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切割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

2019-02-11朱忠桥吕伯昌周卓琳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硅油裂孔玻璃体

刘 静,朱忠桥,吕伯昌,周卓琳

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广仁医院)眼科(西安 71000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一种眼底外科急症,随着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操作更为简单化,周边及裂孔周围玻璃体处理更为完全彻底,术眼术后炎症的反应更轻,手术并发症更少,且视功能恢复的更快,所以其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1-4]。由上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一般病程发展较快,需要及时的手术干预,以防止视网膜脱离范围累及黄斑区引起视力快速的下降。完全切除玻璃体并激光或冷冻视网膜裂孔后,需要在玻璃体腔填充适当的填充物,例如空气、长效气体或者硅油,通过术后合适的体位,利用填充物的表面张力和浮力,促进视网膜复位,视网膜裂孔粘连闭合[5-6]。

然而硅油填充术后不仅需要再手术取出硅油,而且可伴有多种并发症。而气体填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长效气体和过滤空气主要通过浮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顶压视网膜[7]。既往对于不需要硅油填充的RRD患者,多选择长效气体填充,但近几年来我国长效气体应用受限,且既往有研究表明,虽然过滤空气在眼内停留时间比长效气体短,顶压时间有限,但它对于上方裂孔的RRD患者能够起到顶压视网膜的作用[8]。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临床观察,以评估在没有长期填充的情况下,仅使用过滤空气进行填充的PPV术能否成功地修复RRD。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眼底外科组行27G PPV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手术治疗的RRD患者30例30眼,其中男12眼,女18眼,年龄35~65岁,平均(45.5±4.2)岁。右眼12眼,左眼18眼。视网膜脱离病史为3~20d,平均(15±3.2)d。29只眼为有晶体眼,1只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为18眼(60%)。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位于视网膜的上半部(9点-3点水平线以上)。视网膜裂孔的平均数目为1.6(1~5)个,多视网膜裂孔的比例为30%(9/30)。视网膜脱离范围平均为2(范围1~3)个象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C1级)患者的数量为10%(3/30)。手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在4周以内的原发性RRD患者。②裂孔位于9点-3点水平线以上。③裂孔偏后,裂孔处有血管骑跨或多个裂孔不在同一圆周,不适合行外路手术者。④全身情况稳定,能够配合手术,能够定期复查者。排除标准:①复发性RRD患者。②PVR C2级及C2级以上者。③巨大视网膜裂孔者。④伴有黄斑裂孔者。⑤术后无法定期随访观察者。⑥伴有严重的角膜混浊不适合行玻璃体手术、伴有眼部炎症反应者、有全身严重疾病者。

2 研究方法

2.1 检查项目:术前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检查、三面镜检查、间接镜眼底检查(记录裂孔的数量、位置、裂孔的形态、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是否伴有黄斑脱离、以及PVR分级的评估),B超,OCT,晶体度数测量等。

2.2 手术操作: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外科医生完成。采用27G标准三通道PPV术。使用Constellation玻璃体切割仪,全视网膜镜下充分切除中央及周边玻璃体,曲安奈德辅助完成玻璃体后脱离,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助手顶压切除周边玻璃体,完全解除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变性区周围的玻璃体牵拉。重水辅助视网膜复位后,在裂孔周围行视网膜激光,然后行气-液交换,尽量用笛针完全的吸除视网膜表面液体,然后拔出穿刺套管,检查穿刺口处是否漏气,若指测眼压正常,则手术结束,若穿刺口处漏气,则用8-0可吸收线缝合穿刺口,并补充注气,至眼压正常。患者术后均采取俯卧位3~5d。患者如果晶体混浊,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PPV术。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非甾体抗炎滴眼液滴术眼2周。

2.3 患者随访: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玻璃体腔气体吸收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将国际标准视力表测的小数视力转化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 MAR)视力,采用术眼的手术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术眼术前及术后BCVA(Log MAR)和眼压的总体差异比较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间的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最佳矫正视力变化 术眼的术前平均BCVA(Log MAR)为1.10±0.40,术后1周平均BCVA(Log MAR)为0.70±0.92,术后1月平均BCVA(Log MAR)为0.60±0.31,术后3月平均BCVA(Log MAR)为0.55±0.30,术后6月平均BCVA(Log MAR)为0.60±0.30,手术前后术眼平均BCVA(Log MAR)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2,P<0.01),术后1周、1月、3月、6月 BCVA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伴有黄斑脱离的患者的术后BCVA在所有时间点均高于伴有黄斑脱离的患者(图1)。

