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新思考

2019-02-10张世凭姜自莲何若雪祁萌王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园孵化器入园

张世凭 姜自莲 何若雪 祁萌 王艳

[摘           要]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型孵化器,承担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服务地方等多重功能,是地方本科高校体现“地方性”办学定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功能的重要抓手。以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为例,从科技型孵化器功能、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科技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紧扣“大学”“孵化”和“服务”三个关键,立足地方高校实际,做好科技园的内涵建设,提升科技园服务人才培养的能力水平。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科技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54-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型孵化器和高校科技创新链的重要环节,兼有孵化器和科技平台双重属性,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在科技园建设运行过程中,以地方高校兴办为主的省级大学科技园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拟以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为例,进行剖析和思考。

一、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简介

(一)背景

成都工业学院的前身成都职业学校始建于1913年,历经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隶属于原电子工业部,1987年划归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立成都工业学院。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开展面向应用的科研。2014年即开始启动科技园建设,2016年10月通过省科技厅、教育厅审核认定成为四川省第7家省级大学科技园。

(二)现状

学校大学科技园由校内主园区和校外菁蓉园区组成,使用面积1.2万余平方米,其中孵化场地约0.4万平方米。2016年以来,科技园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围绕电子信息、无人机、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先后汇聚了60余家师生创办、领办的初创企业,吸纳就业300余人次,接受学生实习实训3200余人,承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实现销售1500余万元,基本实现了科技园的三年建设目标。2019年顺利通过中期复核评估。

(三)管理体制

学校设立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协调校内行政资源,指导科技园公司业务工作;由资产公司全资组建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科技园的运营平台公司,负责科技园日常运营管理并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科技园的运行经费主要由学校的专项费用和公司收取的管理服务费以及开展培训等获得的收入构成。

二、四川地方高校科技园现状概述

截至目前,四川12家省级科技园共有场地33.4万平米,其中孵化用场地22万平方米;累计入住企业1160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4.64亿元,利税0.96亿元,吸纳就业11230人次。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简析

(一)作为科技型孵化器,对企业的孵化指导作用不够充分

1.高质量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以我校为例,科技园有在册创业导师35名,主要由校内有关创业课程教师、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和企業负责人三类构成,其中有企业实战经验的人数占比仅为1/3左右。还有是有效指导不够。目前开展的创业指导活动,大多局限于原则性、宏观层面的辅导,由于时间精力和激励机制等原因,导师缺乏对指导对象的长期关注,影响了指导效果。

2.发现和发掘高质量初创团队和企业的能力不足。从现状来看,省属科技园发现和发掘优质初创团队和企业的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形式单一。主要通过“公告—报名—路演—遴选”流程选择入园企业,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选拔。二是培育不足。一般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中都布局有创业苗圃性质的前置孵化机构,由于分工等原因,科技园对在创业苗圃中进行孵化的团队关注度不够,能成长为创业企业的可选项目数量偏少、质量偏低,不能为科技园遴选高质量入园企业提供足够保障。以我校为例,在入住的60多家企业中,从创业苗圃中孵化项目不足10个,其他省属科技园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

3.孵化器的投融资能力不足。高校科技园运营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学校资产公司全资组建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一般在100~500万元之间,吸引专业投融资机构的能力先天不足。每个科技园均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管理办法》组建了风险投资基金,但在实际运行中,囿于国资管理有关制度和风险控制等因素,一般都未对入园企业和团队进行规模化、制度性投资。省属12家科技园中,仅有4家使用基金对入园项目进行了小额度投资。

(二)作为学校科技创新链的主要环节,在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不够理想

1.能提供的高价值增值服务不足。科技园除了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等物理空间外,主要作用应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便利等商务服务和创业指导、投融资等高价值的增值服务方面。从地方高校科技园的实践来看,基本具备提供场地和工商税务便利的基础服务能力,但创业指导和投融资等服务能力偏弱。12家省级大学科技园的600多家入园企业中,仅有5%左右享受了投融资服务。

