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内新城产城空间发展模式

2019-02-14

山西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产城组团新区

任 晶 晶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73)

城市的建设始终离不开解决产业、人及城市功能的关系。回顾1978年—2018年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城市发展从以产业为主导转变到以人为核心,产城发展模式有了本质变化。文章以三个典型发展阶段的城市为代表,梳理出3种产城空间发展模式,为未来推动城市新区建设、更新优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产城同步模式

1.1 发展特征

产城同步模式以深圳特区的建设为典型代表,城市建设中同步布局产业及服务,空间上具有弹性能同时满足人及产业的需求,典型结构是带状组团布局。

1)特点。

带状组团发展能够实现平行发展、各组团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而不重合。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沿各自轴带发展,发展空间广阔,能够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垂直向节点能够形成枢纽中心。

2)发展阶段。

初期:按照区域经济要素的流动特点,以某种秩序自发形成产业及服务功能轴带。

中期:重点地区组团化发展,优先推进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的新城发展重点发展。

后期:依托发展成熟区域,在全域范围内推动以各类产业分区为支撑组团式结构的形成。

1.2 代表城市——深圳特区

深圳特区内依托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带状组团结构,实现了其多年的高速发展。发展初期,城市空间的展开在广州至香港的发展轴上体现,采用东西对进的发展秩序,即从东翼罗湖和西翼蛇口同时展开。

早期以贸易为主导,沿深南大道为主轴,至特区外与107国道相连,形成以商贸及行政为主导深南大道商务商业轴线;中期深圳沿北环路发展加工工业及高科技工业,所有产业以组团式均在此布局,同时轴线与广深高速连接,形成北环路产业发展轴线;随着城市内部需求大增,深圳滨河大道针对此需求形成生活发展轴线。

通过三条交通轴线引导形成三大城市功能组团,完美的适应了空间上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安排人口和产业空间。目前深圳在整合特区内外城市功能,划分中心区、过渡区、产业园区、特色资源区及生态保护区五大分区,构建深圳大特区。

2 先产后城渐进式完善模式

2.1 发展特征

以90年代以来的产业新区及高新区为典型,主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体现了以产业为主导到产城融合思路的转变。一般来说,产业新区需经历10年以上才能初步进入产城边缘融合阶段,20年以上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1)特点。

城市建设根据主导产业进行布局,随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市结构,借鉴并延伸邻里中心理论,设置商业—居住—工业企业多层级邻里中心,集中布置内部配套设施;在居住与工业之间设置缓冲区;后期“优二进三”,为既有产业的技术升级换代、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

2)发展阶段。

初期:产业先行建设工业园区,功能单一。

中期:逐步发展集聚原始人气,发展城市配套服务。

中后期:产转城升,配套功能跟进,注重居住及服务产品的丰富性及多样化。

后期:城市综合发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提升生活服务品质,产城一体。

2.2 代表城市——苏州工业园

“以产兴城”发展阶段:1994年苏州开始建设工业区,诸多外资企业进驻工业园区;1998年定位为高新技术园区,植入居住、配套服务等功能,转变为城市综合功能区;2004年10周年,居住区与产业区融合布局的新区。“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阶段:2006年新东湖时代,利用金鸡湖生态景观优势打造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及城市中央商务区为整个城市服务,逐步实现城市功能复合发展,形成完整意义的综合型城市。

3 产业社区组合城市模式

3.1 发展特征

按照组合城市理论,通过网络化、组团式进行空间布局,社区之间用生态廊道隔离。产业社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型城市,内部具有产业和生活等完善的城市功能,满足职住平衡的要求,是一种现代新型新区空间组织方式。

产业社区划分以适宜城市规模与职住平衡为原则,每个社区具有不同主导产业、完整的城市功能和小城市规模尺度。具有5个特征:

1)职住平衡:60%左右的就业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内,减少交通资源成本。

2)功能复合:生产、居住、交通、游憩四大功能高度复合。

3)配套完善:生活服务及生产性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4)绿色交通:社区之间以外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为主,社区内部以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为主,出行距离不大于6 km,出行时间不大于30 min。

5)布局融合:各功能用地有机融合,生产类产业及产业配套高效对接,服务类产业与居住功能充分融合。

3.2 代表城市——四川天府新区

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提出“产城社区”发展模式,社区规模控制在20 km2~30 km2,20万~30万人口,工作出行距离及时间不大于6 km,不大于30 min。天府新区划分为创新研发区、新兴产业区等产业社区,并进一步细分城市片区级、产业社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总用地面积1 578 km2,按照不同主导功能及小城市尺度共划分35个产城社区,每个社区规模约为15万人~45万人。

4 结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市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文章通过这三个典型的城市建设实践,为新时期城市转型提供发展思路,各城市可根据各自特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与修正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功能优化。

猜你喜欢

产城组团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兵器组团“打雪仗”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