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代可释文字构形解说

2019-02-12王蕴智

大学书法 2019年1期
关键词:构形古文字殷墟

⊙ 王蕴智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华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据我们的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万余片,另有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400多件。以这些甲骨、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我们知道,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的来源当缘承于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甲骨、金文在文字的使用上其实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整个殷墟时期所能见到的单字字目已多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00个。考虑到文字通假和同源分化的因素,商代文字与后世字书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字目有将近1600个[1],这样的数字也是相当可观的。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殷商文字符号本身就是艺术的,加上当时不同书写风格的情趣释放,极具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殷墟甲骨文所反映出来的早期汉字构形特征及其舒展写意的线条造型,处处体现着华夏先民的智慧和独到的审美思维,典型地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从书法学的角度来看,殷商文字的书写作风,也是中华书法文化传承、发展的渊源,曾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后世书体的嬗变,备受今人的关注。如今便有不少有识之士拈集殷商甲骨文字进行书法创作,这无疑是对我国传统书法奇葩的一种开拓创新。

由于时代久远,甲骨文毕竟是一种早已失去语言交际功能的文字载体。甲骨文及相关的古文字书法包括篆刻作品的临习与创作,都需要书家具备相应的古文字学知识。据我们所知,许多本专业以外的学人、高校学生和书家都有学习、利用甲骨文原始材料的初衷,但每每因其缺少专门指导,致使识字能力和相关的文化修养跟不上,或自学方法不当而走弯路,或是忽略了临习、释读原始材料的基本训练而事倍功半。再者就是广大的一般爱好者,也缺少对古文字书法的品评鉴赏能力。这些因素都十分影响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高品位,不能保证作品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读性,也制约了当前甲骨文书作的学术文化含量和审美取向。

经过前期的基础整理工作,笔者于1997年曾主持完成河南省的科研项目《甲骨文构形研究》一题,其中一部分内容刊发在2004年出版的《字学论集》里,该文稿后来一直作为郑州大学古文字专业研究生的一种教材而在校内试用。在往日所做《甲骨文字可释字形表》基础上,笔者曾整理出一套《商代文字可释字形总表》(以下简称《总表》)。《总表》统计了可以确释的殷墟甲骨文字形和少量可以补缺的周原甲骨文字头,也增添了部分可以补缺的商代金文字头。因本文稿所收字头皆见于后世字书,故姑且称之为“可释字”。根据我们对“可释字”的界定,本字表割舍了一些当时比较典型的常见字,如甲骨文“”“沚”“诸”字,还有习惯被隶定为“扶”()以及类似情况的一些字例,这些字形实际上与后世文字的联系缺少构形依据,不能准确对应,故暂且不收。为了照顾读者的用字需求,本表还收录了一部分在合体字中只充当偏旁部件的字头,如甲骨文字所从的“哀”,“漅”字所从的“巢”,商金文“阑”字所从的“柬”等,这些偏旁字在当时大致也应该是可以独立使用的,为了与一般字头有所区别,我们特在这些字头右上皆标一个△号为志。为了扩展读者的用字需求,本字表标注了240个与“可释字”有同源、同义孳乳、常用通假等特别关系的重文字头。本字表中凡括号内的字和加*的字皆为本表重出字头。其中括号中的字一般为后起字,它们与括号前一字都属于同义孳乳的关系(个别的则还可以再分成两个字);字头右上加*者主要是指与商代文字有联系的一部分通假字或同源分化字,其字头下皆说明参见字而不再列示古字形。至于同时期正处在分化之中而尚未彻底分化的字形,如月夕、小少、晶星、后司、史事等,其字头处则一般不标*,而是在原篆后再注明另见条。本表中不加“*”的字头为1333个(含商代金文字头35个,字头右上皆标○,另外也兼容了少量可以补缺的周原甲骨文字头20例(字头右上皆标◎),加上带*的重出字,总计罗列字头1578个。另外还有少量字形在结体上与后世文字完全相合,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一种巧合,如甲骨文“嬉”“娘”诸字即是。此姑且考虑构形因素的统一性,故一并予以收录,我们在他处的文字解说中再做具体说明。

今应贵刊之约,笔者按照《说文》十四卷次分别罗列字目,依次逐一对可以确释的商代文字进行系统说解。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在每一字头下隶定今字今音,标示古代声韵位置,再列示原篆字例,然后进行文字构形分析和字形演化条例的阐发,最后附列《说文》解说以供比照鉴别。

各字目下的原篆字形一般采用原拓片剪切的形式,个别不清晰的原拓以及周原甲骨字形或采用摹本的形式。周原甲骨以及金文字形置于殷墟各组类甲骨字形之后。甲骨的字形分类标注一般用简称。即组简为师、宾组简为宾、出组简为出、何组简为何、历组简为历、无名组简为无、黄组简为黄。非王卜辞中子组简为子,午组简为午,无名组简为非无,亚类简为亚,圆体类简为圆,劣体类简为劣,妇女类简为妇。过渡类型的名称如师宾间类简为师宾,师历间类简为师历,历组无名组间类简为历无,无名组黄组间类简为无黄等。

