志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骨科辽宁丹东118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腓骨螺钉钢板

闫志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骨科 (辽宁 丹东 118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在创伤指标和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以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纳入了36例)和外固定组(以外固定支架治疗,纳入了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创伤指标浮动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外固定组术后Cor(120.27±11.16)mg/L、Hp(16.94±2.43)mg/L、NE(0.81±0.27)mg/L、CER(18.75±1.85)mg/L显著低于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率(5.00%)显著低于内固定组(13.89%),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相比钢板螺钉内固定,采取外固定支架更有利于患者创伤修复,且预后效果较为满意。

胫腓骨骨折属于长管状骨折类型之一,具有局部缺乏肌肉覆盖等特点,且多伴有骨外露、皮肤挫伤等病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尤其是骨与软组织缺损等问题,使本病治疗更为棘手。胫腓骨骨折在预后方面受到病情恢复慢、创面污染率高等特点影响,具有较高致残率。因此,有效的手术治疗对胫腓骨骨折意义重大。外固定支架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易于处理伤口等优点,在受到部分医患人员中有良好口碑[1]。本研究分析了外固定支架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对血液创伤指标与预后影响,旨在为胫腓骨骨折治疗提供参考,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76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资料。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X射线扫描确诊为胫腓骨骨折;②均为新鲜、开放性骨折;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既往无骨折史;排除标准:①排除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者;②排除伴有骨折端感染者;③排除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④排除中途退组者[2]。依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2组。内固定组36例,男女比:20:16,年龄21~62岁,平均(33.43±2.12)岁;外固定组40例,男女比:20:20,年龄24~63岁,平均(36.71±1.98)岁,两组患者病情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内固定组予以钢板螺钉内固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操作,严格执行清创术,将两骨折端充分显露并进行复位,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取适宜的钢板,安装在腓骨外侧,通常使用的是4~10孔钢板,以钢板螺丝钉固定,在“C”型臂机下进行调整,复位理想后,固定胫腓骨,注意使螺钉在胫骨内侧2mm以上。外固定组予以外固定支架治疗,选取与内固定组同样的麻醉方式和清创术,按照创面情况选取适宜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对创面进行覆盖以及填充,之后和周围皮肤用可吸收线缝合在一起,用氯化钠溶液擦拭周围,直至皮肤干燥,封闭聚氨甲酸乙酯薄膜,置管。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和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所观察的创伤指标有皮质醇(Cor)、触珠蛋白(Hp)、去甲肾上腺素(NE)、铜蓝蛋白(CER)。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配对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创伤指标变化情况

术前,两组创伤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外固定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手术前后创伤指标变化(±s,mg/L)

表1. 组间手术前后创伤指标变化(±s,mg/L)

注:比术前,aP<0.05;比内固定组,bP<0.05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内固定组并发症率5例(13.89%),为感染3例,骨折移位2例,外固定组2例(5.00%),为骨折移位1例,感染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胫腓骨骨折属于四肢骨折的一种,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各年龄均可发病,多是受到滑倒、撞击伤、重物打击、高处坠落等原因引起的,以青壮年最为多见。由于小腿前皮下脂肪少,因而胫骨开放性骨折较为常见。胫腓骨骨折发生时,患者多处于炎症创伤状态,因此,临床对于胫腓骨骨折治疗,多采取清创、复位、固定等方法,通过这样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体内环境。因为在围术期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易产生波动,因此检测相关创伤指标能够间接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判断病情轻重和评价治疗效果有良好作用[3,4]。CER、Hp为骨科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反映患者骨折后身体创伤、感染情况,急性发病时,患者血液中CER、Hp表达水平会明显升高[5]。在本研究中,术前,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上升,经治疗后,两组CER、Hp均显著降低,同时,外固定组显著低于内固定组;NE、Cor则为反映人体应激状态的创伤指标,在骨折发生时,这两项指标的表达量会显著上升,随着骨折经过治疗向愈合期迈进,两项指标会出现稳步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显示,术后两组NE、Cor均显著降低,外固定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说明外固定组在降低创伤反应方面效果突出,更有利于病情稳定。通过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现外固定组并发症率明显比内固定组低,可能是外固定支架属于微创操作范畴,能够根据人体解剖学结构进行复位,手术过程中操作较少,创面污染情况较轻,较好的维护了局部软组织血运,不仅促进了骨折愈合,还对预防并发症有良好效果[6]。

综上所述,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针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采取外固定支架能够明显调节患者创伤指标,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腓骨螺钉钢板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崴脚千万莫忽视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