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红色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深度开发策略

2019-02-10彭泉滔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存在问题

彭泉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152-02

摘 要 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项目的热潮,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产物,开发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已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在四川当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例如对于红旅的基础配置不足、资源整合的线路规划力度较弱、景点解说的专业能力不足、旅游形式较为陈旧等问题也相伴而生。基于此点,本文就目前红色旅游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提出相关的思路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存在问题 深度开发 策略应对

红色旅游主要指的是以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等为参观景点,利用纪念品来承载其中的革命精神内涵,组织游客进行景点的参观与学习。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精神、旅游文化宣扬等融入其中,是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红色精神的新兴手段。从地域范围上来看,重点在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路,尤其以长征线路为主。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无论从红军伟人故乡的角度-朱德、邓小平、陈毅、罗瑞卿等,还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根据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松理茂”赤区;无论从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时间最长的地区的角度还是从12万余人参加红军的人数而言,从红军长征中五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到先后发生的在阿坝州的土门战役、包座战役,在雅安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甘孜州泸定铁索桥、四渡赤水、凉山州彝海结盟、会理皎平渡等战役及遗址,四川的红色资源尤其丰富。

一、红色旅游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革命景点的趋同化现象严重

四川红色旅游的资源尽管非常丰富,但是红色资源的开发却缺少特色。要么各类地区的革命景点内容大同小异,趋同化的现象严重,要么少数几个景点过度商业开发却失去了红色精神本身的特质,难以吸引旅客慕名而来或口碑宣传带来的增量,这也是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破题的课题之一。

就当前大部分的革命景点而言,因为被赋予了革命红色精神的内涵后,才拥有了现如今的精神感召力,而正是这种精神感召力才铸就了今日的红色旅游文化。比如四川的红原县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当地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和技术条件缺乏很明显,但其所渲染的红色文化氛围的浓度不足,其景点的介绍也仅仅局限于一块金属的牌子,完全不能将革命纪念地的纪念意义体现出来,显得较为单调。

(二)红旅开发的区域协调不稳定

红色旅游景点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经坎坷与磨难,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与精神。在革命斗争的年代,革命中心辗转反侧,同一根据地拥有不同的地址根本不足为奇,其驻扎的地址也是散落随机的。这就导致了部分红色旅游景点都主打同一个名号,而这些景区又归属不同的行政区域导致各自独立。这就造成了名号相同但是讲解不统一的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相互争夺同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名号,即大大削减红色精神的渲染力度,又造成区域内部协调的发展不稳定。

(三)生态环境难以可持续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的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美感,更是传递红色精神的良好载体。当旅客来到革命景点时,不仅仅是为了感受建筑中所蕴藏的红色精神,更重要的是为了感受红军当时革命的生活状态,依靠这种“青山绿水”,更好地将旅客带入当年那个艰苦的年代。

四川大部分的红色旅游景点都处于老区、山区等地,这些偏远落后的地方都是红军当年为了生存躲藏的宝地。但是随着地方政府响应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由于规划的不完整又致使其景点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愈发严重。伴随红色旅游的宣传度提高,景区的有限接待能力与增长的游客数量无法匹配,旅游景点人数不多但可入住房间爆满问题及价值不符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四)红旅产品的商业化开发过度

除了上面的情况以外,还有一种相反的极端: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红色景点的内在不再过度关注,相反而言,多数开发商看中了“红色精神”的招牌,争先恐后地去开创一些附属价值的酒店、餐馆、旅游纪念商店等,致使景区偏离了红色精神的主题,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甚至破坏了革命地区的红色氛围。而遍布满地的购物点里售卖的文创产品都是几近雷同、千篇一律的“义务造”或“伪劣”货品。

多数的红色旅游景点为了能够更好地追求经济效益,强行延长旅客所待的时间想方设法增加二次入园门票或在景区内加收所谓的环保观光车费等方式,即时寒冬腊月依然强制不得不乘坐景区垄断经营的四处漏风的电瓶车。牵强附会的与当地的经典景观与红色革命根据地结合起来,冲淡了红色景区所蕴含的底蕴美,也破坏了红色精神的渲染氛围。这种现象的泛滥,尽管会为短期的经济收益带来可观的效果,但是就长远发展来看会严重阻碍红色旅行的未来发展空间。

(五)旅游专业人才及红色旅游党史专家匮乏

四川红色旅游景区大数属于经济发展情况相对滞后的地区,不仅无法找到凤凰来还有可能因为措施不得当导致大量人才外流。对专业人才提供的物质条件和专业发展空间较差,红色旅游目前的团体客户构成主要以单位为主,在红色旅游的行程安排中,这类游客往往是需要有專业人员针对当时当地的党史、党建进行讲解,期望能够深入到行程中有一些互动环节。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景区往往仅能提供一般性解说服务。红色旅游期望达成的党性教育最终转变为走马观花的过客式经济,更谈不上地方政府期望让游客更多停留时长的设想做匹配。