2.相关政策不配套。一是与校内职称评聘、科研考核和干部管理等制度不配套。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到科技园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在评职称和科研考核时主要还是考核论文数量、项目级别等指标,未将创办企业取得的成果转化收益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对校内干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还有一定的限制性措施。二是与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政策不配套。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各地陆续出台对科技型初创企业以及科技型孵化器的支持性政策,但地方高校举办的科技园在享受相关政策时还存在一定障碍。从而导致校内部分优质成果资源流向社会孵化器,未能在大学科技园实现落地转化。

(三)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对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不够显著

1.未能积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主渠道。包括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国、省两级大学科技园都面临一个尴尬的定位,即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中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在多数高校,科技园仅被作为高校产业的一部分,一般由资产公司代表学校进行管理,并按照经营性公司定位对科技园公司有盈利性要求,基本没有发掘或重视科技园对学校科研、学科建设的作用。遗憾的是在2016年开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建设中,大多数科技园未能及时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到学校双创教育顶层设计中,未能在学校主渠道工作中占据一席之地,凸显大学科技园的“大学”特质。

2.未能积极开发科技园企业资源,提供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双创实践岗位。科技园是一个真实的企业园区,有真实的商业环境,可以为有创新创业潜质的优秀学生提供创新精神培育、创业项目孵化和自主创业实践等全过程训练,也可以为大量普通学生提供在真实企业的创业实践和创新精神培育。以我校为例,3年来科技园入园企业累计提供了60余个创业实践岗位,接纳了200多人次的创业实践。但与学校双创教育对创业实践岗位的旺盛需求相比,科技园未能积极挖掘入园企业可提供的实践岗位,也未对实践岗位进行有效整合和教学开发,影响了科技园对人才培养支撑作用的发挥。

3.未能积极整合校内外创新资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力度不够。大学科技园是校内“微创空间—创业苗圃—科技园”三级创新创业链中的顶端环节,可以发挥引领作用,向下整合校内创新资源,形成“从创新精神培养、到创业意识培育、再到创业实践”的三层次双创实践平台。在完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体现科技园在学校主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走进学校工作的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科技园眼光仅局限于园区内部企业,未能站在更宏观的高度,发挥科技园的旗帜和引领作用,整合校内外创新资源,提升对双创教育的支撑度。

四、解决的思路与措施

(一)紧扣“大学”厘清科技园的发展定位

大学科技园的首要属性是“大学”,应为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提供支撑,这是科技园与社会孵化器的本质区别,也是思考科技园发展定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必须依托大学的科技成果和创新团队,离开大学的创新资源支撑,科技园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大学科技园首先要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的定位身份,积极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以双创教育为切入点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实践教育主阵地作用。其次,科技园要加强与科技处、科研团队、学科带头人的联系,主动延伸工作,将入园企业的培育前置到科研成果形成阶段,在学校科研工作体系中牢牢占据成果转化主渠道位置,引领和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台阶。

(二)紧扣“孵化”提高科技园的建设水平

紧扣“孵化”提升服务水平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科技成果的关注和筛选,注意发现具有转化潜质的优质成果苗子,为科技园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二是加强科技园软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强化创业指导、投融资等高价值孵化能力建设,为初创企业渡过生存的瓶颈期提供帮助。三是要加强与产业园区的联系,为孵化成功的毕业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做好“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孵化后服务。

(三)紧扣“服务”提升科技园的造血功能

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初期,一般依靠学校专项建设经费和财政运营补贴维持日常运营,但立足长远发展来看,科技园必须要有一定的造血功能。科技园的营收造血功能应该紧扣“服务”来实现。一是开展场地租赁、工商税务代理等一般性服务;二是利用科技园運营公司资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服务;三是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尤其要注重在企业初创成长期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共同成长,实现投资收益。

五、结语

对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科技园建设是一个新任务,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大学和科技园两个主体紧密配合,结合校本实际,紧扣“大学”“孵化”和“服务”三个关键,加强科技园内涵建设,提升科技园建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宇,国家大学科技园结构性优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30-133.

[2]刘志兵,阮锦强,刘广.基于大学科技园平台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2):113-11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科技园孵化器入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孵化器清场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天蓝蓝,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