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西南营历史街区的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2019-02-14

山西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肌理西南南通

杨 超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西南营历史街区现地处南通市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4.65 hm2。西南营曾位于南通老城区的西南片,占地面积达10.8 hm2左右[1]。凝聚南通明清时间的建筑风貌和文化特征,为了文化的传承,了解南通的历史,西南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显得尤其重要。

1 南通西南营历史街区背景

南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城市,老城区的街巷空间格局结合南通的地理、自然条件以传统礼治秩序的规划为原则,形成了网格系统的布局模式,强调了秩序和形式。原老城区由丁古角、西南营、寺街、东北营四片街区组成。目前仅寺街和西南营两街区保存较完整,明清建筑尚未被破坏,肌理清晰。

2 南通西南营历史街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保护现状

1)街区肌理保存清晰完整。

随着南通城市的发展,老城在不断的改造,其规模在缩小,但是西南营的街区肌理仍旧是清晰明确的井田制方格网的布局形态。

2)建筑破坏较严重。

街区内除了文保单位建筑保护的比较好,其他的建筑在质量和风貌上的保护程度参差不齐,但未有改造,保留了建筑的原真性。街区采用合院式布局,建筑在开间上体现了南通传统的居住建筑“三开间”,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白墙黑瓦,屋顶以硬山顶居多的形式。

2.2 存在的问题

西南营街区是南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现在的街区正面临着衰败与破坏,昔日繁华的景象已经不在。

1)与周边现代化的高楼不协调。

西南营街区建筑是以一砖木混合结构为主的白墙黑瓦单层建筑,而周边被超过4层以上的商业建筑围住,两种建筑风格格格不入,没有过渡的空间。街区被周边建筑挡住,加之入口的可视性比较差,人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建筑,导致街区外繁华,而街区内萧条。街区所处南通市市中心,土地价值高,随着周边商业建筑需求的增加,街区正面临着缩小的危险。

2)人口老年化,流动人口在增加。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居住在这里60岁以上的人常住人口占总片区27.12%,远远超过城市老年化判定标准,故居民年龄构成偏大。而街区的建筑的使用对象从原来全部是原居民变成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32.8%。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是来自各个地方的打工者,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对街区没有归属感。

3)物质空间环境品质低。

街区内部道路交叉纵横,巷子坊间的交错使得它内部路网看起来富有变换。主巷的宽度在2 m~2.5 m之间,次巷宽度1.1 m~1.7 m之间。街道狭窄,基本只够两个人并肩行走。

街区周边是商业区,将厨房、污水、垃圾等朝向民居内部,严重影响了街区内部环境。而街区内部生活条件落后,原先的生活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加之流动人口的增多,出现违章搭建建筑,建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街区缺乏可供人停留的公共空间,缺乏活力。从整体上来看,绿化很少,公共交谈的空间更少量,除了商店、公社,以及没有明确功能的空地,几乎没有让人停留、交谈、休息、读书的空间。在街区经常能看到居民坐在街道上交谈,使得交通更加拥挤,造成安全隐患。

3 南通西南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

面对大量历史街区被改造成商业街以及出现“千城一面”的现状,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若仅仅从建筑外立面改造和简单的文化注入,并不能真正使历史街区永远保持活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应以文化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可持续更新为基础,从而形成更深层次,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1 保持肌理,注重整体协调性,延续文脉

西南营历史街区的城市肌理是与南通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居住建筑布局相关联,体现了当地文化以及居民生活方式与民风民俗。在进行保护与更新时应保留网格式的布局形态,巷弄形式不宜变化太大,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合理的街巷结构基础上再做适度的调整,使其能够符合现在的市政、消防等设施要求和保留传统历史的印记。

3.2 配套周边环境,营造紧密圈层

西南营西边靠近环西文化广场,东边靠近南大街商业街。而西南营历史街区内部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在更新上必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置换街区功能,从而提升街区活力。功能上除了居住区外,适当增加旅游服务,餐饮休闲功能。

目前现状是周边建筑将街区挡住,街区的可视性比较差。应在街区主要的窗口地带,从建筑风格和立面,天际线等尽可能地反映历史地标文化地标的特点。既能吸引周边人流,让街区更加具有活力,又能让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与周边商业以及广场之间能够更好的共享集聚效应。

3.3 增加街区的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存在起到了空间上的过渡、交通之间的联系以及邻里之间的交流等作用,也会影响街区肌理的形成。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包括街巷、建筑、建筑小品等,街巷空间是居民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载体,能使历史街区营造出场所精神。院落是构成历史街区的基本单元,更是文化景观环境的重要物质要素[2]。院落的组合方式和形态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西南营历史街区应延续传统的鱼骨架结构,采用对景、节点过渡的手法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空间。加强起点、终点以及转折点等处的可识性和意图,以及庭院入口的过渡空间。竖向上可以通过利用山墙界面来增加空间层次感。

目前街巷空间的白墙显得单调,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花坛、座椅等景观小品。既能提升环境品质、丰富建筑界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又能为居民、旅游者提供休息交流的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街区内院式院落布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基于延续院落开间、进深尺度、建筑外立面的同时,对院落进行新的规划,庭院的设计不仅保持了质感,延续了环境,还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运用错位的手法使空间缩放更加富有变化,运用断裂的手法来提高院落的开放性,运用退位的手法将过渡空间引入,运用扭转的手法使得院内院外环境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3.4 以人为本,引进公众参与制

让公众参与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可以加强公众对街区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公众热情,为历史街区带来新生,保护原生文化[3]。在西南营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公民参与宣传得到加强,公众意识增强,公众满意度成为指导。

推动公众参与有序化体现在以下2个层次:

1)参与街区营造方针、城市计划、各种事业计划等的制定[4];

2)参与街区风貌保护的运营和监督。

4 结语

西南营历史街区凝聚着南通城市历史文脉的精髓。以保持肌理延续文脉为前提,引进公众参与制,注重整体协调性,增加公共空间,能够有效促进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发展活力最具特色区域。

猜你喜欢

肌理西南南通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Country Driving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