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场面调度对角色的塑造

2019-02-11黄天池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弗雷迪视线保罗

黄天池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电影一直是直观表达创作者内心思想的一种好方法,现如今的影视作品也是数量繁多,随着观影者数量的增长,对电影本身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便是高质量的代表。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可以从许多方面着手考虑,对角色的塑造便是其中的一种,《波西米亚狂想曲》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场面调度帮助观众理解角色,使角色的塑造深入人心。

一、对话场景中角色调度的视线设计

本片作为皇后乐队的传记电影,片中拥有大量的多人对话以及特殊的双人对话,影片中特殊的对话镜头展现了特殊的情绪变化,这归功于影片优秀的演员调度和视线变化,视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该影片就充分利用了这些对话镜头,将角色的视线和动态有机结合,为大家更好地塑造了人物角色,让其更加丰满。

影片中有一段男主角弗雷迪与女友玛丽分手之后隔着窗户打电话的镜头,弗雷迪叫玛丽来到窗户边并且通过台灯的闪烁进行交流,通过二人的台词观众不难体会到此时二人的心情发生了改变,弗雷迪在通话过程中始终都是抬着头看着画面右上方的玛丽的窗户,而玛丽在弗雷迪让她拿起酒杯后就不再看向画面的左下方了。这时配合玛丽欺骗弗雷迪的话语,镜头展示出了玛丽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将弗雷迪看作人生中的重要一环,而弗雷迪却依旧注视着玛丽,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二人视线的改变带来的就是心理活动的变化。

在这部电影一开始弗雷迪还没有改变性取向时,他与玛丽的目光对视次数众多,观众不难理解这个时期的二人是有着许多超过爱情的交流的,在影片中段弗雷迪发现自己性取向特殊的时候,他在与玛丽对话时往往不会看向玛丽,在二人分手的镜头中,弗雷迪也是一直逃避玛丽的视线。当弗雷迪说出实情后,他的目光转向了玛丽,此时他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玛丽却将目光抽走,转身离开,这条好不容易连接起来的视线又一次断开了,这一次视线的变化也预示着二人的关系已经从密不可分的伴侣变得难以接受彼此了。

弗雷迪和他的经纪人保罗在车上吵架之后,他们二人有了一段真挚的对话,这时的弗雷迪从看向窗外到看向保罗,他选择连接这条视线是希望从保罗的话语中得到他期待的真诚的回答,但弗雷迪不等保罗回答便转头看向窗外,暗示弗雷迪心中已有了明确的答案却因二人亲密的关系不便追究,保罗在之后的一段话中,时而看向弗雷迪时而不看向他,目光闪烁可以说明他面对弗雷迪的心虚,视线变化不定则暗示两人的关系起伏不定,并不稳固。不同于与玛丽的视线变化的平稳,弗雷迪和保罗全片的视线都是在起伏不定地变化着,也预示了最终弗雷迪和保罗不愉快的结局。

二、光影色调对角色情感(情绪)的渲染

任何一部优秀的影片都需要在光影色调上做些许特殊的处理,《波西米亚狂想曲》也不例外,作为一部音乐传记类电影,这部影片本身就需要许多光线和色调的变化来进行处理,其中需要展示角色情感或情绪的片段都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特殊的光影色调。

在弗雷迪向玛丽坦白出柜后,玛丽从一片温暖的光源中走出,来到窗边,窗外是一层淡淡的蓝光,这里光的用法暗示了玛丽的心理变化,而此时弗雷迪坐在沙发上,此时弗雷迪因为刚刚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他内心是轻松的,因此导演安排弗雷迪坐在沙发的暖光里,与玛丽脸上蓝色的光形成对比,这时的蓝色并不仅仅代表玛丽心中的悲伤和忧郁,更表示了她此时内心中的冰冷绝望,配合之前的台词观众们不难发现玛丽早就看出了弗雷迪的蹊跷,这道蓝光便可表现玛丽的平静。之后弗雷迪也从沙发上的暖光中走入冷光中,则是他对玛丽将要离开他这件事实的担心,所以看似演员走动产生的光线巧合其实也是导演精心设计的。

当弗雷迪和乐队队友在争执中写出了歌曲后,弗雷迪在保罗的带领下出入了一些特殊场所,这时打在弗雷迪身上的光线是特殊的、少见的强光,这种自头顶打下的闪烁光源在当时暗示了弗雷迪内心虽不安却对新鲜事物有所期待,同时他明知此事的错误及危险但仍难以抵御其中的诱惑。行进过程中有一些镜头只有弗雷迪的剪影,光源来自弗雷迪的正后方或正前方,周围的人群在光线中舞动着,弗雷迪则是默默地向前走,这更好地暗示了弗雷迪此时忐忑不安、不知所措的特殊心境。当弗雷迪走进房屋深处的时候,他内心为数不多的理智被激情所占据,此时打在弗雷迪脸上的光线就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激动以及情绪上的热烈,与之前的闪烁不同,这时只有红色的环境光,光线就成为了弗雷迪内心完全沦陷的最好证明。

