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中层干部担当作为新机制的思考和探索

2019-02-11梅国英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新机制构建

摘 要:建构系统的教育培养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干部鼓励激励、能上能下的机制是激励高校中层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文章皆在为新机制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构建;干部担当作为;新机制

中层干部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是高校党委的重要任务。对照新时代事业发展新要求,在高校干部队伍中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个别干部不愿担当、不能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精神懈怠,动力不足的;有能力不足,执行乏力的;有担当不够,勇气欠缺的;有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这些现象虽然是少部分,但却会在干部群众中产生极其不良影响,会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在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有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没有与时俱进,缺乏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有不注重新知识新政策的学习,政策理论储备不足,导致思想固步自封,方法因循守旧,缺乏担当作为的知识和能力;有缺乏“钉钉子精神”,不敢直面矛盾、迎难而上,缺少敢闯敢试的勇气、锐气 ;有存在好人主义,怕得罪人,怕测评得低分等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机制,鼓励干部放下心理包袱,敢于担当、踏实做事、有所作为。

一、建构系统的教育培养体系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途径

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结合干部自身特长,全面系统地设计教育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对党忠诚、能力出色、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运用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开展

理论学习活动,突出政治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教育,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加强党章学习培训、注重国情校情教育。提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理论功底。

(二)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培训。加强学习宪法法律和教育法律法规

引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能力。加强学习了解国家和区域发布的与本部门发展相关联的重大政策、重要规划,培养干部精准了解政策,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

(三)设置因材施教的培训课程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才能干部的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结合干部的职业规划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干部管理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化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且根据干部的个性化才能以及职业规划再增加相应的培训,帮助其挖掘潜能、增强实现其职业规划的能力。

二、建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风向标

高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历来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考核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考核模式简单机械则难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中层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从而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为干部担当作为明方向,可激励。

(一)考核原则要鲜明

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标准进行考核,自我评价、群众评议和领导评价相结合,考核过程公开透明。要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要坚持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加大对高校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鼓励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二)考核的指标要有导向性

考核的目的在于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争创实绩,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设置考核指标要有注重导向性:在政治上要求按照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務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业务上要注重分类评价,岗位与职责相匹配,权利与责任相挂钩,个人业绩与部门业绩相挂钩,进行综合评价;在责任的担当上要注重责权相对等,部门负责人的个人业绩要更多与部门业绩挂钩,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部门副职干部,既体现了部门负责人对部门业绩的好坏承担着主要责任,同时又体现了部门团队成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将个人的业绩与部门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考核的结果要加强运用

干部考核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因此要充分运用考核结果,要做到赏罚分明、优胜劣汰。考核结果必须要作为干部调整、任用、培养、奖惩等的重要依据;同样考核结果也要与奖励性绩效挂钩。考核结果要及时向被考核的干部进行反馈,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指出被考核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被考核者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对于考核结果在同类、同职级干部排名最后的,学校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要对其进行谈话提醒,督查其改进;若连续多次考核排名位靠后的,则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进行组织调整。

三、建构干部鼓励激励、能上能下的机制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对干部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在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中同样需要建立干部激励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将那些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淘汰出局,为那些愿作为、敢担当的干部消除顾虑、全身心投入干事创业中去。

(一)建立干部鼓励激励机制

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不仅要培养好,使用好,也要关心好。严管和厚爱同等重要。要建立系统合理的鼓励激励机制。可以从选拔重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激励和关心。对于干部尤其要加强精神上的关怀,干部长期承担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有些干部甚至会产生焦虑情绪,学校领导和组织部门要不定期地与干部谈心谈话,耐心倾听干部心声,在政策范围内为干部排忧解难;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将干部鼓励激励机制落实落细,真正能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精神上关怀,从而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二)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励干部不断奋发有为的有效举措,打破了传统的能上不能下的惯性,从而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干部能上能下主要依据个人政治表现、工作考核结果,师德、担当作为与全面从严治党履责表现和考察结果而定。干部退出机制包括调离岗位、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等。对于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制度程序办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关心帮助,做好思想工作,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加强跟踪了解、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新岗位上奋发有为、履职尽责。对于职务调整影响期满后,对因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如果工作需要且经考察符合干部任职条件的,同样可以按有关规定程序提拔任职。

(三)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容错纠错机制是鼓励广大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作为的制度保障,对在开拓创新中出于公心、不谋私利,没有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但出现无意过失的干部,建立容错机制,能够最有效地调动学校干部在教育管理工作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有效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积极作为,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干事创业中消除后顾之忧,营造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干部担当作为新机制,培养出一大批对党忠诚、敢于担当、 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 马彦涛.锻造新时代敢于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J].党政论坛,2019(8).

[2] 骆占阳,王存喜.以胜任力为特征的高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研究[J].才智,2017.

[3] 楊芸伊.干部考核视域下高校中层干部庸能怠业的行为逻辑与制度规制[J].高教论坛,2018(8).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 2013 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CDGZ2013006);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CCIT2013ZD001) “高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梅国英(1972- ),女,教育管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党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机制构建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重在建立新机制
浙江“三医联动”的药采新机制
新机制 新格局
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