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电商扶贫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2019-02-14张莎莎冯垠都

甘肃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清水县电子商务农产品

张莎莎,冯垠都

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作为21世纪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使得“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电子商务也越来越成为农村地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优化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创业增收的新途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省份,交通不发达和信息不畅通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的布局和实施,在新平台、新技术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机遇叠加时期。对发展程度相对欠发达的西部来说,是否可以化机遇为助力从而实现脱贫,关键在于能不能把电子商务和扶贫攻坚紧密的结合起来,将电子商务和农村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民增收。

一、“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扶贫的机理

电商扶贫是指在“互联网+”和精准扶贫政策共同推进的双重背景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和扶贫攻坚对象广泛利用互联网及其衍生的各类商务平台,开展交易,这种交易旨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升扶贫绩效。

(一)电商扶贫是缩小城乡“信息鸿沟”的新渠道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渗透扶贫过程,从“扶贫大数据”到电商扶贫,信息化赋能扶贫极大地提升了扶贫效果。互联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同架构层次、互联网应用深度的差异是造成“信息鸿沟”的主要原因。一些电商平台和企业希望政府主导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电商大数据平台,为乡村振兴找到新的发展点;政府认为电商扶贫的机遇在于电商扶贫的实现过程使得社会资本有机会参与缩小城乡差距,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任务。这两方面不同切入点的主观愿望和实际行动推动了城市与农村缩小“信息鸿沟”的快速实现。

(二)电商扶贫是农业对接市场的新际遇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长久以来,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对市场的敏感度最为薄弱,但对市场的倚赖程度正在加剧。电子商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供应方和需求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实现交易,避免中间环节,目前已经成为各地农产品交易流通非常重要的渠道。通过电商扶贫可以盘活一些“深在闺中无人识”、“沉睡”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打破本地区狭小区域市场交易的空间局限。一些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在全生命周期透明的前提下,可以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既有利于消费者获得高质、高品的农货,更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增收。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电商扶贫发展模式——清水案例

(一)清水县电商扶贫的实践

清水县位于西部省份甘肃,是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六盘山特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积较大。2016年,清水县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把农村电商发展嵌入扶贫攻坚行动之中,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电商扶贫发展模式。目前,清水县的电商扶贫已经形成了“专家指导+院校合作+名人代言+群众参与”的多元参与模式。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该县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充分结合,及时发布信息,造就了全媒体宣传报道的良性循环态势。同时该县立足优势农产品,加强品牌建设,鼓励贫困村参与全链条产业化经营。

(二)面临的障碍性因素

清水县自2016年“触电”以来,经过近三年的摸索,迅速成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电商扶贫模式,但还是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亟待破解。

1.农产品规模和市场需求不对等。电子商务的特性决定了市场主体之间对交易和需求信息应及时、精准的掌握。但由于地域差异,发展程度不同,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种信息不对称也是不能完全实现的,清水县也不例外。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小,差异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市场量大、标准统一的需求,影响营销方案的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能够保证一定的农产品生产量,但由于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产品自有量小,生产能力不及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优质的产品不成规模,满足不了市场的大份额需求;品质稍次的农产品没有销路。农户大多不能集中居住,产品的造成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就会遭挤压。

2.基础设施不足,物流体系不完善。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应先行,物流体系要跟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清水县电信、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商扶贫的需要。一部分贫困人口享受国家异地搬迁扶持政策做到了集中居住,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还是散居状态,互联网络设施已基本覆盖到村,但还没有覆盖到户;农村电商的发展既受益于农村物流的发展,又局限于农村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农村物流发展慢,设施配套不及时,整个物流配送环节配合度不高,再加上山区公路的通达性不够,电商服务网点发挥作用不大造成物流快递配送难、配送不及时、配送成本费用高,以及物流行业上门积极性不高、收货难、货款代收不能实现;乡村两级仓储产品数量少,网货供应体系不健全,包装等后续服务不完善。

(三)电商人才匮乏,延缓了电商扶贫的发展进程

电商扶贫投资大,见效慢,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才便是推动其发展的加速器。有些贫困农户既有农货产品代售也有加入电商发展的意愿,但苦于没有文化知识,更谈不上互联网上“谈生意”,只能“望洋兴叹”;有些贫困户家中有成员受过高等教育,同时掌握了电商运营的知识,但能留在乡村致力于乡村发展的人极少,人才大多都流向城镇或大城市谋求职业,乡镇农村普遍缺少能够独立开设网店并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致使目前普遍出现建店难、运营更难的现象;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开发电商人才,孵化电商人才。

三、创新路径探索

我们认为,清水县的电商扶贫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想进一步在成效上取得突破,必须破除障碍性因素。对策如下:

(一)提高优特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好产业支撑

首先,提升农业产业对接市场的能力,培养农业经纪人,引导树立品牌意识和团队意识,用专业的团队对接市场信息,打开销售市场,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其次,避免寻求超大份额的市场规模,追求小而精的发展模式,将目光投向高端小众市场,价格优势就会凸显;再次,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导,保证质量和品质,避开大型规模企业,以免遭其挤压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

(二)建立健全物流服务体系,做好保障支撑

首先,由相关部门主导统筹整合全县配送物流资源,将城市和农村均衡地纳入配送、收发范围;其次,构建科学完备的县域内物流服务体系,将物流配送企业合理划分营运区域;再次,通过运费补贴,鼓励和扶持快递企业在农村布点,设立仓储等基础设施,对农特产品网销重点企业,建议采取政府买单,给予快递物流费用补贴的方式,促进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规模。

(三)推进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做好人才支撑

首先,从帮扶责任人入手,对贫困人口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讲解和初培训,使其先有电子商务意识,再有电子商务知识,然后投身电子商务;其次,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电商孵化基地、电商大学等与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输送和培养;再次,发挥示范基地聚集作用,引导本地外流电商人才回乡创业;抓好青年电商人才培养,加强以青年为主要群体的电子商务人才业务培训,引导大学生、返乡青年等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

猜你喜欢

清水县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小小绿茵场,放飞学子梦——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校园足球侧记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北魏古城遗址的历史渊源
入村记
探析气象科技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