二、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策略

(一)避免趋同化,丰富旅客红色体验

笔者期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展示方面不能仅仅依靠图片或文物陈列[5]的形式进行展览,而是能结合现代化的科技,可以利用3D投影、影片展示或者实物模拟等形式让红色景点鲜活起来,给予游客更多的红色体验。

第二、对于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方面,应当从当时的历史出发,需要深入当时红军所驻扎的场景,开发出相关的特色红色文化景点,且在基于保护红色景点的前提下,更好地去完善与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游客在AR等科技的配合下结合当时的历史场景做身入其境的体验方式,让游客身临其境,深深的感受到当年红军革命的不易,增强游客的体验认知。

第三,各个红色旅游景点的文创纪念品也多是局限于纪念币、纪念旗帜、纪念杯、红军包、甚至代表四川旅游的熊猫玩偶展柜为主,毫无任何的创新性。对于红色旅游的纪念物也应当融入当地的特色元素,避免大同小异、陈善可乏的趋同化,可以聘请相关的设计人员,让他们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红色景点精髓,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纪念物,比如巴中开发的红军草鞋、拐杖、根雕等这样更能增加当地红色景点的吸引力,也能给旅客留下深刻的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

(二)加强协作性,提升红色旅行效益

红色旅游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号,基于此点,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红色旅游的文化,加大对红色旅游的调控与投入,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地区的旅游购物商场的投资,避免当地乱收费、高消费的现象发生,完善当地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引导当地群众开发与实际过境游客相匹配的现代民宿经济及地方特色餐饮小院的建设,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将各个革命老区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串联,其中雪山草地,长征丰碑路线、强渡大运河,飞越泸定桥路线、四渡赤水红色旅游路线等,都是系列性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增强旅客的红色体验,将完备的红军长征路线提供给旅客选择,能够更能提升红色旅行的效益,也能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同时,当地文旅部门需要将文化宣传、资源宣传结合红色旅游区的当地特色。自然和文化的生态能够持续的推出不同的有影响的主题活动,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数字化旅游形象的塑造,将高水平的策划和宣传与游客抵达后的服务期望值做到一致。在旅游产业链的开发上一个方法是将一个区域的特色产品围绕整个红色旅游景区做产品开发的方式,一个方法是将红色旅游与游客在不同形式下的互动。

(三)优化环境性,增添红色精神氛围

发展红色旅游景区的前提是要保护当地绿色的生态环境,只有真正原生态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红色精神的传递,才能进一步促进红色景点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大力投入保护红色景区的生态环境,保证其景区的原生性,为旅客创造最原始的自然美景,更好地将旅客带入其红军生活的场景之中,渲染一种生态红色氛围;其次,在红色景点应当聘请相关的环保人员,监督旅客的环保准则规范,为红色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红色乡土味,开发红色系列专题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革命红色精神。红军曾经战斗过、生活、拼搏过的遗址区可以将景点融入进乡土的元素,开发相关的红色系列主题,例如红色农家乐,可以从生活和观景的两个角度入手,为旅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从生活角度而言,可以给旅客体验当时的军民生活,展现给旅客深深的军民一家亲的感受,传递出爱国合家的主题,将感官与景观的优点结合红色教育能够更好的吸引旅客的,进而为今后的红色旅行发展提供空间。

(五)创新的人才使用模式,达成文旅融合的深度

政府投资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红色旅游区做好多元投入实现更好的基础设施的打造,其一是硬件条件的完善是人才聚集的一个前提;其二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外部“借脑”方式。比如景区当地讲解辞可以借助高校、党校的优势师资力量,将历史、文化、党史、党建结合在当地的景区讲解辞中。聘请一些专家教授做分期分批的兼职专题讲座达到红色教育的知名度传播和内容传播;其三是带动和培育本地的旅游潜在人力资源,通过多层次多结构的开放式旅游教育体系将人才资源变为人才资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四川红色旅游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避免趋同化、加强协作性、优化环境性以及开发红色系列活动,都能够很好地提升红色景区的规范性、可持续发展性、优化性等,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红色旅行的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将跨时空的红色精神重新拾起,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去展示在四川展现的特有的红色中国的精神,进一步为红色旅行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韩国威.论红色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深度开发[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學报,2013(4):67-69.

[2]卢丽刚,李海晶.论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品位提升及深度开发[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9期):47-48.

[3]吴明.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2.

[4]胡建国,漆丹,钟铭等.浅谈重庆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05(2):56-57.

[5]项福库,何丽.渝东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重庆社会科学,2010(4):67-72.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存在问题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