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C技术辅助经口手术治疗口咽癌的临床效果

2019-02-11韦干观苏雪萍赵新星唐正一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舌根刀头经口

韦干观,苏雪萍,赵新星,唐正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南宁 530021

口咽癌是指发生于软腭至会厌上缘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扁桃体癌占比较大,其发病率较低,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群体,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咽部异物感或轻微不适感,容易被忽略,中后期病症会发展为咽部严重不适、咽痛以及进食困难等,如不加以治疗,会对患者的言语及进食功能造成不良影响[1]。临床上,口咽癌患者通常于中晚期确诊,肿瘤细胞多有扩散,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经口激光手术是一种常用疗法,其在保留患者口咽部功能的基础上,切除病变组织,以达到缓解病情发展的目的[3]。等离子射频(RFC)技术是应用于软组织切割的新型设备,其与传统激光相比,具有温度低、热损伤小等优势,为了提高经口手术的治疗效果,采用RFC技术辅助具有很大的可行性[4]。该文以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口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RFC技术辅助经口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收治的口咽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口咽癌,且无前期治疗史。在该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31~73岁,平均年龄为(56.82±8.67)岁;其中扁桃体癌 38例,舌根癌 12例;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28例,中等分化鳞状细胞癌19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根据AGCC病理分期指南,扁桃体癌的临床分期为T1N0M016例、T2N0M010例、T2N1M04例、T2N2M04例,舌根癌的临床分期为 T1N0M07例、T2N0M05例、T2N1M02例、T2N2M02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皆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化疗药物过敏、手术禁忌证、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依从性较差、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手术加术后放疗综合性治疗方法,详细治疗方案如下。

化疗:化疗前30 min肌注20 mg苯海拉明(国药准字H15021449),然后静脉注射135 mg/m2紫杉醇(国药准字H20043045)和 80 mg/m2顺铂(国药准字 H20056422),口服10mg醋酸地塞米松 (国药准字H51020647),21 d为1个周期,总共化疗2个周期。

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根据CT、MRI扫描定位原发灶照射野和颈部淋巴结区照射野,200 cGy/次,5次/周,其总剂量为 5.5~6.6 Gy,手术后放疗间隔时间 21~28 d。

手术器械:经口手术是采用30°STORZ内镜和CO2激光机进行操作;RFC操作是采用MC403型号的刀头。

手术操作:患者取全麻,首先通过F-K开口器或磨牙开口器将患者口咽部肿瘤充分显露出来,然后明确肿瘤范围,在肿瘤周围10 mm范围内保留安全界,然后作手术切口,保障将其边界能够切除,如有必要,可以先使用CO2激光分离肿瘤组织后再使用RFC刀头切除,使RFC刀头沿肿瘤周围进行分离,将其肿瘤完全切除;针对较大的肿瘤,可以将肿瘤分块进行切除然后使用等离子对切除后的创面进行止血。在术中,对于病变范围较为广泛的患者,将肿瘤切缘进行术中冷冻检测,如果为阳性则继续扩大切除,直至切缘为阴性。

对于扁桃体癌患者,其病变部位暴露方法与单纯扁桃体切除术相同,采用F-K开口器保留病变部位,如果肿瘤局限于包膜中,将等离子刀头沿扁桃体被膜进行消融切除;如果肿瘤突破包膜,扩散到周围组织,结合其病变范围,将患者咽缩肌、舌根组织以及软腭肌肉进行部分切除,在此过程中,要结扎知名血管止血。对于侵犯软腭患者,由于肿瘤具有多灶性,其切除深度可至软腭全层,适当扩大切除范围,以保证切除边缘为阴性。对于舌根癌患者,采用磨牙开口器暴露病变部位,将舌体拉出,使根部暴露,如果肿瘤未过中线,行半舌切除术,使用7号线将舌头两侧缝合,牵拉舌体至口腔外,通过等离子刀头在正中位置切开舌体,根据肿瘤侵犯程度,在舌外肌浅层切除口底结构,在此过程中,对舌动脉的处理十分重要。对于口底癌患者,采用磨牙开口器充分显示口腔,采用1号线向上牵拉舌体,暴露口底后,明确肿瘤范围,如果口底肿瘤较大,可将部分舌下腺、口底肌肉、齿龈粘膜等部位切除,保证切缘为阴性。除此之外,在扁桃体癌、舌根癌患者中,如果患者病灶较大,缺损范围大,术后需实施转瓣修复;且大多扁桃体癌或舌根癌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实施择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1.3 观察指标

