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耳鸣的近六年文献综述*

2019-02-12邱博炜李如双

关键词:针刺症状患者

邱博炜 李如双

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吉隆坡

据2014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F)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杂志》发表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1],耳鸣是没有外界声源时所感知的声音,成人发生率为10%-15%,而其中20%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疗。耳鸣的病因复杂,分类方法也繁多[2],或按部位分类分为耳源性与非耳源性;或按病因分类为生理性,生理病理性与病理性;或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耳鸣等等。另外,发病机制[3]也涉及耳蜗,蜗后及中枢化机制等的不同。尽管目前对耳鸣的治疗手段繁多[4],但缺乏特异性的治疗,尤其是针对对原发性耳鸣与持续性耳鸣,在病因鉴别上具有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中医在治疗耳鸣上具有一定优势,而诊断治疗上主要对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对症治疗。本研究旨在从中医角度对耳鸣的虚实证候及治疗进行近六年的综述,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耳鸣的中医研究

宋森[6]等回顾并总结近代医家据《内经》理论治疗耳鸣的经验,论述了五脏中各脏失调皆可引起耳鸣,同时也提出了经,络,筋是耳鸣产生的生理基础,也是治疗耳鸣的着手点。五脏之中,陈丽华[7]等独强调脾虚,以脾虚为主导,造成阴阳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其关键。丁雷[8]等在对500例耳鸣患者进行分类,其结果同样的以脾胃虚弱型占大部分,达63%,而其余分布规律主要为肝火上扰型,肾精亏损型,痰火郁结型和风热侵袭型。刘岱[9]等在对耳鸣患者原穴的压痛反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结果患者的十二原穴均存在压痛, 且均存在与五脏相关证型,其中以肝相关证型和脾相关证型最多见,同时他也进一步提出各经各脏与耳均有相关性。

2 中医对耳鸣的治疗

2.1 实证

2.2.1肝火上扰 实证范畴当中,以肝火上扰最为常见。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耳门,听宫,听会及翳风是最常用的主穴,而针刺的方向与深度在治疗中尤为重要[10]。有学者建议在耳门,听宫二穴,依据解剖结构深刺1.5到2寸,使针感直达耳道深处取效[11-12]。邢俊标认为取耳门透听宫与听会,取一针而透三穴,具有通三经以加强开窍泻热的功效[13]。在这基础上,在足少阳侠溪,足厥阴太冲二穴施以离心方向捻转,大幅度(大于180o),低频率(50-60r/min)之捻转泻法,加强泻肝胆,通耳窍,达到通窍益耳,镇静息鸣之功[14];或兼取灵台,神道,外关,神门以调心安神,疏肝泄热[15]。对于突然发病,情志诱因明显者,可耳尖放血[16],放出少量暗红血液,能“泻热出血”。针刺外,合用龙胆泻肝汤,可以达到清热,渗湿及养阴的功效[17]。研究也表明,临床上常用的经验方清肝通窍汤,能改善耳蜗毛细胞坏死,减轻基底膜和螺旋器的增厚,进而改善属肝火血瘀证型的突发性耳鸣耳聋[18]。

2.2.2痰火郁结 痰火郁结型特发性耳鸣的主要症状除了两耳蝉鸣不息,还可兼有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脘满门,口苦或淡而无味,舌红苔黄腻等症状。除了手足少阳经的局部取穴,史鑫[19]等也参照耳鸣影像学的研究成果,针刺大脑wernicke区头皮投影相应穴位,取率谷透天冲,或电针晕听区,除了能降低该皮层的葡萄糖过度代谢,从中医角度能疏通少阳经脉,取得一定的疗效。专从少阳经论治取者兼取风池,外关,阳陵泉,足临泣,痰热郁结甚者取内庭与丰隆[20],取其泻热清痰清窍,以聪耳启闭。另外,在针刺的基础上可联合苇管器灸,达到“热流灌耳”,温通经络[21]。用药上,可选用小柴胡汤合磁朱丸加减[22],以疏肝安神,化痰安神;或用柴胡温胆汤,可降炎上之相火,清利三焦水湿,使胆腑清利,三焦通畅,上焦恢复清虚则耳不鸣[23]。

2.2.3气滞血瘀 虽然耳鸣多与肝胆肾的关系密切,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变与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普遍上多存在头项供血不足,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提高,而内耳内的微循环发生血流障碍或血液高凝导致耳蜗血流灌注减少,引起发病。对于颈源性耳鸣属气滞血瘀型,其机制主要为颈部软组织受到异常牵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迷路动脉血管反射学痉挛,导致内耳供血障碍,引起耳鸣[24]。针刺治疗上,除了取耳周穴位,还兼取颈夹脊穴C2-C5[25],或以患侧经筋“结”“聚”点,阳性反应点,风池,天容,天牖,翳明为主穴[26],舒理颈项经筋,令气血荣于耳窍,或联合推拿颈肩部肌群,点按百劳,天柱,风府[27]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颈椎各节段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或颈椎小关节紊乱,可联合整脊手法使之复位[28],解除小关节错位对椎动脉的刺激。用药上,血瘀兼有肾虚以通窍活血汤为主[25,29],活血通络,兼补肾纳气;窍闭气滞者,用麝香,冰片,菖蒲,巴豆等少量为丸外耳道填塞[30],以达行气开窍,活血祛瘀的功效;痰瘀互结者,采用祛瘀豁痰汤[31]。