弗雷迪在片中有一段情绪的低谷,就是在得知自己感染了HIV之后,他从医院的昏暗通道中走出,这组镜头所要渲染的情绪就是伤感的,因此导演特意在其中的色彩选择上运用了让人相当不适的昏黄色,使整个画面显得很脏乱。弗雷迪的心情也在这时很好地体现出来:焦虑、不知所措,他以一个单独的角色出现在这个场景中突出了他的憔悴和无助,这种伤感直到另一名憔悴的患者出现并尝试与弗雷迪互动才结束。二人互动时弗雷迪发现自己并不是绝对孤独的,他需要正视自己的生活,所以弗雷迪的面部上有了光线,这是一道从窗户外打进来的阳光,正是这道阳光暗示了弗雷迪心中决定重新开始的信念。在这之后弗雷迪推开医院的门走了出去,门外是阳光明媚的场景,虽看不到任何细节但依旧可以温暖人心,从昏暗到出现一缕阳光再到充满温暖的阳光,这正是在光线设计下弗雷迪心境变化的表现。

影片最后的现场演唱会上,弗雷迪奏唱了经典的《we are the champion》,他先是边演奏钢琴边歌唱,之后走到舞台上和观众一起互动,通过镜头组接观众不难发现舞台上原本是没有任何蓝紫色光源的,而弗雷迪弹奏钢琴时却从舞台后方打来一道蓝紫色的光,这道光正好映在弗雷迪的脸上,形成了明暗对比的同时也做到了冷暖对比。这个镜头是事先设计好的,配合歌曲前半段歌词表达了弗雷迪认为自己前半生是孤独且阴沉的,导演以这样的光帮助弗雷迪否定自己前半生的错误,所以弗雷迪在一个大环境中拥有唯一的蓝色补光。随着歌曲走向高潮弗雷迪也走出了蓝色补光,这是他决心用自己剩余的生命去战胜心中的忧郁和孤独、迈向自己的新生活的映射。

三、构图设计对角色情绪的表现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中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导演精心考量后的产物。特殊的镜头拥有特殊的构图,该影片却选择在小细节上展示真功夫,注重构图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作为最基础的影视语言,优秀的构图设计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在所处环境中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活动,是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部影片就很好地在构图时运用对景别的理解表达了角色的情绪。

在弗雷迪和乐队分手时,保罗坐在座位上一直没有说话,却有一个保罗和弗雷迪都入镜的中近景镜头,前景的弗雷迪此时是虚焦并和乐队其他成员争执的,这样的构图十分难看并且完全可以在镜头中只出现保罗的,但导演在设计镜头的时候放进了已经虚焦的弗雷迪,主要的目的在于此时如果只给保罗的反应镜头会让观众在本身就讨厌保罗的前提下对他更加反感,从而让观众忘记了弗雷迪自己需要对这次争执负主要责任,同时在此前已经有了许多弗雷迪的反应镜头,直接加入保罗的反应镜头会让整个争执的过程显得既沉闷又不激烈,保罗一个人在激烈的对话中独坐在角落,面前的弗雷迪和他在动态上形成对比,导演希望让大家将注意力放在乐队成员身上的同时也不忽略保罗对此事的影响。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个镜头实际上是精心设计后的绝妙配合。

弗雷迪在片中跟自己的乐队重归于好时,弗雷迪和经纪人有一段对话,经纪人坐在桌子后面,这个镜头是以中近景拍摄的,而弗雷迪这时在近景和特写中来回替换景别,经纪人的景别没有过任何变化,他深知乐队和弗雷迪一定会和好,所以处在中近景位置,既没有小景别的忐忑也没有大景别的茫然,他以平静的心态把控着全局,拍摄角度也是正面直接拍摄的,此时的经纪人就是与弗雷迪形成鲜明对比的存在,弗雷迪作为电影的主角,却被仰角拍摄了一段近景镜头,相较之前的镜头不难看出弗雷迪此时的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与乐队成员见面后将会如何,所以他在近景中展现自己的焦虑。拍摄弗雷迪景别时的闪烁说明景别设计在构图设计过程中拥有的表现情感的作用。

在弗雷迪和保罗最后分手的时候,二人在大雨中进行了一段双人对话,保罗听到弗雷迪说想要分手时,他在镜头中的占比不断的变大,弗雷迪也是如此。往往景别缩小暗示着人物关系的精进,但此时二人的关系濒临破裂,两人景别的变化是气氛变得激烈的证明,某种程度上他们更了解对方了,但也正是这种了解,让弗雷迪了解到保罗对他并不关心,所以二人景别的不断缩小其实是相当有意义的。此时弗雷迪处在画面的左侧,目光看向左侧,身后是一大片空档,保罗在另一个镜头里的画面的右侧,看向画面左侧,这种处理在使影视规律成立的基础之上,向观众表达了二人的空间关系,这时弗雷迪是完全暴露在雨中,身后的空挡喻示自己混乱并叛逆的过去,这个过去的位置在镜头里正好是保罗所占据的,保罗身前的空间却是弗雷迪,观众也可以接收到保罗指望弗雷迪的信息,他将弗雷迪视作自己的摇钱树,结合前后剧情,这里的构图就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弗雷迪失望的内心。

从任何角度分析《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影片,都不会认为它不出色,而在场面调度方面,导演将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和情感塑造得相当到位,这也说明了除情节外,演员调度、光影色调和镜头构图都是直接影响影片质量的关键因素。影视创作者们未来在创作影片时也应当运用这些演员调度,将角色的情绪和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弗雷迪视线保罗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那座山
一台废旧电脑,改写他一生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一片叶子落下来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当代视线
视线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