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垣曲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思考

2019-02-14贾晓梅

山西建筑 2019年14期
关键词:风貌公共服务整治

贾晓梅

(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山西太原 030009)

1 垣曲县乡村概况

垣曲县位于运城市东部,县境西接夏县、闻喜,北靠绛县、沁水,东邻阳城、河南济源,南同河南渑池、新安隔河相望。

垣曲县辖新城、皋落、长直、王茅、华峰、古城、历山、英言、蒲掌、解峪、毛家湾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878个自然村,县域总面积1 629 km2。整个县域山区面积高达1 170.80 km2,垣曲县山区较多,特色农业主要以核桃、花椒、烟叶种植为主。

2 规划思路

围绕垣曲县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展开实地调查调研,让村民积极参与到调研过程中,并尊重村民对村庄的发展意愿,根据村庄发展优势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制定乡村发展目标策略及发展路径;在乡村用地布局上,协调“三生”空间的关系,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村容村貌特色塑造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做出指引,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具有传统文化及历史的村庄等优先达到建设直营的作用;建立自上而下的乡村规划体系,引入先进规划理念保障乡村规划实施。

3 发展目标

近5年实施农村全域环境大整治,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生态质量,按照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生态自然好,管理机制好的目标推进乡村建设,重点围绕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体制机构创新等五个方面重点全面展开。到2030年,乡村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 m2、农村新型社区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达到50%、农村新型社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农户入合作社率达到70%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全覆盖。

4 产业布局

利用垣曲县优越的生态条件基础,打造垣曲生态农业品牌;以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与农业协调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形成“项目带动、基地为主、园区示范、板块联动、片区覆盖”的大、中、小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循环圈,发挥垣曲县的主导农业优势,引导农业布局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千亩或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县园区化农业的发展,实现规模集约经营,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到2030年打造具有特色的6大农业种植园区,分别布局在王茅镇设施蔬菜园、皋落乡香菇种植园、英言乡、蒲掌乡辣椒种植园、华峰乡优质核桃示范园、红豆杉种植园、王茅镇莲藕种植园。

5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1 基础设施配套

按照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覆盖的理念,布局垣曲县乡村基础设施。在乡村道路建设方面,全面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县范围内实现“巷道之间小循环,村村公路互相连,乡镇公路户循环,县域公路大循环”的公路网络;供水方面,乡村在集中服务范围内,采用管网延伸供水,大、中型乡村聚居点可采用独立集中供水(供水站),小型乡村聚居点可采用分散供水,相邻村庄和同一村庄里的不同聚居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考虑区域集中供水;在污水处理方面,聚居点在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内应优先采用接入污水管网系统,集中处理,地形起伏大、居住点分散、临近河(湖)等区域的大、中型、小型聚居点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散居农户继续推广沼气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初级处理;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原则上每个乡镇宜有一个垃圾转运站,在所有收运村庄中心位置,且与收运村庄的收运距离尽量不超过10 km。

5.2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从生活圈理论视角出发,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四级生活圈内配置。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在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的基础配置上根据需求进行配置,一般控制在2 000 m2以内,按照村庄规模进行配置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6 村庄风貌整治

垣曲县村庄风貌整治从空间环境、建筑群体和建筑单体等三方面提出风貌整治建设指引。

6.1 空间环境

乡村空间环境依据复杂多变的山区地形特征决定了垣曲县的大多数村庄坐落于山地丘陵地带,极少数处于水网平原地带,在地形整治上,作为空间环境所依存的骨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处理地形是一个非常适宜的选择。台地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并将水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地面,在进行景观设计、道路设计中,应秉承对于地形的最小限度的改造原则,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生态补偿。

在乡村道路上,道路整治分为穿越通过型道路整治、复合共享型街道风貌整治,以河西村为例、生活休闲型道路,以左家湾为例;村庄景观设施小品从照明、标识、雕塑、建筑小品、围墙栅栏等提出了建设指引。

村庄绿化风貌主要从自然山体、道路、宅前屋后、公共广场绿化提出建设指导意见,强化村民绿化意识,保护村内古树名木,平原村庄必须重视边界绿化,建筑与农田之间,建筑与水域之间是重要的绿化边界,道路绿化注意周边景观的引导与遮挡的节奏控制,村口桥头等场地,宜孤植或丛植标志性大树。休闲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结合的绿化,垃圾箱与绿化带结合布置。

6.2 建筑群体

对村庄建筑群体风貌的整治,从建筑意向上看,垣曲县域内的乡村整体风貌主要有两种类型:南部湿地水网区“水韵人家”、沿亳清河流域的村落,以及历山生态区与毛家湾、解峪山林区“水墨山居”。对于“水韵人家”和“水墨山居”型区域内的村容村貌,发扬原有历史文化,改造老街老巷,为居民赶集、庙会等提供活动空间,建筑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一致性,即与环境的协调性、合院式院落、二层土木混合结构为主,从选址、营建、格局、结构,到材料、装饰等都呈现一种浑厚素朴、端雅凝练的风格。在建筑风貌的控制上,维系独有的美学意向与建筑风貌。

6.3 建筑单体

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对村庄居民建筑分类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具有垣曲县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村内现状建筑多为灰色混凝土墙面,破旧脏乱,建议主墙面应使用低彩度、中高明度的涂料或面砖;沿省道两侧的村庄采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涂料或面砖,围墙遮挡,种植高大乔木弱化建筑色彩;对移民新村增加围墙、绿化,改善私密性,创造多种类型生活场所等。

7 结语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作为一个全新的规划类型,垣曲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作为试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指导垣曲县村庄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猜你喜欢

风貌公共服务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公共服务
专项整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公共服务
专项整治
包裹的一切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