2 眼压变化 术眼的术前平均眼压为(11.2±3.6)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20.3±2.3)mmHg,术后1月平均眼压为(17.3±2.3)mmHg,术后3月平均眼压为(15.6±2.4)mmHg,术后6月平均眼压为(16.4±3.2)mmHg,手术前后术眼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2,P<0.01),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有2眼眼压高,分别为33.4mmHg和36.2mmHg,给予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恢复正常。

3 玻璃体腔气体吸收情况、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的情况 术后散大瞳孔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玻璃体腔气体吸收情况,在第1天,玻璃体腔内的气泡平均大小为60%(40%~80%),气体完全吸收平均时间为(10.7±3.6)d。术眼术后一次性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者30眼,占100%,在随访期间,有1眼在术后3月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术中发现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清除裂孔周围残留玻璃体,重水辅助激光封闭裂孔,并填充硅油,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在术后3月,有2眼晶体发展为核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除此以外,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讨 论

27G PPV创口小,并能尽可能的解除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变性区周围的玻璃体牵拉,被许多眼底外科医生所采用,特别是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与巩膜扣带术相比,能够更为全面的发现周边视网膜的小裂孔,并且对术后眼球屈光度的改变较小[9]。然而,这项技术要求辅助眼内填充物,利用填充物的表面张力和浮力,在裂孔形成充分的粘连之前,对视网膜产生顶压作用,促进视网膜复位。通常硅油、长效气体和过滤空气均可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

硅油填充虽然能够较长时间的顶压视网膜,但同时由于PPV联合眼内填充术后大部分需要患者保持俯卧位,所以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体位要求时间也就相对的长,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并且视网膜复位后硅油必需二次手术取出。虽然与气体相比,硅油不会引起视觉障碍,但是会引起眼球屈光度的改变。此外硅油长期存留会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10-11]。

长效气体填充虽然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是在气体吸收前会产生视觉障碍。同时,长效气体在海拔升高的情况下会迅速膨胀,眼压急剧升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甚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对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所以填充长效气体的患者,在气体吸收前不能乘坐飞机或到达高海拔地区。除此以外,长效气体较过滤空气吸收时间长,发生气性白内障的几率也较大,术后体位要求的时间也较过滤空气填充时间长[12]。

有研究表明,在PPV术后24h内,视网膜裂孔可以产生完全的粘连[13],这也为过滤空气填充提供了依据。27G PPV手术尽可能的解除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变性区周围的玻璃体牵拉,辅助使用激光作用于视网膜裂孔的边缘,便于空气填充后形成裂孔的永久闭合。本研究中,在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变性区周围均行视网膜激光,术后1月的视网膜复位率是100%,术后3月有1眼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96%。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PPV手术,在行视网膜裂孔激光之前,应尽可能的完全切除周边的玻璃体,解除牵拉,但在这例3个月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时,发现在玻璃体基底部附近形成了新的裂孔,此处残留了部分玻璃体。残留玻璃体的收缩可能会导致新的裂孔的产生,或者原裂孔的再次开放。

本研究中,有2眼在术后3月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分析原因,一个因素是接近玻璃体基底部的玻璃体切割,可以加速白内障的发展[14];另一个因素是年龄,这两例患者均超过50岁,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在PPV术后白内障发生率明显提高[15-16],而对于年轻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风险明显减少。有3例患者术前存在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PPV术,联合手术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或术后炎症反应加重。事实上,所有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都较轻,这与27G微创玻璃体手术和裂孔周围最小范围的激光有关[17-18]。对于伴有黄斑脱离或不伴有黄斑脱离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的趋势。不同患者眼内空气吸收的时间不同,但在术后14d内,所有患者的眼内空气都已完全吸收。

通过我们的观察,对于27G PPV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治疗RRD,需要严格的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视网膜活动度良好、PVR C1级以下(包括C1级)、裂孔位于上方且无法行外路手术者,无黄斑裂孔、巨大裂孔等病例。术中尽量充分清除周边玻璃体,减轻术后PVR的发生,详细检查,不遗漏裂孔,充分处理裂孔及视网膜变性区周围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裂孔的牵拉,确保裂孔及变性区周围激光处理。在这些基础上,本研究结果显示,27G PPV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术治疗RRD具有术后复位率高,提高术后视力,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化,术后俯卧位时间短、术后视功能早期恢复等优势,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硅油裂孔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硅油“谋杀”发际线?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硅油及钛白粉在聚丙烯膨胀阻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