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再发力,乡村振兴正当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2019-02-14策划整理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硬任务三农农业

策划 / 整理 本刊编辑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研究落实明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部署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粮食再获好收成,乡村振兴开局良好。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承上启下,开启“三农”新征程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8年“三农”工作的成绩。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农业发展稳中有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开局良好,乡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持续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就是研究落实明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那么,未来两年,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次会议究竟部署了哪些重点工作?

一个底线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切实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从农村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深入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不良社会风气。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两大重心。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是脱贫问题,因为精准扶贫最后两年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深度贫困地区,也是2019年整个“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是乡村振兴,2018年已经作了一年的部署了,2019年要对各地进行试点总结,然后在各个方面进行有序的展开。

三项重点要求。第一,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队伍,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第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第三,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

着重推进四项改革。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据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2019年将着重推进四项改革。第一,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这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基础的工作,中央要求2019年底要基本完成。目前看,各省进度有快有慢、差距明显。要加大人力物力保障,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按时完成,得到农民认可,不留矛盾隐患。第二,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这项工作基本完成,但部分地方权证尚未应发尽发,有的地方留有历史遗留问题,还不能鸣金收兵,明年要开展“回头看”,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工作。第三,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第四,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促进合作社规范提升,集中清理“空壳合作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

做好五项硬任务。第一,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交账的硬任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抓好产业扶贫,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衔接和科技人才服务力度。第二,务必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高度重视有些地方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变化,保面积、稳政策、抗灾夺丰收,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第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村庄清洁行动等任务。第四,完全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各地要真正摸清问题底数,加快整治整改,把工作做扎实做牢靠,确保清理整治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第五,毫不松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方面抓疫情防控,严防疫情蔓延成势;另一方面抓生产供给,保障肉品市场供给,特别是务必保障“两节”期间市场供应。

建言献策皆为农

这次会议不仅明晰了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还给出了清晰的任务单和时间点,为今年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强调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突出优质、特色、绿色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专家认为,会议讨论的这份意见,通过各项工作部署,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对此,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2019年是很关键的一年,是乡村振兴承上启下的一年,在农业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一年。中央主要强调农产品要做到有效供给,所谓有效第一要满足老百姓的需要,第二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名特优农产品,而且要向着绿色、有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强调发展模式的变化,过去我们过度强调量的增加,可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生产出来的很多东西又消耗不了,导致了卖粮难等问题,这种供给是无效的供给。”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说:“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世界各国皆通此理。农业不是一个落后的产业,而是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伴随和支撑社会发展进步的多功能型永恒美丽产业;农村也不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希望的美丽田园和安居乐园。”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程国强说:“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的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挑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支撑。”

如何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2017年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提出,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次会议讨论的文件对“四个优先”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否则将拖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后腿。要在资金分配、公共投资和政策制定上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同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季度末,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6万人,同比增加3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降至10多年来低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明年的就业压力。随着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国内就业结构性矛盾带来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如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约有70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加上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新增就业,就业压力面临多重因素叠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表示:“保障民生是国家政策一贯以来的着力点,会议着重强调了对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保障问题。一方面体现了从人民的福祉出发,回应民生关切;另一方面,把社会保障网编制得更好更密,有利于促进消费,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

抓粮食,保供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以及在农村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会议也提出了一系列硬任务。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把这些方面明确为硬任务,既是因为相对城市和农村其他领域来说,这些方面明显滞后,也是因为这些方面关系到农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

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落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之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代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这些硬任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攻坚克难,取得实效。”

统筹发展,聚力攻坚。到2020年只有两年,完成这些硬任务需要在哪些方面聚力攻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合光说:“要统筹安排好各项硬任务,建立稳妥有序推进的激励督导机制,做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责任到位、激励相容、部署妥当、督导有力。同时,把能干的队伍部署到完成硬任务的第一线,突破硬任务的核心难点;以财政资金为引领,发挥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合理匹配项目投入。”

猜你喜欢

硬任务三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 聚力脱贫攻坚如期完成硬任务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让履职“软指标”变成“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