2.2.4风邪外袭 对于耳内鸣响,如闻潮声,妨碍听觉而兼烦躁,恶寒发热,舌红脉浮数者,多属外邪,“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针灸取穴,除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外,也取百会,合谷与风池以驱风散邪,配合闪罐在耳周局部闪罐[36],增强祛风散邪,疏通气血的功效。另外,“三阳五会”之百会配合“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之大椎[32],除了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等的功效,对于兼夹其他虚实之证也可以选用。对于表有外邪而兼里虚患者,可兼取三阴交,太溪,涌泉,并实施温和灸,联合口服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阳补火,解表散寒[33]。急性主观性耳鸣属外袭袭表型,除西药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外,可联用荆防败毒散加减[34],发散耳窍病邪之气,同时加用黄芪,当归补助气血;或属风热者,用银翘散加味,或小柴胡汤[35]。在外治法上,也有报道使用耳塞胶囊[36],用蔓荆子加味,取得一定的疗效。

2.2.5肝气郁滞 肝气郁结型耳鸣患者,常伴有情志不遂,情绪焦躁,抑郁等症状。此类型患者气机阻滞较重,有学者[37]认为普通针刺手法虽有作用,但疗效不佳,须以强刺激手法针刺百会,率谷,瘛脉听宫,听会等穴行泻法,使气机得以疏泄,肝气平和。对于病程短,耳部胀闷属气机郁滞者可以考虑耳部熏灸[38],通过导热管的热传导作用于耳,从而行气活血,开窍启闭。另外,情绪障碍和耳鸣的发生也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耳鸣患者易获得焦虑,而焦虑抑郁人群的耳鸣发病率较高。用药上,以疏肝解郁为主,用逍遥散进行加减并联合通气散[39],或用四逆散,小柴胡汤,柴芩连温胆汤合方加减,以升阳解郁,调和肝脾,清泄少阳[40]。在探讨患者耳鸣的症状及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的临床疗效,有学者[41]在西药艾司唑仑的基础上联合聪耳通窍汤及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2.3 虚证

2.3.1肝肾阴虚 传统中医学认为,虚证耳鸣多以肝肾亏虚多为常见,其耳鸣声绵绵尖细,夜间尤为明显,可伴有听力下降,腰膝酸软等症状。取穴上,除了以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疏通局部经络外,多配合太溪,三阴交滋阴补肾;或取悬钟髓会透三阴交[42],具有填精益髓,补益肝肾。有学者提出在以上穴位的基础上取健耳穴[43],在耳背部耳廓后中上方,耳甲艇后方隆起凹陷处进针1寸许,加强疗效;或在配合口服耳聋左慈丸的基础上,取健侧颞三针[44]以开清窍,使精气上输于耳;或取百会,四神聪与颞后线[45]捻转泻法复聪通脉,调和阴阳。在临床上,肝肾亏虚又往往夹杂口苦口干,失眠多梦等肝胆火旺等症状。有学者提出分两步论治[46],先行滋阴清热为主,再行补益肝肾,以达到内外兼顾。

2.3.2肾虚不荣 中医学对于耳鸣虚证的认识早有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脑为髓海,肾开窍于耳,受肾气肾精的濡养。肾阴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肾亏则髓海不足,脑转耳鸣。另外,久病必虚,亦多从肾虚亏损入手。治疗上,取足少阴原穴太溪,照海,肾俞,关元,三阴交[55],以滋肾阴,温肾阳;或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耳周穴位注射[47];耳窍行耳管灸以温促通,以温达补;或耳区的肾,肝,内外耳,内分泌,心,交感等区揿针埋针[48],累积与增加刺激量,强化治疗作用。也有报导以董氏奇穴之肾关穴补肾,驷马上,中,下穴治疗耳面疾病与局部之耳迷根[49];或常规针刺穴位联合脐内环穴[50],对肾虚型耳鸣具有一定的疗效。此外,针刺结合习服疗法[51]对不良条件反射进行训练,终止耳鸣与负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能消除耳鸣对患者生活的负面影响。用药上,对于单纯肾精亏虚型耳鸣患者多以六味地黄汤加减[52],而肾阳亏虚水泛用真武汤[53]。

2.3.3脾胃虚弱 耳鸣患者属脾胃虚弱者,多表现为疲劳后或久蹲突起症状加重,兼有倦怠乏力,食少腹胀,脉弱舌见齿痕等。取穴除了少阳经穴位,兼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健脾祛湿,中脘,气海补中调气[54];或兼辅以脾俞和胃俞[55]。另外,与腹部大横穴使用芒针下行透刺[56],可调理脾胃升清降浊,调和气血。在针刺基础上,多联合补中益气汤合方磁朱丸[57],或益气聪明汤加减[58],对清阳不升,不能上奉清窍所致耳鸣,具有良好的疗效。症状兼见气血亏虚者,用药当益气养血安神,而配合五音疗法[59],能改善气血不足,心神不宁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睡眠,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针刺症状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