本稿所列商代甲金文字形主要来源于《甲骨文合集》(简称合)、《甲骨文合集补编》(简称补)、《殷虚文字乙编》(简称乙)、《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南)、《英国所藏甲骨集》(简称英)、《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简称怀)、《殷墟甲骨辑佚—安阳民间藏甲骨》(简称辑)、《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简称花)、《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简称上)、《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甲骨》(简称俄)、《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简称中南)、《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简称旅)、《殷周金文集成》(简称殷)、《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简称近)、《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简称近二)、《殷墟新出土青铜器》(简称殷新)、《保利藏金》(简称保)等著录资料。各入编字形下所标注的来源内容,一般包括著录简称及片号,如合10405、花409等。个别简称为花东、屯北、大司空、苗圃北的甲骨来源于《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的附录。周原甲骨不作简称,只标注原著录编号,如H11:1、FQ2等。金文字形下均标注来源,如“殷5377”表示《殷周金文集成》第5377号孝卣。

本卷解说字目为:一元天丕*吏*上帝旁下示豊(禮)禄*祥祉福*

一yī 【於悉切 影 质】

取一平画为字。古文字二、三、四皆取这种笔画的积累数。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文一。”

元yuán 【愚袁切 疑 元】

古文字上端为横笔者,后多在其上部再别加一短横,以调整美化字形。古文字中的装饰笔画是汉字书写、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利用一些简单的抽象符号,在文字构形中起丰满、点缀、均衡字形的作用。这类笔画不具任何表音或表义的成分,故可称之为“饰笔符号”。

天tiān 【他前切 透 真】

正面人形,突出头部,本义如“颠”(头顶)。后习将头部团块简约为短横,晚商金文作(殷1408),为后世天字所本。

古文字中原来的圆点或团块结构,后来多线化为横画。

丕*pī 【敷悲切 滂 之】

显大为丕,本与不字同源同形。晚周以后不字中下部追加点状区别符号,或再延长而写成横画,遂分化出丕字。参见卷十二不字。

吏*lì 【力置切 来 之】

古文字中,字从又即为从手(又为表右手的本字)。

上shàng 【时掌切 禅 阳】

初为短画在长画(或作上扬弧笔状)之上,上面的短横用来指示方位。晚周以后在下面一横笔的中部再羡加竖笔饰画,遂为隶、楷上字所本。

帝dì 【都计切 端 锡】

自商代甲骨文始,古文字的间架结构多具平衡对称的基本特征,字的结体正、反写无别。古文字中习惯将一些字形中间的横笔类化作形,以平衡、美饰文字结构。如帝、方、 、市、帚、录等字即是。

旁páng 【步光切 並 阳】

溥大曰旁。字从凡、从方,甲骨文或从凡省。周以后字形上部发生讹变,小篆讹为从上。

古文字中,一些合体的两个偏旁或都兼含有表音的因素,可以称为“双声字”。如旁、囏(艱)、翊、冒、舊、虖、差、静、句等字即是。

下xià 【胡雅切 匣 鱼】

初为短画在长画(或弧笔)之下,下面的短横用来指示方位。晚周以后习在上一横笔的下部羡加中竖为饰,遂为隶楷下字所本。

示shì 【神至切 船 脂】

就古文字造型而言,其取舍对象不论是人体、人体部件、动物乃至物象,往往采用纵向性的构形方式,从而与古汉字的书写习惯相默契。

豊(禮)lǐ 【灵启切 来 之】

禮仪字本作豊,从壴(鼓初文)从双玉会意,周以后累增示旁。战国以后俗从乙作礼,乙为声符。又见卷五豊字。

禄*lù 【卢谷切 来 屋】

古文字或借录为福禄字。卷七录字重见。

祥xiánɡ 【似羊切 邪 阳】

古文字或借羊为吉祥字,甲骨文或加示旁为祥。参见卷四羊字。

祉zhǐ 【敕里切 透 之】

字从示表义,从止表音,义同福。

福*fú 【方六切 帮 职】

初文如长颈盛酒器形,西周以后累加示旁。卜辞用作动词,表祈福之义。卷五畐字重见。

早期从示的字,其形旁示多为累增后加。

注释:

[1]参见拙作《商代文字可释字形的初步整理》,《中国文字》新廿五期(台湾),1999年12月;《商代文字可释字形的初步整理》(修订稿),《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又参见拙编《甲骨文可释字形总表》,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猜你喜欢

构形古文字殷墟
张素凤教授《古文字与语文教育》出版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汉字教学课程价值语感视角的考察与实现
生命意识在汉字构形中的显现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殷墟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