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预后安全分析

2019-02-15李玉石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李玉石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预后安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镜下切除组:5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开腹切除组:56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镜下切除组术中与预后各项指标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镜下切除组术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③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开腹切除组明显较少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能够提高预后恢复,还可降低术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预防术后感染以及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胆囊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胆囊炎是由胆汁排出道因胆管腔内病变造成胆汁排泄不顺畅造成的,当患者的胆汁在胆囊管中发生障碍不能顺畅通过后,胆汁会发生浓度升高,直接损害患者的胆囊内壁的表层,引起炎症产生胆囊炎。临床通常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亦造成术后胆道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次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临床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预后安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诊断标准[1]:①临床表现急性右上腹疼痛以及腹部压痛。②B超检测胆囊壁增厚。③B超检测胆结石呈阳性。④B超检测胆囊周围积液或水肿。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镜下切除组:59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8例,年龄(68.6±3.9)岁,病程(7.8±2.3)月;开腹切除组:56例患者,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26例,年龄(69.3±4.6)岁,病程(8.3±2.4)月。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自主配合并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④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排除标准:①无法参与全程治疗或随访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③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④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1.2 方法

1.2.1 镜下切除组

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在脐下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分别在胸骨上部胸骨柄、肩胛带中线下缘进行穿刺。提起患者的胆囊壶腹部,分离患者腹膜,将患者的胆囊管前腹膜打开,将胆囊管进行切断,由患者的胆囊管向胆囊壶腹部解剖,取患者的胆囊。

1.2.2 开腹切除组

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右上耻骨上缘进入腹腔,切除患者的胆囊,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术中与预后指标检测:包括手术耗时、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炎症因子水平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包括IFN-γ、TNF-α、IL-2、IL-4、IL-6、IL-10。

术后并发症检测:包括肠道感染与肝道损伤,患者出现两种不良情况归为一例。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7.0软件临床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预后安全分析。方差分析用于测量术中与预后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后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与预后指标对比

镜下切除组手术耗时(114.99±10.34)min,出血量(70.78±15.56)mL,术后卧床时间(2.38±1.45)d,住院时间(8.05±1.22)d;开腹切除组手术耗时(154.42±9.85)min,出血量(86.52±19.78)mL,术后卧床时间(5.43±2.20)d,住院时间(10.10±1.72)d。镜下切除组术中与预后各项指标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镜下切除组术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 n IFN-γ(ng/mL) TNF-α(pg/mL) IL-10(pg/mL) IL-6(pg/mL) IL-4(pg/mL) IL-2(pg/mL)镜下切除组 59 24.12±8.38 33.22±9.32 68.21±12.32 37.23±9.23 43.25±9.30 24.21±8.83开腹切除组 56 21.21±8.39 25.23±7.39 60.20±13.22 28.21±8.31 26.21±9.83 17.71±8.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镜下切除组肠道感染3(5.08%)例,肝道损伤2(3.38%)例,总发生率5(8.47%)例;开腹切除组肠道感染10(17.85%)例,肝道损伤11(19.64%)例,总发生率21(37.50%)例。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开腹切除组明显较少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患者在急性期发生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会直接增加CRP的含量[2]。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各种身体器官功能降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效果确切,但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进展缓慢。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在操作中比较便利。另外,在手术中的切口较小,能够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从而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本次研究发现,镜下切除组术中与预后各项指标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镜下切除组术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开腹切除组明显较少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具有以下优势:手术视野范围更清晰,相对于开腹手术中的视野盲区,腹腔镜几乎不存在视野盲区,更利于手术的操作;手术切口更小,术后愈合更加迅速;术中操作更精细,对于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的创伤更小。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能够提高预后恢复,还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预防术后感染以及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