统计该组口咽癌患者1~3年生存率、口咽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数据。

口咽功能[5]:主要包含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其中吞咽功能有1~3级,1级表示只能进流食,2级表示进半流食,3级表示可使用普通食物;言语功能分为1~3级,1级为言语让人不懂,2级为能听懂,3级为十分清楚。即:分数越高患者的口咽功能越好。

2 结果

2.1 术后生存率

对该组50例患者进行随访,1年生存率为94.00%(47例),2年生存率为86.00%(43例),3年生存率为 72.00%(36 例)。

2.2 口咽功能

在吞咽功能上,该组患者1级有4例(8.00%),2级37例(74.00%),3级 9例(18.00%);在言语功能上,1级有 5例(10.00%),2级有 38例(76.00%),3级有 7例(14.00%)。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该组患者术后,有2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局部感染11例,肺炎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5例,口内外涎瘘7例,呼吸困难1例,误咽1例,总发生率为58.00%。患者经过抗生素服用、局部换药等措施,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治愈。

3 讨论

口咽癌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前期无明显症状,通常于中晚期诊出,只能采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病情发展。经口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能够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病变部位的功能,以改善患者预后[6]。在常规经口手术中,采用电刀或激光刀进行切割病变组织,手术范围和手术创伤较大,需要将患者下颌骨劈开,然后切除病灶及其周围阻滞,其手术操作较为繁琐,在病变范围较小、易于切除的口咽癌症状中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症状较为复杂的患者,其操作难度大,易对病变周围组织造成损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术后恢复,对其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也具有不良影响[7]。为了提高口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优化经口治疗术的临床操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等离子射频(RFC)是一种集切割、止血、分离、冲洗等功能为一体的技术,能够给手术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且其温度较低,能够减少手术的热损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8]。针对口咽癌患者的手术操作特征,将RFC技术应用于经口手术中,由于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在手术中,对病变组织进行分裂切割后,能够快速止血,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还利用其自身冲洗、消融等功能,将切割病变组织后刀头上沾染的病变组织杀死并冲洗掉,以免感染下一步操作中的正常组织,以免发生术中感染[9]。除此之外,RFC技术温度低,通常为40~70℃,与电刀和激光相比,RFC刀头能够有效降低病变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热损伤,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口咽癌患者行经口手术保留器官功能的基础上,使用RFC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的口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在该研究中,对50例口咽癌患者实施经口手术,其能够有效切除肿瘤组织;采用RFC技术进行辅助,针对不同病变部位对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暴露方法,然后采用RFC刀头进行肿瘤组织切除,其中RFC刀头具有消融、切割、分离、止血、冲洗等功效,不仅大大降低了经口手术的操作难度,还能减小对患者病变周围组织的伤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该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00%,通过抗生素及局部用药等处理措施均有所缓解;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2级以上者(包含2级)为74.00%,18.00%,76.00%,14.00%患者1年生存率为94.00%,2年生存率为86.00%,3年生存率为72.00%,说明RFC技术辅助经口手术在口咽癌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该研究结果与赵欣等人[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患者3年生存率为77.9%,该研究3年生存率为72.00%,二者差异无显著性;且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有所恢复。

综上所述,RFC技术辅助经口手术治疗口咽癌患者能够在保障其生存率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口咽部的言语功能和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另一方面,术后患者并发症状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小,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在口咽癌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舌根刀头经口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采煤机镐形截齿仿真受力强度分析
反复复发的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诊治分析
Rolling Sharp 安全性能极高的手工刀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川剧《打神告庙》的祭祀语言——兼释“打牙祭”和“刀头”
全舌全喉切除治疗晚期舌根癌3例
所谓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